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和为贵、________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形成了________、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睦相处 无与伦比
B:谦顺礼让 不绝如缕
C:和而不同 博大精深
D:守望相助 兼收并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守望相助”指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与“以和为贵”并列,“和睦相处”“和而不同”恰当,排除B、D。
第二空,“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此处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完美和独一无二之意,排除A。“博大精深”形容“中华文化”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
2、【言语理解】①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觉得《悲伤与理智》的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三篇细品原作的散文,慢条斯理,________,小溪般缓缓流淌中裸露出底下光滑坚硬的卵石。
②《琅琊榜》作为一部宫廷剧,在礼仪动作方面________地追求完美。他们规范演员的举止动作,给每一个需要使用仪式的场面进行流程制定,见面行礼、叩头请安、祭祀跪拜等都有不同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疾不徐 精雕细刻
B:不温不火 不遗余力
C:信手拈来 全心全意
D:娓娓道来 全力以赴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娓娓道来”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这两个词语的主语通常为“人”,不能是“散文”,排除C、D。
②句,“精雕细刻”指精心雕琢,细致刻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不遗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此处描述《琅琊榜》在礼仪动作方面的考究,用“精雕细刻”形容不恰当,“不遗余力”填入恰能突出《琅琊榜》对细节的重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根据上海市统一规划,新扬子江码头将洗去征尘,转换角色,一改昔日军港码头的________,嬗变成黄浦江45公里美丽岸线中一段特别风景。今后,当我们流连忘返,徜徉其间,享受习习江风,观赏黄浦江两岸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海军扬子江码头——这朵昔日洁白无比的海上珊瑚花,曾带给我们这座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与美好。
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肃穆 宁静 光荣
B:肃静 安宁 荣耀
C:宁静 安宁 光荣
D:安宁 宁静 荣耀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描述对象是“军港码头”,应填入表示军港码头庄严的词。“安宁”和“宁静”均没有庄严的含义,排除C、D。“肃穆”往往用来表示氛围、表情等严肃而恭敬,“肃静”则更多用来表示环境严肃而安静。用来描述“军港码头”,“肃穆”不恰当,排除A。
验证后两空,“安宁”指秩序正常,没有骚扰,符合军港码头对这座城市的作用。“荣耀”指光荣,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5题
4、【言语理解】不要怕去学新的东西。知识没有________,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没有人会被它压垮,而且愈多你愈身心矫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量
B:大小
C:困难
D:期限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没有人会被它压垮”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知识容易携带且不重,故“重量”填入最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言语理解】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人类发明了三万种以上的农药。虽暂时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消灭了昆虫的天敌,消灭了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杂草会与庄稼争营养、水分和空间,于是有人发明了除草剂。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促进了杂草进化,使之变得更难对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剂同时也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将多余氮素还原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遭到了伤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B:研制精准杀灭虫害农药的紧迫性
C:既有农业生态系统被扰乱后的危害
D:现代农业技术有利有弊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消灭害虫,人类发明了农药控制虫害,然后以“但”转折指出这也消灭了昆虫的天敌和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接着指出人类发明了除草剂来控制杂草,又以“但”转折指出这使得杂草更难对付,除草剂还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得农田变成了光板地,造成水土流失。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说明人类发明的农药、除草剂扰乱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排除。
B项“研制……的紧迫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农药”反映的问题只是文段举例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农业技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6、【言语理解】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不能_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把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类比,由“不能……只能……”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能描述艺术创作,且能与后文的“千锤百炼”“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义对应。“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A项“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B项“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C项“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D项“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与“千锤百炼”表达的下苦功夫多次推敲的意思相对应,“妙手偶得”表达的依靠灵感一次获得成功的意思最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1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1题
7、【言语理解】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________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丝不苟
B:分毫不差
C:不遗余力
D:滴水不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世界级优秀企业的执行力强,战略规划的落实效果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这种精准性。“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不遗余力”形容做事卖力。这两个词语均描述的是人的态度,不能说明规划的落实效果,排除A、C。“分毫不差”侧重于没有一点差错;“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周密严谨,毫无漏洞,侧重于严密,没有漏洞。“分毫不差”更符合执行力强、具有精准性的语境,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1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1题
8、【言语理解】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不能________,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每个城市都________自己的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增强,城市之间除竞争以外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强调
B:画地为牢 突出
C:停滞不前 依赖
D:故步自封 立足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停滞不前”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向前。二者均不能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排除A、C。
第二空,“突出”是指使某一特点出众地显示出来;“立足”指以某一特质为基础、根基。根据“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可知句意是说城市要依托自身特色,以之为基础进行发展,“立足”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1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9题
9、【言语理解】人就是一棵树。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________,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树的须根,一旦________,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这就是生命力。当人被迫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就像那华丽的树冠,只会成为生命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应 失去 负担
B:争取 干枯 象征
C:承受 萎缩 点缀
D:挽救 暴露 印记
正确答案:A
解析:“你会发现……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是对“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________”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可知,第二空填“失去”最恰当。再把剩余两空代入验证,“适应”“负担”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10、【言语理解】网约车“合规”,说到底是为了促进网约车行业更良性的发展,为了保障和增进民众的福祉。网约车之规合不合理,民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标尺。换言之,如果“合规”有利于民众利益,那就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如果“合规”伤害了民众利益,那就是必须否定和摒弃的。概而言之,规矩是为“人”服务的,一味强调规矩而忘记了“人”,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无疑是舍本逐末
B:其结果就是网约车之规为大众所诟病
C:规矩就是形同虚设
D:就会损坏民众的利益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网约车“合规”的目的——促进行业更良性发展,保障和增进民众的福祉。接着指出民众的利益是合规与否最重要的标尺,并用两组表假设的“如果……那就是……”论证上述说法。最后由“概而言之”总结,指出规矩是为“人”服务的,一味强调规矩而忘记了“人”,那就是没有抓住重点,只在枝节上下功夫。所填句子应符合此意。A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填入衔接恰当,正确。B、C、D三项均未体现没有抓住重点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