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07

发布时间:2022-12-12 20:26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一则关于西瓜含有膨大剂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报道,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极小,几乎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尽管如此,在该报道一个月后的七月,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西瓜销量还是大大地下降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该类报道经常出现,到了七月份消费者已对该类报道漠不关心了

B:七月中旬后该大型连锁超市为表示对消费者负责,主动停止销售西瓜

C:食品专家认为,西瓜中仅含有少量的膨大剂,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D:七月上市的水果种类繁多,消费者购买其他水果以替代西瓜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现象存在的矛盾是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但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西瓜销量却大大下降了。
B项,说明销量下降的原因是超市主动停止销售西瓜,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A、C两项,均未解释西瓜销量下降的原因。
D项,可能造成西瓜销量下降,但与题干内容相关度不如B项高,且与消费者未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有所冲突,解释力度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2、【判断推理】定义:
①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观点的自由权利,实际上是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
②更正权:指当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时,当事者拥有要求同一传媒予以更正或登载反驳文章的权利。
③知晓权:指公民能够不受阻挠地理解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利,也指公民接近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的权利。
典型例证:
(1)很多媒体鼓励受众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或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在媒介上刊播新闻性、文艺性、学术性作品等等。
(2)何某被误抓后释放。在被关押期间,电视台应公安局之邀将此事制成新闻播放。为此,何诉至法院,要求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3)小张在高考中落榜,他强烈要求了解高考命题、阅卷的详细程序及具体人员。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例证(1),鼓励受众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在媒介上刊播作品,体现了“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符合定义①接近权;例证(2),对电视台的错误报道,何某要求电视台予以更正,为其恢复名誉并给予赔偿,符合定义②更正权;例证(3),小张想了解的高考相关的信息,既不属于“国家政务信息”,也不属于“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不符合定义③知晓权,也不符合定义①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虚假陈述是证券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包括购并市场)及相关领域的有关主体或行为人所披露的与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有关的信息存在重大性的虚假、误导、遗漏或不适当披露,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参与证券投资或交易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虚假陈述的是:

A:上市公司甲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营销方式,以“打新股”“理财”等不实名义进行营销,吸纳散户入股

B:上市公司乙在公司证券首次公开发行时,使用伪造的财务报表对外公开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C:上市公司丙在上市公告书中将公司资产价值虚增1000万元,使公司股价在短短一年内涨幅高达13倍

D:上市公司丁在股票上市前,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和证监会书面说明后,暂缓上市

正确答案:D

解析:虚假陈述的定义要点:①证券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包括购并市场)及相关领域的有关主体或行为人;②与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有关的信息存在重大性的虚假、误导、遗漏或不适当披露;③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参与证券投资或交易活动。  
A项,上市公司甲以不实名义进行营销,吸纳散户入股,符合定义。  
B项,上市公司乙在首次发行证券时,对外使用伪造的财务报表,符合定义。  
C项,上市公司丙在上市公告书中将公司资产价值虚增1000万元,符合定义。  
D项,上市公司丁因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暂缓上市,并没有出现信息存在重大性的虚假、误导、遗漏或不适当披露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72题

4、【判断推理】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的服务,既能树立政府服务形象,提升文明档次,也能让普通老百姓真正领会文明的内涵。
如果上述判断是真,以下哪项判断也是真的?

A: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政府和公民都是有益的

B: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政府受害,效果不好

C: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公民自己累死自己,效果很差

D: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没有效果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是联言命题,它为真则所有联言肢为真,故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的服务对政府和公民都有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世界粮食年产量略微超过粮食需求量,可以提供世界人口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食物。那种预计粮食产量不足必将导致世界粮食饥荒的言论全是危言耸听。与其说饥荒是由于粮食产量不足引起的,毋宁说是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
以下哪种情形是作者所设想的?

