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60

发布时间:2022-12-23 14:06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一个纸盒子的6个面的颜色各不相同,分别是红、黄、绿、蓝、黑、白这6种颜色。如果满足:
(1)红色的对面是黑色。
(2)蓝色和白色相邻。
(3)黄色和蓝色相邻。
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红色与蓝色相邻

B:黄色与白色相邻

C:黑色与绿色相邻

D:蓝色的对面是绿色

正确答案:B

解析:因为红色和黑色为相对面,根据(2)(3)可知,白色和黄色为相对面,那么蓝色和绿色就为相对面,B项结论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6题

2、【判断推理】张教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委员,所以网上批评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帖子不可能是真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上述推断才是必然可靠的?

A:该委员会的委员在人选之前都经过严格审查

B:网络上的言论是不可靠的,且批评的帖子没有署真名

C:该委员会的委员从来没有人被指责有学术不端行为

D:凡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的委员都不会有学术不端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要使题干推断成立,需要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委员”和“不可能有学术不端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即需要假设“凡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的委员都不会有学术不端行为”,即D项。A、B两项不能推出这个帖子不可能是真的;C项从未被指责过不代表没有,这个帖子仍可能是真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3、【判断推理】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变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阻止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了,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推断:

A: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份

B: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阻止变暖的行动

C: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D:如果科学家或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并未提及“变暖说”与“变冷说”哪个更带有真理的成份,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的结论为“科学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并未提及对于“变暖说”是否应采取相应的行动,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根据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该项正确,当选。
D项,题干最后一句话指出“科学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即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疑罪从无原则的是:

A:赵六因盗窃他人网络密码被起诉,但由于赵六被证明从来不使用网络,法院判其无罪

B:史某和汤某打架,两人都受了伤,因无法确定谁先动手,法庭建议庭外和解

C:钱某因涉嫌投毒被起诉,后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决钱某无罪

D:张三起诉李四侵权,但因拿不出任何证据,结果败诉

正确答案:C

解析:疑罪从无原则的定义要点:①犯罪;②司法机关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情况下;③推定被告人无罪。
A项,赵六被证明从来不使用网络,所以是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的,不符合要点②。
B项,法庭建议庭外和解,并未推定无罪,不符合要点③。
C项,钱某涉嫌犯罪,但证据不足,不能证明其有罪或无罪,法院判决其无罪,符合定义。
D项,侵权是民事诉讼,并非疑罪从无原则适用的范畴,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89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4题

5、【判断推理】某专家指出因驾驶人视线偏离或分心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分心驾驶行为是引发我国交通事故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开车时接电话,会使其反应时间延迟3倍

B:研究显示,欧盟国家67%的车祸是由分心驾驶导致的

C:开车时交谈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19倍

D:有统计显示,在我国交通事故的致因中,酒驾占1/3,分心驾驶占1/2

正确答案:D

解析:专家的观点:分心驾驶是引发我国交通事故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
A项,说明开车分心会导致人的反应时长延迟,但并没有指出和我国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间的关联,为无关项。
B项,说明分心驾驶是导致欧盟国家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得知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无关项。
C项,说明开车分心发生车祸的概率比较大,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分心驾驶是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D项,说明分心驾驶是所有交通事故致因中占比最高的,即分心驾驶是引发我国交通事故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可以支持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6、【判断推理】健谈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开支

A:沉默 收入 B.诽谤 谎言 C.说话 奢侈 D.性格 透支

B:无

C:无

D:无

正确答案:A

解析:健谈与沉默互为反义词,收入与开支也是反义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五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围坐成一圈玩游戏。已知:小红不坐在小兰旁边;小白坐在小敏旁边;小兰坐在小杉旁边。
如果上述陈述属实,可以确定的是下列(       )项。
Ⅰ.小红坐在小杉和小敏的中间
Ⅱ.小兰坐在小杉和小白的中间
Ⅲ.小白坐在小杉的旁边
Ⅳ.小敏坐在小白和小兰的中间

A:Ⅱ和Ⅳ都不是真的

B:Ⅰ和Ⅱ是真的

C:Ⅱ和Ⅲ都是真的

D:Ⅱ和Ⅲ都不是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知小朋友们的坐法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白—小敏—小红—小杉—小兰;②小敏—小白—小红—小杉—小兰(均首尾相连)。因为是坐成一圈,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相邻地坐在另外任何两个人中间,因小杉一边是小兰,另一边是小红,所以不能坐在小白旁边,可得Ⅰ、Ⅱ、Ⅳ均为真,只有Ⅲ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9题

8、【判断推理】小李说:“我这次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
如果小李说的不是事实,则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

A:小李至少有一个科目的考试没有通过

B:小李只有一个科目的考试没有通过

C:小李至多有一个科目的考试没有通过

D:小李没有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

正确答案:A

解析:小李说的不是事实,也就意味着小李并非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但并不能知道小李没有通过科目的数量,即小李至少有一个科目的考试没有通过,A项正确。其他三项的说法均不一定为真。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

9、【判断推理】如果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那么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容易强化。如果市场形成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出我国。资金流出我国,不仅会强化这种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出我国,而且可能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继而可能引爆金融市场的区域性风险及系统性风险。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且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由此可以推出:

A:货币持续贬值会导致资产全面下跌

B:资金流失严重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

C: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

D:我国将重点着手干预资金外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中说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而该项中没有“可能”二字,是一个确定性的结论,由题干不能得出,排除。
B项,题干第二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市场形成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量资金会流出我国”,该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通过肯定后件推出了肯定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排除。
C项,题干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容易强化”,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结合题干最后一句话“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且不允许出现的情况”,能够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得出否定的前件,即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正确。
D项,由题干只能得出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无法得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拍卖会:拍卖师:艺术品

A:果园:农民:水果

B:奥运会:运动员:跑道

C:商场:售货员:商品

D:山峰:登山者:帐篷

正确答案:C

解析:拍卖师在拍卖会上拍卖艺术品,是一种销售行为。
A项,农民在果园采摘水果,不是销售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奥运会、运动员和跑道无法进行有效造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售货员在商场里销售商品,是一种销售行为,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登山者在山峰上搭帐篷,不是销售行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