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61

发布时间:2022-12-23 19:39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如果以上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

A: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B:一个人生活虽然艰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C: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

D: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可翻译为: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可以好好活下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
A项,否定后件可以得到否定的前件,可以推出。
B项,一个人生活是否比身边的人都离开更容易,与题干推理无关。
C项,题干中并没有对不要轻易依赖别人的原因进行解释,无中生有。
D项,肯定前件可以推出肯定的后件,即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推理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9题

2、【判断推理】南极必须被视为“准全球公域”。通常认为,全球公域是指处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及其资源。它属于全人类共有,人人都可以使用。《南极条约》对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搁置奠定了南极作为“准全球公域”的法律基础,而“开放”“和平”“科研自由”等规定,实际上赋予了南极公域的性质。“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这一规定,使得南极地区成为冷战期间一块难得的净土:避免遭受战争摧残,而且成功实现了无核化。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点的是:

A: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市场潜能巨大

B:南极治理的主导权长期掌握在少数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手中

C:美国组建了南极支援特遣队,常驻新西兰负责空军的南极飞行行动

D:若南极冰盖消融,海平面将上升57米,这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观点:南极必须被视为“准全球公域”。
A项,指出南极市场潜能巨大,但不能说明南极应该被视为“准全球公域”,无法支持题干观点,排除。
B项,指出南极治理的主导权长期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说明实际上南极并不是“准全球公域”,无法支持题干观点,排除。
C项,指出美国组建了南极支援特遣队,也不能说明南极是“准全球公域”,无法支持题干观点,排除。
D项,说明南极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因此南极必须被视为“准全球公域”,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3、【判断推理】最近一项针对职业病致病原因的调查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有69.2%的职业病患者每天工作达9.7个小时,其中74.8%的患者每天工作达12个小时。这种长时间密集的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使罹患职业病的风险提高。这表明,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可以大幅降低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A: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26%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

B: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26%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

C: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31%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

D:在所有接受调查的职业病患者中,31%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通过对职业病患者的调查数据得出“减少工作时间可以大幅降低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风险”的观点。
A项,说明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的劳动者在职业病患者中的比例较低,说明工作时间减少,患职业病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加强了题干观点。
B项,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包含了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和工作时间为9.7~12个小时这两种人,但不知道这两种人的具体比例,无法支持题干论断。
C项,每天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越小,越能说明减少工作时间可以降低劳动者患职业病的风险,就越能支持题干论断,该项的31%大于A项的26%,因此该项的支持力度不如A项。
D项,工作时间少于12个小时,包含了工作时间少于9.7个小时和工作时间为9.7~12个小时这两种人,但不知道这两种人的具体比例,无法支持题干论断。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9题

4、【判断推理】近年来,雾霾经常笼罩中国大片地区。雾霾天里,天气预报反复提醒人们要加强防范,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即使户外活动也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总有很多“勇敢”的人,他们完全不把这类提醒当回事,在雾霾严重的天气里从事各种户外活动,根本就不戴口罩。
以上哪项不可能是这些“勇敢者”雾霾天不戴口罩的原因?

A:现在国内外有些对雾霾危害的宣传总有点夸张,不能太当真

B:自己身体好,能够扛得住,何况周围很多人也不戴口罩

C:雾霾不会造成人的猝死,但对人的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

D:戴口罩对于防霾没有实际效果,而且既不方便又不舒服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指出近年来雾霾现象严重,但有很多“勇敢者”在雾霾天也不带口罩。
A项,指出国内外有些宣传夸大了雾霾的危害,可能是这些“勇敢者”雾霾天不戴口罩的原因,排除。
B项,指出他们身体好,能扛得住,可能是这些“勇敢者”雾霾天不戴口罩的原因,排除。
C项,指出雾霾对人的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肯定了雾霾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这些“勇敢者”就应该在雾霾天戴口罩,与题干中这些“勇敢者”根本就不戴口罩矛盾,因此不可能是他们不戴口罩的原因,当选。
D项,指出戴口罩对防霾没有实际效果,可能是这些“勇敢者”雾霾天不戴口罩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8题

5、【判断推理】

所有卫星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都会焚毁并产生氧化铝微粒,这些微粒会在大气层中飘浮很长时间,最终对环境造成影响。目前大约有6000颗人造卫星环绕地球旋转,其中60%的卫星已经停止运行,成为太空垃圾。专家警告称,随着人类不断发射卫星和太空飞船,太空垃圾极有可能坠向地球。据此科学家认为,应致力于研发木质人造卫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1969—2006年,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其隔热罩由浸渍白橡木制成,1500℃时可安全燃烧

B:

木头不会阻挡电磁波或地球磁场,天线可放置在木质卫星主体内部,使卫星设计更加简单

C:

科学家已筛选出能有效承受极端温度和空间辐射轰击,可做卫星主体结构的合适木质材料

D:

