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30

发布时间:2023-01-25 21:00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研究需要________,传播需要放下架子。中科院将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颠覆了科学________的刻板印象,________其趣味性和人情味,推动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利于科学传播以及科学氛围的形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专心致志 高雅 增强

B:皓首穷经 严谨 赋予

C:学而不厌 理性 给予

D:锲而不舍 高冷 强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三空,由“颠覆了”可知,“趣味性”和“人情味”是将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艺术化设计后才有的,并非原来就有的。“增强”“强化”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加强,与文意不符,排除A、D。
再看第二空,由“中科院将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颠覆了科学________的刻板印象”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井盖涂鸦”体现的随意不羁相对。“严谨”与“随意”相对,填入符合文意。“理性”与“感性”相对,与文意不符,排除C。
验证第一空,“皓首穷经”指一生勤学苦读,填入形容研究要有的态度也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

2、【言语理解】就像传记文学一样,传记片最见作者________之处,是对人物生平材料的剪裁和取舍。经典传记片《巴顿将军》虽然冠名“巴顿”,却没有像编年史一样横跨几十年地展现这个人物,而仅仅只是截取了“二战”期间巴顿的天才与自傲,一位美国“二战”英雄的________便跃然于银幕之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力 风采

B:能力 风姿

C:实力 风度

D:心力 风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传记片”应该体现的是作者对片子剪裁和取舍的高超技艺及创作水平。“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不能形容作者的创作水平,排除C。“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能力,强调胜任工作的能力。“心力”指心思和体力。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D。“功力”指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且“见”常与“功力”搭配使用,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风采”指风度神采。“英雄风采”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3、【言语理解】以人工智能、3D打印和泛在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使人类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却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欧美国家近些年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率很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很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加剧这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________________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B: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C:如何解决高失业率与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

D:如何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增加就业、减少贫富差距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新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却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造成失业率的升高;接着以“与此同时”指出,技术创新也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之一。横线处位于尾句,由“因此”可知,所填句子应是针对前文问题提出的对策,即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降低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对应D。文段仅论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失业率高”和“贫富差距大”这两个不良影响,A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明显扩大了范围。B项表述与文段表达的要降低失业率的主旨相悖。文段前文提到就业和贫富差距问题是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出现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进行,C项缺少这一前提,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5题

4、【言语理解】睡眠瘫痪症通常发生在刚入睡或是将醒未醒时,患者觉得自己已醒过来,可以听见周遭的声音及看到周遭的影像,但是除了眼球外全身无法动弹,连呼喊也无法发出。有的人会伴发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幻觉,感觉就像真实发生一般,个别人还会感到自己灵魂出窍。据美国《科学探索杂志》报道,睡眠瘫痪通常持续几秒钟到一分钟。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恐慌,所幸这种情形多半在几分钟内会自己慢慢地或突然地恢复肢体的动作。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睡眠瘫痪症对健康的危害

B:如何预防睡眠瘫痪症

C:睡眠瘫痪症的成因

D:睡眠瘫痪症的症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睡眠瘫痪症展开,首先介绍了发生的时间——刚入睡或是将醒未醒时,然后对其表现进行了描述——可以听见周遭的声音及看到周遭的影像,但是除了眼球外全身无法动弹,连呼喊也无法发出。后文以“有的人”“个别人”“多数人”进一步对其症状进一步说明。故文段意在描述睡眠瘫痪症发作的各种症状。D项表述正确。A项的“危害”、B项的“如何预防”、C项的“成因”文段均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4题

5、【言语理解】期刊与网络并存的格局是当下网络文学得以发生的逻辑前提。正是由于文学期刊发表难,积压的草根性创作力量才通过网络得以大规模________。不过,这种发表格局也折射出一种观念上的预设:发表在文学期刊上的作品一定是________的,而网络文学就可以是粗陋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掘  严谨

