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英国的心理学家对一个占星学院中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发现受访者的性格竟然与其所在星座代表的性格非常相似;而在之后的针对2000名从未接触过星座学说的小学生的测试中,心理学家发现受访者的性格与星座并没有太大联系。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知识结构决定人的性格
B:小学生比大学生更诚实
C:星座学说没有价值
D:心理暗示影响人的性格
正确答案:D
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对两类人群进行性格测试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占星学院受访的大学生的性格与测试结果非常相似,而未接触过星座学说的小学生的性格与其星座没有太大联系。由两种测试结果对比可知,心理暗示影响人的性格。而“知识结构”并不是影响受访者性格的主要因素,“是否接触过星座学说”才是问题的关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言语理解】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作幕僚。对于现代社会,“官”应该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很多科举失利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官”“吏”的误读
B: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C:“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D:古代“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我们现在所说的“官吏”引出“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然后从词的来源具体说明。故文段说的是在古代“官”与“吏”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B项表述与此相符的,当选。
A项“误读”无法从文段得出,文段只是论述古今这个概念的不同。C、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3、【言语理解】从结绳记事到竹简纸张,从计算机存储到光盘刻录,人类从未停止________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也________着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 塑造
B:追逐 制造
C:探求 创造
D:探究 缔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从……到……,从……到……”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人类一直寻求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所填词语应表达寻求之意。“探究”意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多与“问题”“真理”等搭配,不能与“信息存储方式”搭配,排除D。
第二空,此处说的是信息存储方式变革对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影响。“塑造”侧重影响、形塑,“制造”“创造”均侧重从无到有。“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一直存在,“制造”“创造”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
4、【言语理解】①穿越灾难,我们更加懂得,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进化、生长,我们________ 要认识自然,还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
②网络使现代人的阅读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常常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________才进行一次细嚼慢咽式的传统纸质阅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光 有时
B:不只 偶尔
C:必须 偶然
D:不仅 碰巧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搭配,通常与“还”搭配的词语是“不光”“不只”“不仅”,可首先排除C。
②句中与“常常”相对,“偶尔”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5、【言语理解】( )原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某地区在金融、行政管理、涉外经济等领域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A:依据
B:依托
C:依仗
D:依赖
正确答案:B
解析:“依据”侧重于“据”,即按照、根据,常与“规定”搭配;“依托”侧重于“托”,即依靠、凭借,常与“优势”搭配;“依仗”侧重于“仗”,即凭借、依靠,常与“权势”搭配;“依赖”侧重于“赖”,即倚靠,仗恃,常与“补贴”搭配。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按常理,________做出的消费决策应更稳固,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结论往往更容易________。这种现象尤其在人们需要进行高额消费如买房、买车时表现得更突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动摇
B:深谋远虑 改变
C:思前想后 推翻
D:老谋深算 变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按照常理经过深入思考的人做出的消费决策应该更稳固。“深思熟虑”指反复深入地考虑,A项符合文意。“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消费决策并不涉及长远的计划,排除B。“思前想后”指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C项符合文意。“老谋深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做决策,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稳固”构成反义对应。“推翻”程度过重,排除C。“动摇”指不稳固、不坚定,填入句中最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0题
7、【言语理解】
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来的新业态不少。比如非常火爆的直播带货等,很多新产品乃至传统产品通过这些新业态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类似“推送”“直播”等新技术、新业态能刺激那些潜在的消费,说明再饱和的市场也存在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并满足消费者简单物质需求以外的更多层次需求。比如水果,在超市也可以买,但是直播带货推送的是贫困地区的产品,在平台上买就多了一层社会意义。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直播带货创造了新的商业销售模式
B: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开创了无限商机
C:善用新技术新业态可发掘更大市场空间
D:推送平台凸显商品社会意义有利于销售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来的新业态不少,很多新产品乃至传统产品通过这些新业态推广,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着分析新技术、新业态能够刺激潜在消费、挖掘市场空间的原因——找到并满足消费者简单物质需求以外的更多层次需求,并举例加以论证。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借助新技术、新业态,可以找到并满足消费者更多层次需求,从而挖掘潜在的市场空间。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直播带货”为文段举例内容,是“新业态”的一种方式,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B项,未提及“新技术、新业态”这一主题词,排除。
D项,文段以直播带货推送贫困地区水果为例是为了说明新技术、新业态满足了消费者简单物质需求以外的更多层次需求,“社会意义”只是更多层次需求中的一种,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19题
8、【言语理解】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只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文字阐述的主旨是: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
C: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
D: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围绕“自主创新”展开,B、C项的“加大投入”、“落实政策”都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故可首先排除。D项是自主创新的结果,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而最终立于不败之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
B: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
C:树匠心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
D: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前两句强调树匠心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树匠心要怎么做——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并进而提出“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之问,末句对此问进行回答,进一步强调要专心专注。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对策,即如何树匠心,C项表述正确。A项,文段强调的是“树匠心”而不是“育匠人”,排除。B项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文段重点强调要怎么做,排除。D项“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文段中未涉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9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2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5题
10、【言语理解】正如中国乡村在拥抱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嬗变一样,乡村道德也在剧烈变化的大时代里面临( )。
A:转移
B:转化
C:转型
D:转换
正确答案:C
解析:句中说的是乡村道德伴随着乡村的嬗变也面临着巨大转变。所填词语应与“嬗变”意思相近,“转型”最恰当。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