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国际排名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B: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贡献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要有一个卓然自立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更注重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国际排名,故A项理解错误。由“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可知,B、C、D三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8题
2、【言语理解】对于市场经济刺激而引发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固然需要诚信道德规范来引导和调节,但首要的、管用的恐怕还是法律信用规范的引导和调节。在法律信用制度的强制规范下,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约束力会越来越强,社会的外在他律会逐渐变成内在的道德自律,从而使诚信原则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在市场经济中:
A: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B: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C:法律信用制度的意义
D:诚信原则建立的途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具体论述。由首句的关键词“固然……,但……”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但”之后的内容,即法律信用规范的引导和调节作用,然后下文对此展开具体论述,强调法律规范对于诚信原则的作用。选项中突出了“法律”的只有C,当选。
A项“他律”可以对应法律,但“自律”文段没有涉及。B项是转折前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建立的途径”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00题
3、【言语理解】①所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②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关方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
③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可能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④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况
⑤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
⑥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在信用评级中都享有较高的评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⑥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⑥②④③①⑤
D:⑥②①③④⑤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给出的首句为③、⑥,③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的危害,⑥指出政府和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具有较高信用评级,而其余各句均是在论述一些政府和国企拖欠款项的事实以及国家对此的治理,因此如果⑥作为首句引起后文的转折更恰当,排除A、B。
分析C、D两项可知,④前分别为②、③,②讲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款项,③讲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的危害,④讲的是除了一些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款项的情况,③应是对②④的评论,应在②④之后,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
4、【言语理解】在智能化无人超市,客人从进门到出门,一举一动都会被数字化,并且被捕捉记录。这些信息回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各自进店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什么,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回去的频率最高等。甚至还能做出预测,比如,传感器感应到进店的女客人很多是穿高跟鞋的,敏锐的老板便会在女鞋区多放些半跟鞋垫和脚踝磨损修复霜。可见,数字化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商品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店内货架与商品摆放的人性化。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
B:智能无人零售给线下实体商店的发展前景增添亮色
C:智能无人零售能够对用户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
D:智能无人零售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更良好的购物体验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语料介绍了智能化无人超市对客人的大数据统计,可以据此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记录与描画,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都是由C选项推测、演绎出的,而非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内容,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5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6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0题
5、【言语理解】唐宋元750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风格,被后世画家奉为传承和发展的________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________,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圭臬 创新
B:范本 继承
C:精华 创造
D:楷模 延续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和”“这些规范”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基点”并列,表示规范的意思。C项的“精华”、D项的“楷模”明显不符,排除。“圭臬”指准则或法度。“范本”指可做模范的样本。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继承”与前文的“生发、变革”承接不当,排除B。“创新”与后句的“推出新的范本”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医学上认为,不论在哪个年龄段,超重者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会升高,这些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曾对1830名6岁至14岁的日本儿童进行尿检,结果显示,27名儿童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增多等肾病症状。经对比后发现,这些尿检异常儿童的身高体重指数(BMI)以及血压的收缩压(高压)明显高于尿检正常儿童。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A:儿童须注意预防肾病发生
B:体重超标是肾病发生的原因
C: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出现肾病
D:儿童肥胖与肾病风险存在关联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提出无论在哪个年龄段,超重者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会升高,这些疾病也是导致肾病的危险因素,接着以研究人员对儿童做的实验为例证明有肾病症状的儿童身高体重指数以及血压的收缩压(高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儿童肥胖也易导致肾病的出现。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文段中实验对象为肥胖儿童,故先排除与此无关的A、B。题干中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儿童肥胖与肾病的关系,C项偏离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库里有常见食物的各种维生素含量。有人统计了各种食物在“生”和“熟”状态下的数据,剔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各种维生素经过加热之后的损失比例。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足够我们得到一个有意义的印象:维生素A和E受温度影响不大,食物加工为熟食之后损失10%左右,维生素C的损失是16%,而维生素B1最不稳定,损失为26%,其他的维生素也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把食物加热做成熟食后,维生素的损失大致在10%~25%之间。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生食与熟食的维生素含量没有差异
B:食物中不同维生素受温度影响不同
C:加热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是有限的
D:加热后食物中维生素损失的比例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有人对各种食物在“生”“熟”状态下维生素含量的统计,接着由“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足够我们得到一个有意义的印象”表达的转折含义可知,文段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在强调这个“有意义的印象”。“:”后是对这个印象的具体论述,分别介绍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在加热后的损失率。由“受温度影响不大”“10%左右”“16%”“26%”“基本上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大致在10%~25%之间”这些词语可知,食物加热后维生素的损失率并不算大,即C项所提及的“破坏是有限的”。
A项“没有差异”说法有误。B项“不同维生素”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文段比较的是加热前后维生素的差异。D项没有体现出“有意义的印象”的内涵,没有突出文段强调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3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8、【言语理解】公安部有一位领导曾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信访群体中80%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包括村主任的亲属都没有。国家信访部门负责人也曾说过: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是有道理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我们要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B:“各负其责”不应该只是口号,“就地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C:上访往往是社会最基层、最弱势群体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维权行为
D:应加强基层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信访群众中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并且他们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有道理的。B、D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文段没有讲如何对待上访问题,排除A。C项体现了文段要说明的内容,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现金的购买力降低。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一个诚实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正的损失,自然就会产生愤怒的心情,甚至触犯法律。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社会的安定性就会被破坏。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通货膨胀将会使诚实劳动者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
B:诚实的劳动者遭受不公正的损失就容易触犯法律
C:通货膨胀会大大降低诚实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D:通货膨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破坏社会的安定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现金购买力降低,并举例说明现金购买力下降的后果,然后分析这种后果会使劳动者产生愤怒心情,甚至会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当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时,就会破坏社会的安定。由此可知,文段意在阐述通货膨胀引起的连锁反应:通货膨胀→现金购买力降低→诚实的劳动者产生愤怒心情,触犯法律→社会的道德水平降低,破坏社会安定。B项未提到“通货膨胀”,A、C两项是通货膨胀影响的一个表现,均未提到通货膨胀和社会安定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当然不能因为利益的________而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情感的________而长期“一事一法”。否则,一些问题可能会________,失去改革的最佳“窗口期”,最终损害的还是群众的利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冲突 纠纷 积习难改
B:牵扯 阻挠 根深蒂固
C:羁绊 纠葛 积重难返
D:束缚 阻隔 积习深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与“利益”搭配,四个选项词语均可,跳过。
第二空,“阻挠”和“阻隔”与“情感”搭配不当,排除B、D。
第三空,A项“积习难改”指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C项“积重难返”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与“一些问题”对应,“积重难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