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61

发布时间:2022-12-23 22:0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以人工智能、3D打印和泛在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使人类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却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欧美国家近些年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率很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很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加剧这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________________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B: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C:如何解决高失业率与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

D:如何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增加就业、减少贫富差距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新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却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造成失业率的升高;接着以“与此同时”指出,技术创新也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之一。横线处位于尾句,由“因此”可知,所填句子应是针对前文问题提出的对策,即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降低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对应D。文段仅论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失业率高”和“贫富差距大”这两个不良影响,A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明显扩大了范围。B项表述与文段表达的要降低失业率的主旨相悖。文段前文提到就业和贫富差距问题是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出现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进行,C项缺少这一前提,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5题

2、【言语理解】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正确答案:A

解析:“和而不同”位于文段最后半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时,中华文化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A项的“和睦相处”体现的正是“包容”“开放”的态度,正确。B项“互不相连”与文段表达的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的态度相悖。C项说的是“兼收并蓄”,排除。D项强调“融合”,抹杀了“不同”,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3、【言语理解】所谓微物之美,也即是对这样一些微小事物的敏感,虽然微小,却愿意停留。有时乡村、山水,老字号的小镇文化,旧有的传统……它们的存在,是对都市人的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不要走得太快——忙,就是心死亡。孙犁有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恰好和本然,不也是对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的都市人的一个提醒吗?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微物之美,提醒着都市人不要太忙

B:微物虽小,都市人却愿意为之停留

C:那些视为美的东西,何其短暂脆弱,根本经不起一次次地被探看、被惊扰

D:恰好和本然,是对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的都市人的一个提醒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指出微物虽小,但却很重要,它们的存在是对都市人的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不要太忙;接着引用孙犁的话再次提醒都市人不要忙得失了本性耐心。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微物之美,提醒都市人不要太忙,A项正确。
由文意可知都市人忙得并没有为微小事物停留,所以作者才会提醒都市人要为微物之美停留,B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文段未涉及,排除;D项“恰好和本然”是举例的内容,而非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4、【言语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就业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许多岗位和职业将逐步消失。不过,大家不必过于_______。事实证明,每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还会_______出更多的新工作岗位。但面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还是应该_______,积极拥抱变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紧张 产生 居安思危

B:

焦虑 创造 未雨绸缪

C:

担忧 提供 有备无患

D:

着急 设立 常备不懈

正确答案:B

解析:

先看第二空,“提供”“设立”均与空后的“出”搭配不当,排除C、D。

再看第三空,由“面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积极拥抱变革”可知,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先做好准备,所填词语应表示做准备之意。“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文段是说面对新挑战,并没有提到危难、祸患,该词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A。“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焦虑”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

5、【言语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战区空间划设上基本立足本土与近海防御,依照“守疆卫土”模式而建,军事触角很少延伸到疆土之外。但未来,我国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将远远大于生存危机,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新要求,应将周边、海外以及新型安全领域纳入战区经略范围,进一步拓展战区任务职能,使其更具外向性、开放性、积极性。尤其是随着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国家传统安全领域开始向太空、网络、信息、电磁等领域拓展,未来战区经略范围应进一步向太空及临近空间拓展延伸,着力形成强有力的多维立体战区空间态势。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我国:

A:应拓展国防防御的范围

B:国防面临严峻的发展危机

C:传统安全领域受到新的挑战

D:国防战区经略要顺应时代要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由于我国长期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战区规设上基本立足本土与近海防御;然后以“但”转折,说明未来我国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新要求,应将周边、海外以及新型安全领域纳入战区经略范围;而随着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未来战区经略范围应进一步向太空及临近空间拓展延伸。“战区经略延伸”应为文段强调的重点,选项中提到“战区经略”这一主题词的只有D。
A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B项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未来,混淆了时态。C项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________、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________,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作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________。很多人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入浅出 此起彼伏 少之又少

B:大道至简 前仆后继 凤毛麟角

C:通俗易懂 如火如荼 寥寥无几

D:不温不火 不绝如缕 后继无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空缺词语应体现“中间道路”的特点。“大道至简”的“至”含有极致的意思,与“中间道路”不符,排除B。“通俗易懂”对应“要么过于通俗”,与“摆脱掉这两个极端”不符,排除C。“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多用于描述市场情况、关系等,不能用于形容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排除D。“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其中“深入”对应不过于通俗,“浅出”对应不过于玄虚,填入最合语境。验证A项后两空,“浪潮此起彼伏”“人少之又少”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7、【言语理解】

传统文化,其幽静深邃堪比深深庭院,正是因为有最单纯、最本初的文化热爱,路过之人才愿意叩开门扉,一探究竟。以或萌或雅的方式吸引人来,只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而最终决定大家能在这庭院之中停留多久的,还是文化本身的魅力。因此,判断文化创意产品是否成功,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看能否将________________融会贯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幽静深邃的意蕴与单纯本初的文化热爱

B:

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国际潮流的一般走向

C:

极为关键的萌感与停留心中的高雅文化

D:

吸引人的巧妙形式与留住人的文化内核

正确答案:D

解析:

由“因此”可知,横线部分所在句子应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根据“以或萌或雅的方式吸引人来,只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而最终决定大家能在这庭院之中停留多久的,还是文化本身的魅力”可知,横线前主要说的是对于文化的吸引力,形式上“以或萌或雅的方式”与内涵层面“文化本身的魅力”二者均不可或缺。只有D项包含形式与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当选。A、B、C三项均脱离文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1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8、【言语理解】最近,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路透社报道,一个美国零售业高管表示,人民币升值、初级商品价格提高以及中国工人薪资上涨,都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而这将导致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
以上文字主要分析的是:

A:西方消费者喜欢中国产品的原因

B:中国产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

C: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原因

D: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分析了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两个原因: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有一定规模,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D项表述符合文段主旨,当选。
A、C两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比较片面。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9、【言语理解】文字是文化的一种________,它的产生________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汉字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那种实用理性________和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载体 标志 思维

B:积淀 象征 思想

C:标志 证明 精神

D:符号 说明 观念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积淀”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通常是一种事物沉淀变成更厚重的事物,应该是文字积淀成文化,而非文化积淀成文字,排除B。
第二空,由句子可知,文字的产生对社会文明而言有划时代的意义,则填入“说明”一词太过平淡,体现不出这种重大意义,排除D
第三空,由“和”可知,填入词语与“精神”构成并列关系,故不可再选“精神”,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10、【言语理解】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地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

A:财富的增加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B:

全社会的公平与幸福应体现为财富的公平分配与道德水准的提高 

C:

道德水准的提高应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为基础

D:

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财富的增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首句“并不必然成正比”可知A项错误。第二句的句式是“如果……如果……就……”,为假设句,两个“如果”后的内容“公正分配”、“道德水平”为并列关系,故C项错误。D项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什么文中并未明确说明,故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