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难免 诚然
B:难免 当然
C:不免 当然
D:不免 诚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不免”即免不了、禁不住、不由得,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一般要带“会”或“不会”。根据①句句意,应选“不免”。“当然”指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是指固然,引起下文的转折。②句没有转折的意思,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语文老师让李文学会忘掉一切
B:语文老师不关心李文的事情
C: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的
D:语文老师教诲李文胜不骄,败不馁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文参加作文大赛无论失败或成功语文老师都用同样的一句“这会过去的”给予回应,但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境含义却不相同:失败时老师意在告诉他失败会过去的,不必沮丧;成功时老师意在告诉他成功也会过去的,不能骄傲。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D。
A项,“忘掉一切”是故事表层含义,未挖掘到故事的寓意,排除。无论李文是成功还是失败,语文老师都很关心李文,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语文老师认为成功和失败是一样的”曲解文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3、【言语理解】与线下教学相比,由于时空差异,线上教学更加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资源的需求更大。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早已不再是知识垄断者,网络社会中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兼具知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因此,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改变学校“单打独斗”的传统教育格局,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企业在线教育服务。例如,学校可适当采取外包的形式,向那些通过资质审核的教育机构、企业购买网络课程服务,提供“智能+真人”的双引擎驱动教学服务。此外,双方还可在资源支持﹑学情监测、评价反馈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引入社会力量
B:“智能+真人”是教育服务的发展趋势
C:教育资源供给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
D:共享经济时代在线教育将成为一种常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更加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资源的需求更大;接着以“然而”转折,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社会中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兼具知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然后以“因此”进行总结,指出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供给;最后举例说明学校引入社会力量的方式。文段的重点是“因此”之后的内容,即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供给,对应A。
B项,“智能+真人”只是在线教育引入社会力量的一种模式,属于举例说明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脱离了“在线教育”的话题,排除。
D项,文段主要说的是在线教育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在线教育将成为一种常态”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3题
4、【言语理解】红米手机里有一个“老人模式”,就是根据论坛里的用户反馈倒逼出来的创新,“我们最早听到大量用户抱怨,老人不敢用智能手机,因为安卓系统太复杂了,让老人无所适从。技术人员着重在这些问题上研发产品,现在的红米手机‘老人模式’去除了所有的信息聚合,以卡片式的界面为主,将老人会用的短信、电话、新闻、拍照等功能铺排在桌面上,反响非常好”。
上述案例印证了下面哪句话?
A:“市场需要什么,应该由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企业”
B:“用户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放在他们面前”
C:“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创新可以颠覆一切”
D:“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说的是根据用户反馈而创新出来的红米的“老人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强调的是产品创新应根据用户需求产生,A项与此相符,当选。
B项与文意相反,C项说法过于绝对,文段未体现D项的“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
5、【言语理解】面对逆境,尼采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这本代表作在1885年出版时销量________,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直到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被重新________和重视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降 审视
B:惨淡 发掘
C:领先 评价
D:尚可 借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转折词“但”可知,这本代表作在出版时销量并不好,尽管遭遇挫折,但尼采并没有放弃,此后还是不断自费印书。因此应排除表示销量好和中等的C、D。“下降”具有变化性,不适合形容刚出版的书籍,排除A。
第二空,“发掘”用于描述后人对尼采思想的探索研究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6、【言语理解】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
对上面三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的话都是强调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孟子谈论的是人要守气节,故C项说法有误。荀子谈论的是为臣之道,D项说法有误。三段话都强调了不管境遇如何,人都要守气节。A项说法不如B项准确。
考题出处: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2题
7、【言语理解】当资产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抛售资产,________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出现恶性循环,市场流动性________,最终引发金融体系的崩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降低
B:促使 缺乏
C:导致 枯竭
D:驱使 消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推动”和“促使”多用来指出现比较好的结果,文中“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指的是不好的结果,据此可排除A、B。“驱使”指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如不堪驱使;推动,如好奇心驱使,主语多为人或内心的某种欲望。此处句子的主语是抛售资产这一行为,适用对象不符,排除D。验证第二空,用来修饰“流动性”的丧失,“枯竭”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7题
8、【言语理解】刚刚开学一个多星期,一名正在参加军训的大学生就将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打包寄回家,让家人帮着洗,然后再寄回来。这则消息毫无悬念地引发了舆论的一阵喧哗,与以往的类似的事情一样,痛心疾首者铺天盖地,上纲上线痛批中国教育的也不在少数,中国的校园总能不断地制造类似的奇闻逸事,高考和入学前后是集中爆发和展示期,年复一年,学校、孩子和家长似乎被符号化了:学校一定是僵化冷漠且糟蹋人的,学生一定是娇生惯养将来要“垮掉”的,而家长多半是无原则地一味溺爱的。这样的符号化思维大大简化了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教育的复杂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符号化的批评无助于教育和社会的进步
B:中国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独立性
C:社会舆论易对校园个别事例夸大宣传报道
D:大学生的独立性并不像媒体说的那么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一则关于军训中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让家长帮着洗的新闻引发的舆论,引出类似新闻也经常出现的现象。接着指出学校、家长和孩子似乎都被符号化了。最后得出结论,社会舆论的符号化思维简化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复杂性,这种思维有失偏颇,并不利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进步。A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B项中国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独立性太过绝对,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文段未提及D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9、【言语理解】以“探索与发展”为主题的“2007第五媒体高峰论坛”12月26日在北京开幕。近年来,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突破五亿户。手机在从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网站等多种业务形式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功能越来越强大,内容不断丰富和多样化,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手机媒体巨大的市场前景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手机的使用日益普遍
B: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C:手机媒体的市场广阔
D:手机成为“第五媒体”
正确答案:C
解析:C。解析:这段话主要内容是说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发展迅猛,并且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A项在本段话中没有体现。B项表述片面,不能概括全段。文段中已经告诉我们“近年来,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发展迅猛”,因此D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用中国品牌讲中国故事是一门艺术,必须善讲会讲。既讲品牌成长的经历、也讲品牌________的精神,既讲大故事、也讲小故事,既讲老故事、也讲新故事,把中国品牌的故事讲得________,使中国品牌成为当代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彰显 娓娓动听
B:包含 绘声绘色
C:展示 栩栩如生
D:蕴含 惟妙惟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都可表达品牌体现精神的意思,较难排除,继续看第二空。
第二空,“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这里指的是要把中国品牌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让人喜欢听,而非要把故事讲得很逼真。“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均不合句意,排除B、C、D。A项“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用于讲故事的语境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5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