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难免 诚然
B:难免 当然
C:不免 当然
D:不免 诚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不免”即免不了、禁不住、不由得,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一般要带“会”或“不会”。根据①句句意,应选“不免”。“当然”指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是指固然,引起下文的转折。②句没有转折的意思,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与模仿,但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再现,还是中国宋元文人画对老庄哲学的追随,都是如此。艺术家在准备好想要处理的题材之前,脑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是过去艺术家们的成果;艺术家在画布或画纸上开始描绘时,就像置身在一个“镜子厅”或“回音廊”,旧的图式被不断唤起,题材的意义在特定的视觉秩序中,以新的图式再次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艺术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B:艺术作品间的相似缘于模仿借鉴
C:艺术创作离不开已有的传统
D:古典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以一个转折句引出观点——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接着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如此;然后对这种“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写。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观点句,正确答案应与首句表述的内容相符。C项的“离不开已有的传统”表述正确。
A项的“是无中生有的过程”与首句的“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相悖,排除。
B项的“艺术作品间的相似”无中生有,且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话题,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对传统的依赖,“古典艺术作品”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
3、【言语理解】①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需求增加,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这些长过半米的大石器,是用来加工粮食的
④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磁山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⑤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就成为早期的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④⑤②
D:④③②①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③出现指代词“这些”,指的应是④末尾提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因此③应紧接④后,排除A、C。B、D两项的区别在于①和⑤的顺序,①讲的是出现墨,⑤讲的是研墨,应该是先出现墨才能研,故①应排在⑤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4、【言语理解】①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
②你不偷一点点,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③但偷秋是例外,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
④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⑤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⑥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⑦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⑥⑤⑦①
B:④①③⑥⑤②⑦
C:④③⑥⑤②⑦①
D:④②⑦①③⑥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以“但”开头,是对①“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转折说明,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A、C。B、D的区别在于②⑦的位置。②⑦是对“秋是要偷的”原因的阐述,故接在④后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5、【言语理解】专家们表示,很多划时代的科技成果________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短期内很可能难以被接受,但若放眼历史长河就会发现,所有重要的科技革命________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根本保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 毫不例外
B:必然 无一例外
C:势必 无一幸免
D:必定 不出所料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所有”“都”提示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示没有例外。“不出所料”强调的是意料之中,与句意不符,排除D。“无一幸免”强调的是全部遇难,没有侥幸逃脱的。不能描述“科技革命”,排除C。第一空,与“肯定”相比,“必然”语义程度更重,更能体现划时代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确定性,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
6、【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________。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________,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致 左右 关注
B:协调 干扰 利用
C:同步 驱动 忽视
D:统一 暗示 追求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三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变化,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因此此处填入“关注”“利用”“追求”均不合句意,排除A、B、D。
第一空填入“同步”、第二空填入“驱动”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
7、【言语理解】宋代真是大发宏愿的时代,绘画写实技巧________,无论花鸟还是山水,与自然物象________。恰恰宋代又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双峰对峙,正是“图像证史”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炉火纯青 不分轩轾
B:目无全牛 不分畛域
C:登堂入室 不谋而合
D:登峰造极 不爽毫厘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填入词语修饰的对象“绘画写实技巧”。“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一般主语是“人”,不能是一个“时代”,排除A。“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主语也是“人”,故排除B。“登堂入室”指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水平。“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C、D两项词义符合语境,备选。
第二空,文段强调的是绘画写实技巧高超,作品与真实的自然物象非常相似。“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爽毫厘”形容一点不差。比较可知,只有“不爽毫厘”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扶贫工作组下村了解扶贫工作时,某贫困户感慨:“扶贫,光给钱不行,关键是得给条致富道路。”
以下不符合该贫困户原意的是:
A:扶贫工作不能只给钱
B:扶贫工作要为贫困户指明致富道路
C:扶贫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D:扶贫工作不用给钱,但要给致富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贫困户的原意是扶贫,与给钱相比,更重要的是给条致富之路。D项的“不用给钱”说法错误,贫困户并没有否定给钱的意义。A、B、C三项均符合贫困户的原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1题
9、【言语理解】趋“利”避“害”是资本的本性,地产商也不例外,所以挂创意之“头”卖地产之“肉”不能仅指责地产商,也在于,如今的创意产业园区进入门槛太低。放眼全国,创意园区遍地开花,其中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做些简单但能赚钱的生意,比如搞带点创意色彩的餐饮、服饰、旅游工艺品等等,既没有文化,也没有创意。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许多创意园区名不副实
B:房地产商搞创意园区仅仅是个噱头
C:创意园区的发展任重道远
D:创意园区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指出不能仅指责地产商挂创意之“头”卖地产之“肉”,更要注意创意园区的准入门槛过低问题。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要提高创意园区的准入门槛。D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A、B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C项“任重道远”表述过于宽泛,没有体现应提高“门槛”。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10、【言语理解】 哲学史领域“中西”的界定,我认为“西”是可以界定广大具有基督教文化底蕴的西方国家, 包括欧陆传统国家, 涵盖了一般意义上的英美法系国家,________两者在诉讼文化传统上也存在不少差异, 就整体而言,两者之共性显然更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 同时 还 虽然 但是
B:至于 固然 还 即使 但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和第三空,“欧陆传统国家”和“一般意义上的英美法系国家”同属于前面所提到的“具有基督教文化底蕴的西方国家”,故二者应为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的只有“同时……还”和“既……也”。“固然……还……”表转折关系,“非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排除B、D。A项,“同时”在表并列关系时,前面往往已经有分句出现,而题干中“欧陆传统国家”是作为并列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出现的,故此处用“同时”不合适,排除A。
验证C项,第一空,“对于”引出对哲学史领域“西方”的界定;后两空,“两者在诉讼文化传统上也存在不少差异”和“两者之共性显然更多”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但是……”表转折,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