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野外作业,又称田野作业,是指人们在远离城镇或居民点的地方从事科学技术考察或进行生产活动。
下列不属于野外作业的一项是:
A:大地测量
B:水文地质调查
C:考古工作队在河南洛阳挖掘古墓
D:天津电视台直播春节晚会
正确答案:D
解析:野外作业定义的关键信息:在远离城镇或居民点的地方进行。
A项的大地测量、B项的水文地质调查、C项的考古工作队挖掘古墓,都是在远离城镇或居民点的地方从事科学技术考察,符合定义。
D项,直播春节晚会,并非在远离城镇或居民点的地方进行,也不属于从事科学技术考察或进行生产活动,明显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2、【判断推理】校学术委员会开会讨论新一轮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王教授主张:既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也要建设自然地理学;赵教授提出:只有重点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才能建设自然地理学;李教授认为:如果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和自然地理学,那么也要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经过充分讨论,在上述三位教授的意见中,学术委员会最后只采纳了其中一位的意见。
根据以上陈述,下列( )项符合学术委员会的决定。
A:重点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和自然地理学,但是不建设教育科学
B: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和计算机信息工程,但是不建设自然地理学
C:重点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但是不建设教育科学和自然地理学
D:重点建设自然地理学和教育科学,但是不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方法一:整理题干信息,王教授:既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也要建设自然地理学;
赵教授:建设自然地理学→重点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
李教授: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和自然地理学→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真且后件假时为假,如果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那么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均为真,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排除A、B、C。将D项代入,王教授的意见为真,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为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方法二:代入A项,王教授的意见为假,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均为真,与题意不符,排除。
代入B项,王教授的意见为假,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均为真,与题意不符,排除。
代入C项,王教授的意见为假,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均为真,与题意不符,排除。
代入D项,王教授的意见为真,赵教授和李教授的意见均为假,与题意符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7题
3、【判断推理】约拿情结:指人们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做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下列属于约拿情结的是:
A:小张立志要考上名牌大学,为此他订下计划,刻苦学习,三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
B:小王在乒乓球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但在决赛中技战术发挥不佳,以3∶4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C:小吕口才好,反应快,知识面广,已入选校辩论队准备参加电视辩论,随着赛期的临近,小吕愈发紧张,临赛前申请退出了比赛
D:小卢对某个问题已研究多年,写成论文后想投给某刊物又恐遭拒,最终还是投给了那家刊物
正确答案:C
解析:约拿情结的定义要点:①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②导致不敢去做。
A项,刻苦学习三年,如愿考上名牌大学,并没有产生畏惧心理,也没有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小王输掉比赛是因为技战术发挥不佳,而不是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也没有体现小王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小吕口才好,反应快,知识面广,但临赛前却退出比赛,是因为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去做,符合定义。
D项,小卢虽然害怕被那家刊物拒绝,但最终还是投给了那家刊物,并没有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
4、【判断推理】某单位人事制度规定:只有平时表现好,无迟到早退现象,年底才能够拿到考勤奖或年终奖。
以下哪项所反映的情况违反了该单位的人事制度规定?
