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个人不能失忆,一个国家当然就更不能失忆了,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因为历史的原因使得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试图________某方面的回忆。对于这种无奈的现实,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并不是说就应该支持或者默许这么做。在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寻找和________我们的记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避 恢复
B:隐藏 修复
C:躲避 还原
D:掩盖 复原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填入词语修饰的是“回忆”,“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但它通常用于人或者困难,不能与“回忆”搭配。排除C。
第二空,“恢复”通常用于还原事物状态。“修复”通常用于被损坏的事物。“复原”通常指恢复健康。“恢复记忆”为常见表述,排除B、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8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4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言语理解】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________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________,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________、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性 限制 粗鲁
B:原始 界定 粗野
C:古老 区分 粗放
D:野性 取舍 粗疏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中性”指不酸不碱,不阴不阳,不褒不贬的属性。与“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相悖,排除A。第二空,由后文“否则就会混淆”可知,“血性”这个词语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界定和区分。“取舍”指择用与弃置。与“理解”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粗野”指粗鲁,没礼貌。“粗放”指粗犷豪放;粗疏,不细致。此处所填词语应与“莽撞”“野蛮”“兽性”类似,同为贬义词,“粗野”填入更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3、【言语理解】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应同》将云分为四类:山云、水云、旱云、雨云。秦汉时期民间还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云图。至于更为细致的划分和命名,古人依照的也是云彩外观、位置、颜色及其动态特征。例如《史记》中记载的“庆云”是指彩色、象征祥瑞的云;《升庵全集》中的“犁头云”指的是台风前移动迅速的云片;《西京杂记》中“矞云”是指绚丽的高积云。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有着重要意义,古代的这些云彩命名更多是为农事生产生活服务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古代中国对云的命名
B:古代中国记载云的文献史
C:看云识天气对古代农业生产的意义
D:古人对云这种天气现象的认识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然后列举了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四类云;接着指出秦汉时期对云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和命名,并列举了《史记》《升庵全集》《西京杂记》中关于不同云的命名;最后指出我国古代对云进行命名的缘由,即我国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云彩命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中国古代对云的命名情况,即A。
B项,文段中列举文献是为了引出文献中对云的命名,并非介绍记载云的文献史。C项的“意义”只是一笔带过,不是文段的论述中心。D项的“认识过程”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4、【言语理解】教师对学术保持________,学生才会对教师保持敬重。一些教师一旦跨过某个门槛,达到某个职称、职级后,就逐渐放弃职守,忙于场面上的应酬,自己做“甩手掌柜”和“后台老板”,把学生当作“学术民工”来使唤。这个过程往往导致学生对学术理想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慕 丧失
B:敬畏 幻灭
C:热忱 绝望
D:追求 失望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逐渐放弃职守”“自己做‘甩手’掌柜和‘后台老板’”可知,此处意在强调教师应对学术保持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爱慕”指喜爱而倾慕,对象多为人,不能是“学术”,排除A。第二空,“幻灭”指(希望等)像幻境一样地消失。“理想幻灭”搭配恰当。“绝望”“失望”多用于对某种做法、现状的态度,不能描述学术理想,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5、【言语理解】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建立群众举报、定期检查等制度,有效________了非法盗版活动的势头。随着市场法律环境的日趋________,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终究会被根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止 完美
B:遏止 完备
C:扼制 完整
D:遏制 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制止”多与行为搭配,与“势头”搭配不当,排除A。“遏止”指阻止,“扼制”重在把守,“遏制”表示控制,文段中“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故应选“遏制”。
第二空,“完善”与“环境”也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6、【言语理解】传统绘画风格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________,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就是水墨画对国产动画电影所作的________,这不仅是中国民族风格的体现,也是世界动画界的一次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 革新 合作
B:不胜枚举 突破 尝试
C:不一而足 贡献 创举
D:至关重要 贡献 创举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就是”可知前文意为传统绘画风格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很多, “至关重要”强调重要,不合文意,排除D。
第三空,“合作”需要有对等的双方。而水墨画对于国产动画来说,是一种手段,是组成部分,排除A。“……对……所作的贡献”为常用搭配,且“创举”更能体现水墨画对动画电影的重大影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7、【言语理解】中国已经是全球智库大国,但很多机构并不是真的智库。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成功的智库大都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等特点。独立性表示政策主张不受资助者、利益集团的影响;专业性要求政策建议既有严谨的学术基础,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有效性则是指研究人员能够真正影响政府的决策。为了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该考虑在决策程序、税收政策和智库体制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智库需要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A: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
B:采取相对灵活的综合评估方法
C:特别防范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倾向
D:逐步建立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与准则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虽然是智库大国,但很多机构并不是真的智库这一问题;然后说明国外成功的智库大都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智库问题的方案:政府应考虑在决策程序、税收政策和智库体制等方面做出改革。横线处句子的主语为“智库”,内容应是智库改革采取的措施,只有D项措施最能解决中国智库当前存在的问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在嘈杂环境下,大脑会自动________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只________身边熟人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对________的命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筛选 保留 置若罔闻
B:过滤 接收 充耳不闻
C:淘汰 选择 灰飞烟灭
D:排除 存储 烟消云散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题意为大脑会自动“拒收”不熟悉的人的声音。“筛选”侧重于挑出有用的,留下来。与文意不符,排除A。“淘汰”指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适合的)。“排除”指除掉 ,消除。“过滤”指经过某种处理将无用或有害的东西分离出去。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三个词语较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可考虑从第三空分析。
第三空,“灰飞烟灭”比喻人或事物迅即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事物、思想、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是客观存在的,并没有消失,排除C、D。“充耳不闻”指对外界的话或外界的事物不予理睬。与题意表达的大脑“拒收”不熟悉的声音的语境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8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8题
9、【言语理解】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只有享有参与到市场经济进程的________,才会增加财富。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才能寻找到他的比较优势,才能________每个人身上的企业家禀赋。因此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企业家,每个人都在创新,________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是否给每个人这样的机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激活 关键
B:保障 引发 前提
C:权利 驱动 主要
D:保证 释放 条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享有”与“保证”搭配不当,排除D。
第二空,“引发”“驱动”都与“禀赋”不搭配,排除B、C。
第三空,“关键”填入符合文段强调的机会非常重要的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10、【言语理解】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这是正面表现苏金散对生命一视同仁的高尚医德
B:“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苏金散正骨拿踝的娴熟技法
C:“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是从病人的角度侧面表现苏金散的高超医术
D:“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这是以病人的感谢来表现苏金散的高超医术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并未体现“一视同仁”,而是从侧面表现了苏金散的医术高明,该项理解错误。B、C、D三项分析理解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