木制卫星在回收时可直接燃烧,不会向地球大气层释放有害物质,也不会向地面倾泻碎片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论据:所有卫星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都会焚毁并产生氧化铝微粒,这些微粒会在大气层中飘浮很长时间,最终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人类不断发射卫星和太空飞船,太空垃圾极有可能坠向地球。题干观点:应致力于研发木质人造卫星。

A项,指出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其隔热罩由浸渍白橡木制成,1500℃时可安全燃烧,并没有说明木质人造卫星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木头不会阻挡电磁波或地球磁场,且可使卫星设计更加简单,并没有说明木质人造卫星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指出科学家已筛选出可做卫星主体结构的合适木质材料,并没有说明木质人造卫星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木质卫星在回收时可直接燃烧,不会向地球大气层释放有害物质,也不会向地面倾泻碎片,说明木质人造卫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

6、【判断推理】思想库是指从事于力图影响公共政策的多学科研究的独立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思想库的是:

A:M研究所是N企业下属的一家研究机构,专门从事N企业战略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

B:J 省语言研究所在方言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产生不少科研成果,也获得不少科研奖项

C:D研究院是一家民间机构,专门从事气候政策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国家气候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咨询报告

D:刘师爷是晚清绍兴师爷之一,任过几位清朝大员的幕僚,是当时有名的“智囊”人物

正确答案:C

解析:思想库的定义要点是:①力图影响公共政策;②独立组织。
A项,企业下属研究机构并不是独立组织,不符合要点②。
B项,方言研究,不符合要点①。
C项,符合定义。
D项,只是个人,也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中国人大多是在批评与训斥中长大的,父母、老师、长辈、领导……看你哪一点不顺眼,都能给出指教。话多半不好听,可听者听了多半心悦诚服,心生感激,因为大家想的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但是,逆耳的未必都是忠言。有种电话诈骗就是以很凶的方式出现的。电话里的他们就是要批评你、威胁你、吓唬你,一旦你心里打怵了,你就听他们的了;而你听了他们的,你也就上当了。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的是:

A:有的逆耳之言可能不是忠言

B:有的忠言并不逆耳

C:有的电话诈骗的声音并不很凶

D:如果听到逆耳的电话心里不打怵,你就不会上当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根据“逆耳的未必都是忠言”可知,有些逆耳的不是忠言,该项正确。
B项,由题干可知有些忠言是逆耳的,但“有些是”不能推出“有些不是”,该项错误。
C项,根据“有种电话诈骗就是以很凶的方式出现的”可知,有的电话诈骗的声音很凶,但“有的是”不能推出“有的不是”,该项错误。
D项,题干最后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心里打怵了→听他们的→上当”,该项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是无效推理,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

8、【判断推理】网络集群行为,指一定数量的相对无组织的网民,在网络环境中或在网络传播影响针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的群体性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网络集群行为的是:

A:网友们为抵制非理智追星而发起的“69”圣战

B:为调查网上热传的“陈易卖身救母”事件,一名深圳网友前往四川调查真相

C:某高校要求学生通过教室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签到工作

D:暴雪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游戏中的公会成员线下不定期聚会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要点:①一定数量的网民;②无组织。
A项,是一定数量的相对无组织的网民产生的群体性行为,符合定义。
B项,一名深圳网友,只有一个人,并非一定数量的网民,不符合要点①。
C项,是高校的要求,即这些学生是有组织的,并非无组织的群体性行为,不符合要点②。
D项,游戏公会成员线下聚会,即这些人都是游戏公会的成员,是有组织的,并非无组织的群体性行为,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商品:琳琅满目

A:商场:熙熙攘攘

B:公司:运筹帷幄

C:教学:紧张有序

D:家庭:相亲相爱

正确答案:C

解析:琳琅满目的商品,构成修饰关系。
A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说的是商场中的人群,而非商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运筹帷幄指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说的是公司的领导人,而非公司,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紧张有序的教学,构成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说的是家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家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7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4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10、【判断推理】老张、老张的妹妹、老张的儿子、老张的女儿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后发现,第1名与第4名年龄相同,但第1名的孪生同胞(上述四人之一),与第4名的性别不同。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第1名是:

A:老张

B:老张的女儿

C:老张的妹妹

D:老张的儿子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第1名和第4名年龄相同,但第1名的孪生同胞(上述四人之一)与第4名性别不同,因此第1名的孪生同胞一定不是第4名。因为孪生同胞年龄相同,因此第1名的年龄=第1名的孪生同胞的年龄=第4名的年龄,即4个人中有3个人年龄相同。由于老张的年龄必然与老张的儿子、女儿年龄不同,因此年龄相同的是老张的妹妹、老张的儿子、老张的女儿,即老张的儿子和女儿是孪生同胞,第4名是老张的妹妹,则第1名只能是老张的女儿。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