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垃圾转运站为代表的垃圾收运环节,因其连接上下游,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枢
B:枢要
C:中心
D:中坚
正确答案:A
解析:对应前文的“连接上下游”,所填词语应说明垃圾收运环节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枢要”指中央行政机构。“中坚”指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部分,如中坚力量。二者与“垃圾收运环节”搭配不当,首先排除B、D。“中心”侧重事物的主要部分。填入不能体现垃圾收运环节“连接上下游”的这一承接作用,排除C。“中枢”指在一事物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其强调的“总的主导作用”暗含从整体上把控之意,与“连接上下游”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言语理解】自从19世纪末,欧洲学者在今斯洛文尼亚境内研究石灰岩溶蚀作用及其地貌,并提出“喀斯特”这一术语以来,人们的眼界已大大拓展,遍及全世界的精彩喀斯特景观,已远远超出了“经典喀斯特”最初的内涵。以桂黔滇川渝鄂湘为主体的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就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带之一。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庆武隆被发现和研究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喀斯特奇观,无疑给中国南方喀斯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列各项中,与文意相符的是:
A:重庆武隆再次证明了“经典喀斯特”的外延已越来越丰富
B:重庆武隆再次证明了“经典喀斯特”在中国存在的广泛性
C:重庆武隆无疑给研究喀斯特找到了区别于南方的有力证据
D:重庆武隆无疑给世界喀斯特地貌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遍及全世界的喀斯特景观,已远远超过“经典喀斯特”最初的内涵,由此引出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及重庆武隆的喀斯特。由“无疑给中国南方喀斯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知,重庆武隆的喀斯特虽然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即进一步丰富了“经典喀斯特”的外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3、【言语理解】候鸟迁徙过程中,最主要的威胁是栖息地退化与减少,比如水位剧烈波动、湿地被围垦成农田,其次是水体污染、捕猎等。大多数长寿命的水鸟都有适应栖息地变化的能力,但如果栖息地的波动远超水鸟的适应能力,同样会对他们造成极大威胁。为此,我国通过持续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和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强化科学研究和资源监测等方式,致力于让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鸟类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
B:候鸟迁徙途中可能遭遇到多种安全威胁
C: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我们责无旁贷
D:我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做出了不懈努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候鸟迁徙中面临诸多威胁这一问题;接着举例说明即使一些水鸟有适应变化的能力,但若栖息地波动超过其适应能力,也会面临极大威胁;最后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国通过诸多方式使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给出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论述重点,意在强调我国为保护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做出了诸多努力,D项当选。
A项说明鸟类生存压力的主要来源,对应文段首句,非论述重点,排除。B项“多种安全威胁”是对文段首句的概括,非论述重点,且候鸟仅是野生动物的一种,不具有概括性,排除。C项侧重我们有责任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但文段侧重的是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我们做了诸多努力,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免费与管理并不冲突,反而可以________。把管理等同于收费,甚至把收费当成管理的目的,免费了就________地“不收费不担责”,疏于管理,甚至无人过问,这不仅有违公共管理的价值追求,而且难以将免费的实惠落到实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长补短 顺理成章
B:相得益彰 堂而皇之
C:求同存异 理直气壮
D:合二为一 冠冕堂皇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反而”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并不冲突”构成递进关系,即强调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符合此义。“求同存异”指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两词均未体现相互促进的含义,排除C、D。
第二空,文段对免费就疏于管理的态度是批评的,填入词语应含贬义。“顺理成章”为中性词,排除A。“堂而皇之”含贬义,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5、【言语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的很多观点、态度和思想——莎士比亚本人是否赞同有待探究,但放在今天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其中确有赤裸裸的政治不正确之处,弄得一些改编作品简直就像在讨伐莎士比亚。不过,这些貌似不敬的行为反倒是帮了莎士比亚的大忙。因为这些莎士比亚原作的衍生作品看似要把偶像打翻在地,而实际上却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莎士比亚被后人误解,其作品也遭到批评
B:无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有错误,都堪称经典
C:后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反而使其更加鲜活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应被奉为经典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提到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政治不正确之处,一些改编作品像是在讨伐莎士比亚。然后以“不过”转折,分析了这一行为带来的正面效应,即“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是转折前内容,且“被后人误解”无从体现,排除。文段没有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能称为经典,B、D两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落下帷幕,出席论坛的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经济专家:
A:认为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
B:认为全球经济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C:对全球经济下滑问题达成了共识
D: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研究没有尽头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全球经济下滑尚未触底”可知,出席世界经济年会的经济专家对未来全球经济的预期是经济尚未下滑到最低点,即仍将保持下滑态势,B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未指出其下滑的具体程度,表述不够准确。C项未指出“共识”的内容,即“下滑尚未触底”,排除。D项偷换概念,“尚未触底”的对象是经济下滑的态势,而非“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研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7、【言语理解】下列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是什么水果,给我再来一个。
B:算了吧,散伙吧,我们肯定没有希望了。
C:人家二班女生都走了,你说咱们能不去吗?
D:许多想抄近道走捷径快些达到目的地的人却往往欲速不达。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既可理解为“二班的女生都离开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去了”,也可理解为“二班的女生都去了,我们怎么能不去呢?”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文字可将一个人思考之所得传诸他人,于是不仅可以________,而且可以利用他人的思考为出发点。文字的发展成为传至远方与后世的书籍,书籍也就成了人类思考结果的库藏。读书者可以从此库藏中________,手执一卷可以上对邃古的哲人,远对绝域的学者,而仿佛亲聆其以言词________毕生思考的心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群策群力 任意索求 显露
B:集思广益 予取予求 吐露
C:传承文明 随心所欲 倾诉
D:取长补短 无厌求取 诉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不仅……而且……”可知,填入词语与“利用他人的思考为出发点”构成递进关系。“传承文明”比后者程度重,不能与之构成递进关系,排除C。
第二空,“无厌求取”为贬义词,与语境不符,排除D。
第三空,由“亲聆”可知,应填入一个表“说”的词语,“吐露”显然比“显露”更合适。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9、【言语理解】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C: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D: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描述的是光污染对昆虫,进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明显是负面的。C项中的“干扰”一词的色彩与此对应贴切。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出光污染的负面影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10、【言语理解】很长时间以来,在戏曲传承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观众流失,尤其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戏曲在当下的“打开方式”还比较单调,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什么样的“打开方式”才能吸引人?法门之一就是“融入生活”。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代表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如今时代变化,有些生活方式虽然和人们已经脱节,可是有些元素还能为人们所用。“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在央视戏曲春节晚会上播出,受到热捧,许多人争相学习,就是因为这套广播体操契合了现代人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又能兼顾艺术魅力的体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戏曲传承应该:
A:注重传播优秀的文化
B:改变单调的表现方式
C:努力融入人们的生活
D:兼顾民族性和世界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长时间以来戏曲传承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流失,特别是年轻观众,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戏曲的“打开方式”比较单调;接着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融入生活”,并强调了其重要性;最后以“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为例论证观点。由此可见,文段采用了“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结构,其中解决对策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强调戏曲传承要融入生活,对应C。
A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传播优秀的文化”,排除。
B项,“改变单调的表现方式”表述不明确,未点明吸引观众的具体法门,排除。
D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民族性和世界性”,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