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1)这一来,耳根反倒清________多了。
(2)外滩见证了上海人民的战斗________程。
(3)为了避免误解,我要再一次________明。
(4)出了问题,要认真检查,不要埋怨,更不要推________。
A:静 里 声 脱
B:净 历 申 脱
C:静 历 声 托
D:净 里 申 托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澈;“清静”形容环境安静,不嘈杂。形容耳根,应选“清净”,排除A、C。
(2)句,“里程”指路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此处强调的是外滩见证了历史,应选“历程”,排除D。
(3)句,“申明”指郑重说明,侧重说明,以说服对方;“声明”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侧重公开宣布。此处句意为要说明情况,避免被误解,填入“申明”恰当。
(4)句,“推托”指借故拒绝;“推脱”指推卸,多与责任搭配。句中说的是出了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应选“推脱”。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题
2、【言语理解】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它们往往被忽略。遗憾的是,时下的儒家研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
B: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
C:“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
D: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学术历来轻“术”,所以经济学、金融学被忽略。接着由“遗憾的是”引出这一问题到了时下仍未解决,儒家研究学者仍然用文化来谈文化。最后用“如果”进行假设论证,强调这一问题。故文段重点说明的是儒家研究学者仍然没有走出轻“术”的圈圈。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对应“遗憾的是”之前的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经济学科”范围太小,文段讲的是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而非经济这个“学科”,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为何会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认识,而非批判这一认识的轻率荒谬,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3、【言语理解】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长期以来对“三农”的金融支持服务还不够,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不明显。传统金融体系受“短期绩效”“资本至上”以及“规模偏好”等观念的影响,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创业者的金融服务相对不足。另外,风险控制与监管、市场之间还存在一定失衡情况。这些难点和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满足。基于此,面对和解决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解决的难点、痛点和服务障碍正是新金融崛起的出发点。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B:建设新金融的现实背景
C: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D:传统金融体系的新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传统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对“三农”的金融支持服务不够、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金融服务不足以及风险监管和市场之间存在失衡等。接着指出这些问题对实体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影响。最后以“基于此”指出,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和解决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新金融崛起的出发点。分析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新金融崛起的现实背景,对应B项。
A项的“金融服务”,C项的“农村金融体系”,D项的“传统金融体系”,均脱离了文段论述的重点“新金融”,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7题
4、【言语理解】汉语西文字母词被汉语词典收录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1903年出版的《新尔雅》在正文中收录了“X光线”一词,这是汉语词典首次收入字母词。在辞书史上,这部词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语词词典,它虽然还不是纯粹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词典,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
A:总结西文字母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收录规律
B:说明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早有先例
C:论述其对于近代以来辞书编纂的影响
D:探讨汉语词典收词规律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收录字母词早已是汉语词典和工具书编纂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着以首次收入字母词的汉语词典——《新尔雅》为例对此进行说明。由此可知,文段介绍《新尔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早有先例。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5、【言语理解】
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
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
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
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汉字经历了一系列的字体发展变化,且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接着举“甲骨文”“金文”等事例说明这些字体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最后论述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书法,书法将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故文段层层论述,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意在强调书法对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的发挥。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 “书法的重要地位”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文段论述的是“汉字”,该项“文字”概念变化,排除。
C项,文段论述汉字不同形体是为了说明每种形体都蕴含审美价值,而不是为了说明“审美取向的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6、【言语理解】汉代的辞赋创作是以抒情赋发轫,代表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东汉后期的辞赋,抒情赋成为主流。就此而论,汉代的辞赋是以抒情赋起始,又以抒情赋终结,它的轨迹是画了一个圆圈。不过,贾谊的抒情赋均为骚体,明显是继承楚辞而来。东汉后期的抒情赋则是既有骚体,又有散文体,还有四言诗体,在作品样式上呈现的是多元化的格局。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辞赋的整体发展轨迹是一个圆,主要继承了楚辞的风格