A:老吴在单位表现积极,全年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年底却没有拿到年终奖
B:小李全年有三次迟到,都是堵车引起的,单位决定不给他发考勤奖
C:老张平时表现突出,从不迟到早退,年底单位给他颁发了年终奖
D:小王一次早退被领导发现,考勤奖没有了,可他还是拿到了年终奖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为“前件假且后件真”),且前件为联言命题(一假即假),后件为相容选言命题(一真即真)。
A项,说的是前件为真的情况,并非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排除。
B项,说的是前件为假的情况,但不确定小李是否拿到年终奖,因此后件不一定为真,该项并非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排除。
C项,说的是前件为真、后件为真的情况,并非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排除。
D项,说的是前件为假、后件为真的情况,是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违反了人事制度规定。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出现了持续性的上升。因此,可以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的研究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近十年来,获得博士学位的难度并未发生变化
B:近十年来,我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研究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变
C:今年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是十年前的2倍左右
D:今年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中仅占20%左右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持续上升”得出“近十年来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的结论。
题干在“博士学位数量”和“研究生人数”之间存在跳跃,B项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指出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在研究生总人数中占比不变,即博士学位数量上升,研究生人数必然增加,能够支持题干结论。
A项,获得博士学位的难度为无关项。
C项,今年和十年前博士数量的变化,只能支持论据而不能支持结论。
D项,今年博士占研究生的比例情况,没有体现出十年间的变化规律,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7题
6、【判断推理】移动:跑步
A:碰撞:疼痛
B:刺激:反应
C:传播:创作
D:恐惧:哭泣
正确答案:B
解析:不移动就无法跑步,二者为必要条件关系。
A项,不发生碰撞也可能产生疼痛,比如头疼不一定是由于碰撞,二者之间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反应是由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二者为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没有传播也可以创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没有恐惧也可能会哭泣,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8题
7、【判断推理】送友人:折柳枝
A:观花灯:猜谜语
B:忆屈原:划龙舟
C:闯关东:走西口
D:画竹梅:明心志
正确答案:B
解析:送别时以折柳枝表达对友人的留念。
A项,在元宵节观花灯、猜谜语,两者属于并列关系。
B项,端午节以划龙舟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C项,走西口、闯关东是中国著名的两次人口迁移事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D项,古人常以画竹子、梅花来表明自己有骨气、高洁的品格,即以画竹梅来表明心志,与题干前后关系位置相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8题
8、【判断推理】厨师:炒鱿鱼
A:法官:和稀泥
B:司机:开天窗
C:高手:摆擂台
D:脚夫:撂挑子
正确答案:D
解析:“炒鱿鱼”是与厨师表示的职业相关的动作。炒鱿鱼一语双关,既可表示炒鱿鱼这个动作,又可表示开除。
A项,“和稀泥”不是与法官职业相关的动作,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开天窗”与司机职业相关性不大,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摆擂台”不存在特殊寓意,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撂挑子”是脚夫的职业相关动作,也存在特殊寓意,既可表示撂挑子这个动作,也可表示辞职,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9、【判断推理】进入6月份,不少市民发现,蚊子越来越多,简直无法控制,灭蚊剂也杀不死,一些曾经“一用就灵”的灭蚊剂如今渐渐失效。在武汉的各大医院皮肤科被蚊虫叮咬的儿童患者挤满了病房。
以下哪项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A:6月份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最适宜蚊子繁殖生长
B:蚊子的抗药性非常强,被杀死的往往是“娇弱”的蚊种,适者则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蚊子特别喜欢叮咬儿童
D:不规范使用灭蚊剂导致蚊子抗药性的产生和快速增强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现象:进入6月份,蚊子越来越多
A项,指出6月份最适宜蚊子繁殖生长,说明了进入6月份以后蚊子越来越多的原因,排除。
B项,指出蚊子的抗药性强,说明了灭蚊剂渐渐失效的原因,排除。
C项,指出蚊子喜欢叮咬儿童,即被叮咬的儿童比成年人多,但题干只说明了被叮咬的儿童很多,并未给出被叮咬的成年人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被叮咬的儿童是否比成年人多。另外,从常规情况来看,一般成年人被叮咬后不会到医院就诊,但儿童却会被带到医院治疗,因此医院才出现很多被叮咬的儿童患者,但不一定是因为蚊子特别喜欢叮咬儿童,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
D项,指出不规范使用灭蚊剂导致蚊子产生抗药性,说明了灭蚊剂渐渐失效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10、【判断推理】少先队员 对于 ( ) 相对于 警察 对于 ( )
A:红领巾 警帽
B:校服 警徽
C:孩子 警员
D:纪律 治安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警帽是警察的标识,前后关系一致。
B项,少先队员穿校服,警察佩戴警徽,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孩子包含少先队员,警察包含警员,前后关系不一致,但位置顺序颠倒。
D项,少先队员要遵守纪律,警察要维护治安,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