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032

发布时间:2023-01-26 0:38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小刘在学习英语时会自然联想到汉语拼音,发音也受其影响

B:小李的父亲是著名的歌唱家,受父亲影响,他后来也成为一名歌唱家

C:会骑自行车的小王很快就学会了骑摩托车

D:小张学习了物理学的光学知识,很快就能理解有关眼的解剖知识

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定义的关键信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A项,学英语受学汉语拼音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受父亲影响而成为歌唱家,只涉及唱歌这一种学习,不符合定义。
C项,学骑摩托车受骑自行车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D项,学眼的解剖知识受学光学知识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3题

2、【判断推理】外显学习是有意搜寻或把规则应用于刺激物领域的学习。在外显学习的过程中,人们的学习行为受意识的控制、有明确目的、需要注意资源、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内隐学习是指一种无须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在于人们潜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而且无须意志努力就可以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外显学习的是:

A:小红经常听姐姐唱歌,时间一长,她也掌握了唱歌的技巧

B:生长在相声世家的小刘,经耳濡目染,很小就会说几句相声了

C:小周在中考前做了大量的英语习题,因此在英语考试中获得了满分

D:小方经常陪着爷爷去下围棋,不知不觉他也会下围棋了

正确答案:C

解析:外显学习定义的关键信息:学习行为受意识的控制、有明确目的、需要注意资源、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A项,指出小红因为经常听姐姐唱歌而掌握了唱歌的技巧,小红潜意识地掌握了唱歌的技巧,并没有明确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不符合定义。
B项,指出小刘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很小就会说几句相声,小刘潜意识地学会了说相声,并没有明确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不符合定义。
C项,指出小周在中考前做了大量的英语习题,因此在英语考试中获得了满分,说明小周学习英语的行为受意识控制、有明确目的、需要注意资源、要做出一定努力,符合定义。
D项,指出小方经常陪着爷爷去下围棋,不知不觉他也会下围棋了,小方潜意识地学会了下围棋,并没有明确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

3、【判断推理】理想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涂鸦

A:现实 作品

B:梦想 画家

C:白日梦 画作

D:志愿 涂改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理想和现实是相对的,涂鸦是作品的一个种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理想和梦想是近义词,画家涂鸦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白日梦是理想的一个种类,涂鸦是画作的一个种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理想和志愿是近义词,涂改和涂鸦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4、【判断推理】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霍桑效应的是:

A:某电气公司总裁常用“如果你想,你就可以”激励科研团队完成构想

B:初三学生小王因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滑,老师严肃批评了他,他很惭愧

C:某公司经理经常给新招的员工发邮件,鼓励员工好好工作

D:数学教师常常私下称赞几名学生聪明,数月后这几人数学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正确答案:D

解析:霍桑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受到额外关注;②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
A项,没有体现出额外关注和绩效上升,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成绩下滑和受到批评,明显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经理经常鼓励新员工,但没有体现出员工绩效上升,不符合要点②。
D项,老师私下的称赞属于额外关注,学生成绩也有提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8题

5、【判断推理】纸:草

A:火药:硝石

B:磁石:石头

C:树皮:细胞

D:酱油:蚕豆

正确答案:D

解析:草可以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材料。
A项,硝石是配制火药的原料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磁石并不是由石头制成的成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树皮中含有细胞。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D项,大豆是制作酱油的主要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要对社会现象作详尽的了解,探索规律,便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找资料,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不能没有实质的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
所以:

A:从事社会研究的人,一定同时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人

B:要从事社会研究,不能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

C:依据实质的资料作社会研究,则不具有理论性

D:社会研究只需有实质的资料就可以了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A项显然是错误的;B项可以由题干第一句话得出;C项说法也不准确;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彼得原理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中符合彼得原理的是:

A:赵某因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最近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B:优秀女排运动员张某,退役后被女排国家队聘为教练,工作获得高度认可

C:李某因岳父是公司的董事,入职后就被任命为中层管理者,但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他干得力不从心

D:奥克曼是莱姆汽修公司的杰出技师,当公司调升他做行政主管后,他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毫无成就感

正确答案:D

解析:彼得原理的定义要点:①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和提拔;②导致雇员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A项,指出赵某因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没有体现赵某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不符合要点②。
B项,指出张某被聘为教练后,工作获得高度认可,没有体现张某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不符合要点②。
C项,指出李某因为亲属关系,入职后被直接任命为中层管理者,并非对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和提拔,不符合要点①。
D项,指出杰出技师奥克曼被调升为行政主管后忙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体现了原本在技师岗位工作非常称职的人员,在晋升后无法胜任新工作,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

8、【判断推理】以往的研究认为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热量,引发全球变暖,但近日的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不仅不会引发全球温度上升,还可以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研究表明,火山爆发时地下岩浆喷出地面,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引起局部温度升高

B:火山爆发能够抑制某种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其分解的有机物中含有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可产生热量

C:火山喷发后会带来大规模的酸雨,酸雨能够在短期内降低火山区气温,但同时也引发了农作物的虫害

D:研究发现火山喷发物质——二氧化硫可与大气物质形成“水粒”并将阳光反射,减少对地面的热辐射,延缓全球变暖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火山喷发可以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
A项,指出火山爆发引起局部温度升高,说明火山爆发无法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质疑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火山爆发能够抑制某种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其分解的有机物中含有甲烷,说明火山爆发会使甲烷增多,产生更多的热能,质疑了题干结论。
C项,指出火山喷发带来的酸雨能够在短期内降低火山区气温,但仅是短期内,并未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火山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硫可与大气物质形成“水粒”并减少热辐射,延缓全球变暖,说明火山喷发确实可以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7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9、【判断推理】

钢笔:书写

A:

水瓶:保温

B:

春天:播种

C:

手表:计时

D:

眼睛:阅读

正确答案:C

解析:

钢笔是一种工具,书写是钢笔的功能。

A项,水瓶是一种工具,其功能为盛水,与保温没有必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手表是一种工具,计时是手表的功能,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阅读是眼睛的功能,但眼睛是一种器官,而非具体的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10、【判断推理】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爱自己家乡的人不会说家乡的坏话,张三就从不说家乡的坏话。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爱自己家乡的人啊!
以下哪项的推理方式与上述最为相似?

A:灯不挑不亮,话不挑不明。如果没有听到张处长这番话,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报名参加行业大赛,现在一切都清楚了。看来,张处长的话太重要了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巨大的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李四投资股票获得高额回报。可见,他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啊

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要落后。追求进步的人不会不爱学习的,王教授退休后一直无所事事,不爱学习。可见,王教授已不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了

D: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会将他的才能显示出来,李先生就从来没有显示过他的才能。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有才能的人啊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推理:爱自己家乡⇒不说家乡坏话,张三不说家乡坏话⇒他爱自己的家乡,通过肯定后件得出肯定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
A项:没有听到张处长的话⇒还在纠结,现在清楚了⇒听到张处长的话,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与题干推理方式不同。
B项:巨大成功⇒巨大风险,高额回报⇒巨大风险,通过肯定前件得出肯定后件,与题干推理方式不同。
C项:追求进步⇒爱学习,王教授不爱学习⇒不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与题干推理方式不同。
D项:有才能⇒不显示才能,李先生不显示才能⇒他有才能,通过肯定后件得出肯定的前件,与题干推理方式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