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英格兰有一童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童谣的意思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直接的联系
C:夸张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多米诺现象”
D: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这首童谣强调的是一种连锁反应,并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因果联系,所以排除A项。B项本身表述错误。题干中并没有强调“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所以排除D项。“多米诺骨牌”是西方的一种游戏:将若干长方形的骨牌竖着排成一行,只要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接二连三的倒下去。人们将这种连续反应的现象称为“多米诺现象”。题干较为夸张地描述了人类社会的连锁现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_________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_________,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_________,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筚门闺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把……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描述以贾府为代表的富贵人家的情形。“筚门闺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旧指穷人的住处。“兰艾同焚”指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桑枢瓮牖”指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三词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和“雕梁画栋”相互呼应,符合文意。“一衣一带”与“一屋一室”“一餐一饮”对应,和“雀衣彩绣”相照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3、【言语理解】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________,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意为从客观规律看,雾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含有讽刺意味)。两词用在此处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与“紧迫性而言”相对应,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只争朝夕”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釜底抽薪”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4、【言语理解】
网约车平台,理应承担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并对造成的各类事故和损害优先承担赔付责任。这样才能让平台有从严管理的高度自觉,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善其身
B:
袖手旁观
C:
逃之夭夭
D:
置身事外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意是网约车平台应该承担起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推脱责任。“逃之夭夭”指逃跑或溜走,只适用于人,而不能用于“平台”。且此处表达的是逃避责任,而非逃走,排除C。“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与“兼济天下”相对。此处批判的是网约车平台逃避应尽的责任,而非未做到“兼济天下”,排除A。“袖手旁观”“置身事外”都含有不参与、不帮助的意思。“袖手旁观”侧重“旁观”,有在旁边看笑话的意思;“置身事外”侧重“事外”,有撇清责任的意思。对应“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此处更强调撇清责任,选“置身事外”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5、【言语理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B: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中国人民与中国梦
D:中华民族的梦想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为总起句,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接着指出如何实现中国梦,即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实现中国梦”是文段的关键词,A项与此最相符。B项侧重于论述中国梦是什么,C项侧重于论述中国人民与中国梦的关系,D项未涉及“中国梦”这一话题,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6、【言语理解】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要摆31536000下。”小钟吓坏了:“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并不难啊,只要坚持每秒摆一下就可以了,试试看吧。”果然,小钟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31536000下!
下列选项最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是:
A:坚持下去,就可胜利
B:化整为零,圆梦更易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确答案:B
解析:故事中老钟刚开始告诉小钟一个一年的任务,小钟吓坏了,望而却步;后来另一只老钟把一年的任务分解到每一秒,日积月累,一年的大任务小钟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这则故事折射出的道理是:将难度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目标,具体去操作执行,完成率比较高。与此道理相符的是B项的“化整为零,圆梦更易”。
A项强调坚持,C项强调不忘初心,均与故事中的道理不符,排除。D项虽也含有从眼前小事着眼的意思,但故事中更强调把一年分解为秒以降低难度,故不如B项契合主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7、【言语理解】新近研究发现,人饥饿时胃黏膜中会出现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够显著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科学家解释说,这种激素在胃黏膜中________后,借助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能够引起反应,诸如激发脑垂体中许多不同的生长因子等,而这又将引起大脑其他区域内的________反应,从而起到改善大脑功能的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成 辐射
B:分泌 连锁
C:产生 聚合
D:形成 系列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人饥饿时胃黏膜中会出现一种激素”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结果,填“分泌”或“产生”更恰当,“合成”“形成”强调的过程,排除A、D。
第二空,由“借助……引起反应”“而这又将引起”“从而”可知,文段讲的是激素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8、【言语理解】科学家一直认为大脑中的“语言中心”让我们有别于人类的血缘近亲——猴子。但是,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与人类语言能力有关的大脑区域所在位置与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截然不同。这个控制语言能力的区域距离大脑中央更近,比此前认为的近了3厘米。这意味着,人类大脑与猴子大脑的相似度超出此前预计,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猴子和人类语言的起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大脑中“语言中心”位置可能与此前认为的不同
B:大脑中“语言中心”位置决定了人类和猴子的区别
C:猴子和人类语言起源的关系可能比想象得更密切
D:人类大脑与猴子大脑的相似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提出科学家一直认为大脑中的“语言中心”让人类有别于猴子,但是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和猴子大脑的相似度要超出此前的预计,需要重新审视猴子和人类语言的起源,也就是说猴子和人类语言起源的关系可能要比想象得更密切。C项表述是新研究的结论,当选。
A、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是旧的结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9、【言语理解】尽管自学术角度观之,在整体设计和具体材料运用等方面,此书并未有太多超越之处,但仍有不少值得中国研究者________的地方。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________微观描述与宏观叙述的可能性。就笔者________,目前做茶的相关研究的人类学学者并不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审视 连接 学养所囿
B:重视 穿透 视野之内
C:借鉴 贯穿 目力所及
D:追寻 结合 耳闻目睹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首先提到此书没有太多超越之处,接着由“但”一转,指出虽没有亮点但仍有可学习之处。“审视”指仔细看,与文意无关,排除A。“追寻”指跟踪寻找,与文意无关,排除D。第二空,所填词应表示连接微观描述和宏观叙述之意,“穿透”指贯通,填入搭配不当,排除B。“贯穿”指穿过、连通,符合题意。验证第三空,“目力所及”指眼睛能够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
10、【言语理解】如果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来排序,地球在大行星里可以排到老三。比地球更靠近太阳的是金星和水星,它们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的内侧,因此天文学家也称它们为“内行星”。当地球、内行星和太阳按此次序严格位于一条直线上时,由于强烈的亮度反差,我们会发现内行星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日面上缓缓移动,这就是凌。如果通过日面的是金星,那么就称之为“金星凌日”。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才有金星凌日
B:凌日现象就是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所遮挡
C:当地球、内行星和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就有凌日现象
D:与金星凌日类似的现象还有水星凌日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由“当地球、内行星和太阳按此次序严格位于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凌”,可知即便地球、内行星和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如果三者次序发生变化,例如太阳位于内行星和地球之间时,也不会发生凌日现象,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5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