B:骚体、散文体和四言诗体作品共同构成了汉代的文坛
C:东汉后期的辞赋以抒情赋为主流,各类文体并存,呈现多样化格局
D:贾谊是汉代抒情赋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贾谊的抒情赋继承了楚辞风格,但东汉后期的作品呈现多样化风格,并不完全是楚辞风格,该项错误。B项,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汉代的辞赋创作,“汉代的文坛”扩大了范围,该项错误。C项,由“东汉后期的辞赋,抒情赋成为主流”“东汉后期的抒情赋……在作品样式上呈现的是多元化的格局”可知,该项正确。D项,贾谊的作品风格文段未涉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中生有,该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7、【言语理解】当我们历经艰难终于抵达故乡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的村镇与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家”已经面目模糊,________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等着归人,这让已经适应大城市的人们由此觉得故乡越显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弱 凋敝
B:怯弱 陌生
C:孱弱 萧瑟
D:羸弱 疏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怯弱”指胆小软弱,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用于形容老人不恰当,排除B。第二空,由“眼前的村镇与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已经适应大城市的人们”可知,与大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相比,人们觉得故乡非常破败落后。“凋敝”指残缺破败,如民生凋敝;“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如秋风萧瑟;“疏离”指疏远隔离,常用于形容二者关系。形容农村的衰败,用“凋敝”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研究人员分别给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喂食膳食纤维含量不同的两种食物,持续4周,然后对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炎症状况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补充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而且会显著_________小鼠肠道炎症,增强细胞抗炎能力,进而抑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延缓大脑功能_________进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弱 衰萎
B:减少 衰变
C:减轻 衰退
D:减缓 衰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减弱”指(气势、力量等)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不能与“炎症”搭配,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大脑功能”搭配。“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与文段无关,排除B。“衰弱”指(身体)不强健,虚弱或(事物)不强盛,常与“身体”搭配,不能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D。“大脑功能衰退”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9、【言语理解】①为了防止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发生,我国在传统的司法纠纷解决机制之外,进行了多种模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创新
②文件指出,“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③以此为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地方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制度改革,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法律规范的认可与发展
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强调并确认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和地位
⑤基层社会当中存在许多初级关系,随之会产生一些初级纠纷,这是产生新纠纷或者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根本原因
⑥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创造性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枫桥经验”,迄今为止,我国基层法治社会建设工作仍然可以从中吸收有益经验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③①⑥⑤②
B:④⑤⑥③②①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①⑥④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分别以④、⑤作为首句。④指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强调并确认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和地位,是解决对策的内容。⑤指出纠纷是如何产生的,说的是问题的产生。按照行文逻辑,应先介绍问题的产生,再提出对策,⑤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
⑥提到“例如”,举例说明创造性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经验,故前句应当有总的说明。C、D两项中,⑥的前句分别为③、①,③强调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法律规范的认可,①强调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相比之下,①与⑥话题一致,故①⑥相连,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3题
10、【言语理解】南极动物的食物链极有特色,有人这样形容:在南极生活的动物从食物链上划分只有三个可能:它是磷虾,它吃磷虾或它捕食吃磷虾的动物。这个说法简单清晰地揭示了南极磷虾在南极生物圈承担的关键角色——这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磷虾生存。有些动物的食谱只有磷虾,没有其他替代品,而且它们生长繁殖、捕猎与迁移的时间和地点均与磷虾的生长状态相耦合。
由上述材料无法推出:
A:南极磷虾是南极生物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B:大多南极动物进化出以磷虾为中心的生存方式
C:部分南极动物的繁殖期与磷虾的丰产期相一致
D:企鹅数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磷虾数量的减少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可由“这个说法简单清晰地揭示了南极磷虾在南极生物圈承担的关键角色”推出,排除。
B、C两项可由“这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磷虾生存。有些动物的食谱只有磷虾,没有其他替代品,而且它们生长繁殖、捕猎与迁移的时间和地点均与磷虾的生长状态相耦合”推出,排除。
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磷虾数量减少与企鹅数量下降之间的关系,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