A:将来世界粮食需求量比现在的粮食需求量要小

B:一个好的分配制度也难以防止世界粮食饥荒的出现

C:世界粮食产量将持续增加,可以满足粮食需求

D:现存的粮食供应分配制度没有必要改进

正确答案:C

解析:作者设想:是分配不公而不是粮食产量的不足导致世界粮食饥荒。
A项,粮食需求量的变化与题干中的设想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将该项反向代入,一个好的分配制度能防止世界粮食饥荒的出现,说明了饥荒是由分配制度造成的,题干设想能成立,不是必要假设。
C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粮食的产量不能够满足粮食的需求,说明是由粮食产量的不足造成的世界粮食饥荒,而不是分配不公,此时题干设想不成立,是必要假设。
D项,将该项反向代入,现存的粮食供应分配制度有必要改进,说明了饥荒是由分配制度造成的,题干设想能成立,不是必要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学术腐败的后果相当严重。学术腐败严重影响了学界的纯洁形象,玷污了这一片净土,沉重打击了那些真正具有实力和水平的学者,学术腐败的黑色蔓延逐渐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结论最适宜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A:因为李教授否定了小王的开题报告,使得小王只能延迟一年毕业

B:有两个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交了雷同卷,于是给了他们0分

C:鲁老师因为最近工作太忙,只能勉强发表了一篇论文

D:王教授的论文多是占用其研究生的或从国外抄袭的事情曝光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是老师对学生的正常学术要求,不是学术腐败造成的;B项是对学生作弊的惩罚,也不属于学术腐败造成的严重后果;C项发表论文数量少并不是学术腐败造成的,而是老师自己工作繁忙造成的。只有D项属于学术腐败,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风气 之于 (       ) 相当于 文献 之于 (       )

A:风格 图书

B:风尚 典籍

C:精神 文化

D:弘扬 传承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风气是指风尚和习气,风气与风格并无必然联系;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籍等,文献包含图书。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风气包含风尚,文献包含典籍。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风气和精神并无必然联系,文献和文化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弘扬风气,可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通过文献传承知识,而非传承文献,不能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7题

8、【判断推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争夺奖牌的事实,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失败还未成为最后的事实时,决不能轻易接受失败!在胜利尚存一丝微弱的希望时,仍要拼尽全力去争取胜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强者。
由上述题干可推出以下哪个选项?

A: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都来自拼搏

B:弱者会轻易地接受失败

C:真正的强者决不接受失败

D:只有在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真正的强者才会接受失败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以转化为“如果失败还未成为最后的事实,那么真正的强者决不轻易接受失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其有效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即“如果真正的强者接受失败,则失败成为最后的事实”,转化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为“真正的强者只有在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才会接受失败”,即D项正确。A项属于无关项;B项题干中也未提及弱者的情况;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位于美国密西根州的珀纳蒙研究所近期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北美公司的不少离职雇员在离开公司时会随身带走属于公司的机密敏感数据。这其中的许多人将会在新公司的工作岗位上为尽快立足而使用这些数据。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北美许多公司大幅裁员。人们几乎每天在新闻中都可以看到公司裁员的消息。裁员当然可以使这些公司减少因危机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因公司管理措施不到位而为公司留下后患,使竞争者从中获利。
由此可以推出:

A:裁员必然导致公司机密泄漏

B:金融危机加剧了公司机密泄漏的情况

C:泄密的公司都曾经裁员

D:面对金融危机,公司最好不要裁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裁员可能导致公司机密泄漏,再结合金融危机加剧了裁员的发生,可得B项正确。题干中只说其中的许多人,因此不是必然,A项错误;C项是无关项;D项也不能得出。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认知失调是一个人在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念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当人们感到认知失调时,不协调的存在感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除设法调整自身的行为或改变自己的态度外,人们还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很可能使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内外因素和信息因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认知失调的是:

A:小明参与了一个很无聊的活动,从中得到了很少的报酬

B:推销员说服小红用相对高的价格买了自己不是很需要的厨具,几天后小红觉得自己非常喜欢这套厨具

C:小王因为考试没考好被爸爸批评了,他回到自己房间后认真思考了原因,决定以后更加努力学习

D:勤奋的小宇参加了很多课外班,这导致每次练习钢琴都会迟到,他对钢琴老师表示非常抱歉

正确答案:B

解析:认知失调的定义要点:①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念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②不协调的存在感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A、C两项没有体现“冲突状态”,D项不是因为“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均不符合定义;B项价格相对高和不是很需要产生了冲突,然后小红通过喜欢来减少不协调,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