B:爆发  正统

C:传播  经典

D:释放  精致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粗陋”构成反义关系,表达精美之意。“严谨”指严密细致。“正统”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经典”指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三个词语均无法表达精美之意,不能和“粗陋”构成反义关系,排除A、B、C。“精致”指精巧细致,能与“粗陋”构成反义关系。
验证第一空,“力量”与“释放”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6、【言语理解】每天,体内的钙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维持钙的平衡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对于儿童,骨骼生长需要钙的沉积,需要的钙就比排出的要多。再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而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会低一些。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钙帮助骨骼生长

B:不同的人吸收钙的效率是有差别的

C:随年龄的增加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D:人每天会有一定的钙从身体里面流失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再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可知,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钙的吸收效率不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需求量最大,且需求量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的。A、B两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有误。由“每天,体内的钙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维持钙的平衡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可以推出D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

7、【言语理解】①2016年,全世界共有2.16亿人患有疟疾,其中44.5万人不幸死亡
②大约一周后,等到雌蚊再次进食的时候,疟原虫会随着它的唾液进入新的人类宿主体内,到达受害者的肝脏和血液,最终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③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繁殖,然后进入雌蚊的唾液腺
④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
⑤雌蚊叮咬疟疾患者时(为它们肚子里的卵储备营养),可能会在无意中染上这种寄生虫(雄蚊不咬人)
⑥在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中,疟疾是最顽固、最致命的一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⑤④③②

B:⑥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⑥⑤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从选项首句入手较难。首先观察题干6个句子,⑤包含指代词“这种寄生虫”,然后分析其他语句,发现引出、介绍寄生虫的句子为④,它提到了“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显然⑤承接的是④的内容,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④⑤,选项中只有B项满足这一顺序。验证B项,⑥①引出蚊子传播疟疾的话题,并用数据证明疟疾致命性强。④⑤③②以疟蚊属物种携带疟原虫、雌蚊染上寄生虫、疟原虫进入雌蚊唾液腺、疟原虫随雌蚊的唾液进入人类体内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蚊子传播疟疾的过程,逻辑无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8、【言语理解】逆境可以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这些财富都是一帆风顺者很难获得的。
最能表达这段话意思的是:

A:逆境出人才

B:挫折使人成长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逆境给人生带来的财富,包括“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B项的“成长”概括恰当。A项的“出人才”表述不准确;C项偏离主题,“逆境”并不限于贫穷;D项强调挫折是成功的必经阶段,与文段强调重点不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9、【言语理解】近年来,高空坠物事件屡有发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可否认,法律层面的规定,避免了高空坠物发生后出现索赔难的情形,确保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然而,侵权责任法律的规定,明显具有滞后性,也就是说只有发生侵害行为后,法律才会介入。那么,当侵权行为发生后,伤害或死亡悲剧已经发生,根本无法实现亡羊补牢的效果。因此,如何强化法律的前置性功能,让法律成为高空坠物的安全防护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的主旨无关的是:

A:强化立法源头设计,有效避免高空坠物

B:高空坠物侵权法律责任规定还不够完善

C:有关高空坠物的法律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D:筑安全防护网,让法律成为“事前诸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因果结构,“因此”后句子为文段主旨句,即文段强调的是“强化法律的前置性功能”。A项的“源头设计,有效避免高空坠物”、C项的“滞后性”、D项的“事前诸葛”均与此有关,排除。B项说的是侵权法律责任不够完善,与文段强调“法律前置”的主旨不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6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8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5题

10、【言语理解】杭州勇敢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引发了无数人的钦佩与感动。这种钦佩与感动,其实是当代人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的________,是对真善美、对人性的美丽与高贵的一种________,是对社会更美好、更人性的一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渴望 追求 希冀

B:追求 渴望 希冀

C:希冀 追求 渴望

D:希冀 渴望 追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追求”常常与“真善美”“美丽与高贵”相搭配,由此排除B、D。
第一空,“希冀”指希望得到,“渴望”指迫切地盼望就像很渴的时候没水喝盼望得到水一样。相比之下,“渴望”的程度更深。对应句意可知,“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是一种深层次的、迫切的盼望,故填“渴望”。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