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66

发布时间:2022-12-24 22:27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以经典重生为主线的怀旧音乐综艺扎堆亮相,让很多人在歌声中回忆往昔,也让部分年轻观众初听老歌惊为天人,从此进入到听歌的“考古”岁月。如今的年轻人成长在网络时代,在海量歌单的冲击下,唱片和专辑对不少年轻歌迷来说已经是很陌生的概念。在此情况下,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让不少年轻人开始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这几年,经典的滚石、宝丽金时代的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经典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

B:怀旧音乐综艺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

C:年轻歌迷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

D:唱片和专辑对于年轻歌迷来说非常陌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怀旧音乐综艺扎堆让部分年轻观众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然后说明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经典老歌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这一现象,A项概括准确,当选。
B项未提到年轻歌迷这一对象,排除。
C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缩小了范围,文段说的是“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
D项偏离主题,未提到年轻歌迷对经典老歌的“考古”这一现象,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每当人们想到虚拟的事物时,总是立刻将其和与之相对应的物质实体对立起来,比如亚马逊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维基百科与纸质的百科全书。人们认为,这些虚拟物体将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取代有形实物。不过,在教育领域,虚拟物体应该不会取代有形实体,而会是另一番模样。我们不应以取代传统的物质课堂为目的,而应将虚拟技术与物质实体结合起来,重构整个教育模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

A:复杂性

B:必要性

C:特殊性

D:可行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们一般认为,虚拟物体与有形实物相比,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因此,虚拟物体将会取代有形实物;接着由“不过”转折,指出在教育领域,虚拟物体不会取代有形实体,而会是“另一番模样”,我们应将虚拟技术与物质实体结合起来。由此可知,文段说的是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特殊性,它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物质课堂。C项当选。“复杂性”“必要性”“可行性”均无法从文段推出,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9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3、【言语理解】和没有经验的人相比,有经验的人不太容易犯过于自信的毛病,因为他们更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在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只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叫牌,因为他们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对手出牌的情况;但是比较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常常无法赢得自认为可以赢得的牌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满招损,谦受益

B: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C:事情发展具有多样性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句先提出论点,其后举例论证。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和缺乏经验的选手的区别是能否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出牌情况。由此可知,有经验的人更多地知道考虑各种情况。C项强调的是事情可能发生的状态,契合文意。
A、B两项均强调做人要谦虚,D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回顾40年,改革开放旗帜之所以始终高高飘扬,关键得益于基层求新求变的强大意愿以及敢闯敢试的探索精神。改革再扬帆,也必须尊重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实践是改革开放最关键的一环

B:基层的探索精神完全决定了改革的效果

C:改革必须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D:改革开放促使基层创新求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基层求新求变的强大意愿和探索精神,接着论述改革再扬帆必须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主体性作用。综合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中的重要性。C项“改革必须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理解最为准确。A项“实践”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完全决定了”表述过于绝对,且与文段不符,排除。由文段首句可知,基层求新求变的意愿使改革开放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D项表述因果倒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7题

5、【言语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蜡烛竭尽全力奉献社会,值得赞扬

B:蜡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值得赞扬

C:只要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再小的奉献也是伟大的

D: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心里装着他人、装着社会,就是伟大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论述的重点不是蜡烛,而是借物喻人,说的是奉献不分大小,只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即使像蜡烛一样,只能照亮身边的角落,那也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A、B错把蜡烛本身当做文段论述重点,排除。以蜡烛为喻重在强调其奉献精神,D项未提到“奉献”,不如C项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享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然后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了这一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A、B、C三项概括均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交往和独处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和能力,不应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A项非文段重点,B、C两项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3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3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呼吁乌克兰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途径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B:怎样才能使改变风气的一时成效转为常态化、长效化,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C:凯恩斯说,市场的非理性比理性的寿命还长。

D:红嘴鸥被授予“春城”昆明的“荣誉市民”,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来到昆明越冬,与昆明市民人鸥同乐,其乐融融。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的主语是“红嘴鸥”,故“与昆明市民人鸥同乐”成分赘余,可删除“人鸥”。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9、【言语理解】为什么狗睡觉是把嘴藏在前肢下面,而猫睡觉是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动物用感觉器官来察觉周围环境变化,并对不同变化产生不同反应。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它靠嗅觉来识别一些物体,军犬还依靠嗅觉来判断敌情和识别路径。对狗来说它的鼻子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把嘴和鼻子用前肢藏起来保护好,同时用鼻子警惕周围动静,一旦有情况,立即用鼻子来识别,也可用狂叫来示威。猫的听觉特别灵敏,它用听觉来察觉周围的变化。当它捕鼠时就用听觉来探知老鼠所在地点。对猫来说,它的耳朵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一方面把耳朵保护好,另一方面把耳朵贴在地面,一旦听到声音,就可以立刻采取行动。进入人类家庭后,猫狗也依旧保持着这样的睡姿。
下列选项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就听觉来说,猫强于狗;就嗅觉来说,狗强于猫

B:猫狗睡姿不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们对不同变化有不同的反应

C:猫狗的独特睡姿有利于时刻保持警觉并保护自己最宝贵的感觉器官

D:猫狗进入人类家庭后虽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但仍保持特别的睡姿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文段并未对比猫狗的听觉和嗅觉,该项错误。B项归因有误,文段说的是猫狗睡姿不同,是因为两者是用不同的感官对环境做出反应,而睡姿是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感官。由此也可判断C项正确。D项“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文段中没有提及,该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10、【言语理解】中国传统的言说方式是“以言去言”,《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非常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点。老子的论述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道”、“名”是可以道、可以名的;其次,可道、可名的“道”、“名”并非那恒常的“道”、“名”。可见,在老子看来,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不一样的。真正的“道”、“名”虽然可以被言说,但被言说的并不是真正的“道”、“名”;然而,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道”、“名”。因此,老子提倡一种“以言去言”的言说方式,即通过使人认识、领悟所言之道,达到“无言”,撤去语言的迷障,直达“道”之本真。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道”、“名”是不可言说的

B:老子认为被言说的“道”、“名”与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同一的

C:老子言说 “道”、“名”最终是为了使人认识、领悟“道”的本真

D:老子认为不应用言说的方式论述“道”、“名”

正确答案:C

解析:老子认为“道”、“名”可以被言说,故A项错误;老子认为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道”、“名”,故D项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