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030

发布时间:2023-01-25 20:39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知处理过程的异常,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等方面有特殊的障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障碍的是:

A:小华原本学习优秀,随父母移居国外后由于听课困难,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B:九岁的小强刚从国外回来,不能识别简体字,在阅读学习材料时面临不少困难

C:小明的成绩不好,三年级时接受了专业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六岁儿童的水平

D:小红聪明可爱,但上学之后读书时常出现跳行跳字的现象,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但她仍然难以改正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定义,学习障碍的产生不是因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单纯缺乏学习机会;②智力发展迟缓;③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
A、B两项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C项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都不属于学习障碍。
D项,跳行跳字现象,符合学习障碍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59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判断推理】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陈述中不包含国家秘密的是:

A:王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一些文件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法院在审判时的法定程序

C:李某所在单位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与一定范围的人员接触

D:张某所在单位的业务内容中有一些是不允许公开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国家秘密的定义要点:①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②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A项,国家机关中的一些文件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属于国家秘密。
B项,法院审判的法定程序是众所周知的,并非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不符合要点②。
C项,单位规定李某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与一定范围的人员接触,体现了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属于国家秘密。
D项,单位的业务内容中有一些不允许公开,体现了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属于国家秘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3、【判断推理】要是不学习二胡演奏,徐平就做不了民乐理论研究。如果他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选择学习二胡演奏作为专业。如果他不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做民乐理论研究。
由此可推出徐平将:

A:研究民乐理论

B:学习二胡演奏

C:不学二胡演奏

D:不研究民乐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不学习二胡→做不了民乐理论研究;②喜欢民族乐器→学习二胡演奏作为专业;③不喜欢民族乐器→做民乐理论研究。
③和①组成连锁推理④:不喜欢民族乐器→选择民乐理论研究→学习二胡演奏。
由“或者徐平喜欢民族乐器,或者不喜欢民族乐器”,则与④和②构成二难推理,可得:徐平都要学习二胡演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4、【判断推理】艺术品银行,在国际上通常是指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让非官方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转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从而获得运转资金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艺术品银行的是:

A:甲银行:购买某些艺术品并向他人出租,从中赚取租金差价

B:乙银行:在向客户贷款时,允许客户使用艺术品作为抵押物品

C:丙银行:制作了以艺术品为实体资产的虚拟金融产品并向外发行

D:丁银行:可以暂时保管收藏者的艺术品并负责藏品的保值和升值

正确答案:A

解析:艺术品银行的定义要点:①购买艺术作品;②转租或转售;③用于陈列、装饰、收藏。
A项,购买艺术品后向他人出租,符合定义。
B项,允许客户使用艺术品作为抵押物品,并非购买艺术品后进行转租或转售,其用途也并非陈列、装饰、收藏,不符合要点①②③。
C项,制作虚拟金融产品,并非将艺术品转租或转售,其用途也并非陈列、装饰、收藏,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暂时保管收藏者的艺术品,并非购买艺术品,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模棱两不可”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如果都加以否定,就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犯了“模棱两不可”错误的是:

A: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

B: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

C: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

D:讨论某甲是否有罪时,起初有人说:不能说某甲是有罪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也不能说某甲就没有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模棱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排中律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
A项,“有人去考试了”和“没人去考试”是矛盾关系,“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即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B项,“任何人的话都相信”和“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反对关系,“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C项,“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和“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反对关系,“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D项,“起初有人说”和“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说明人们对某甲的不同判断并非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得出的,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

6、【判断推理】报纸:读者:发行量

A:论文:作者:引用率

B:港口:货物:吞吐量

C:影片:观众:票房

D:比赛:主办方:赞助费

正确答案:C

解析:读者阅读报纸,读者的数量决定了报纸的发行量。
A项,论文有作者,但论文作者的多少和论文引用率无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港口可以存放或运输货物,但港口的吞吐量并不受货物多少的影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观众观看影片,观众的数量决定了影片的票房。
D项,题干中报纸针对的对象是读者,该项中主办方是主办比赛的一方,而非比赛针对的对象,且主办方的多少也与赞助费无关,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7、【判断推理】一般消毒用的酒精浓度为70%~75%,此浓度的酒精渗透性最好,杀毒效果也最好,浓度更高的话,反而达不到消毒作用。因此,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不一定越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即使浓度低于60%,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

B:酒精通过渗透进入病原体并破坏其完整性,以达到杀毒效果

C: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造成皮肤脱水

D:浓度为95%的酒精可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酒精渗透的保护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不一定越好。
A项,指出浓度低于60%的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即较低浓度的酒精也可以杀灭一部分病毒和细菌,但并不能说明高浓度酒精的消毒效果是否好,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酒精可以杀毒的原理,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皮肤,造成皮肤脱水,但并不能说明高浓度酒精的消毒效果是否好,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浓度为95%的酒精可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酒精渗透的保护壳,直接说明高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并不好,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66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81题

8、【判断推理】知识溢出是指知识接受者将获得的知识与自有知识相融合后得出新的知识,却没有给予知识的提供者以补偿,因而提供者没有享受原知识的全部收益,或者给予的补偿小于知识创造的成本,接受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未承担知识的全部成本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知识溢出的是:

A:学生从辅导班学到了某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且可熟练地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

B:某公司代理国外知名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后引入生产线为这款电子产品生产配套的充电设备,公司效益大增

C:某公司通过与海外研究机构联合工作,引入对方的技术开发出一款新产品,双方约定共享产权和效益

D:某城市设计机构参考了另外一个大城市的规划方案,结合本市原来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区交通网络

正确答案:D

解析:知识溢出的定义要点:①知识接受者将获得的知识与自有知识相融合后得出新的知识;②没有给予知识提供者以补偿或者给予的补偿小于知识创造的成本。
A项,从辅导班学习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没有体现与原有知识融合,不符合要点①;学生上辅导班需要付出费用,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B项,引入生产线生产配套充电设备也没有融合后获得新知识,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双方共享产权和效益,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D项,参考其他城市的规划方案和本市原有的设计方案设计出新区交通网络,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下班骑自行车回来的妻子在门口对丈夫说:“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外面还是蛮冷的。”丈夫答道:“今天温度已经不是零下了,怎么还冷呢?”妻子说:“反正感觉比较冻脸。”
以下哪项是上述对话中丈夫所假设的?

A:春天里人不应该感觉冷

B: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只有温度计是客观的

C:春天到了,气温不应该在零度以下

D:人是否感觉到冷是以零度为界限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丈夫的推理:因为温度已经不是零下了,所以不应该觉得冷了。即丈夫是以零度为界限判断是否能够感觉到冷的,D项正确。
A项,“春天”在丈夫的话中并未涉及,因此该项不是丈夫所假设的内容。
B项,题干中并未说明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该项属于过度推断,不是丈夫所假设的内容。
C项,“春天”在丈夫的话中并未涉及,因此该项不是丈夫所假设的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10、【判断推理】(       ) 对于 聚集之处 相当于 捷径 对于 (       )

A:荟萃 取巧之思

B:渊薮 速成之法

C:辐辏 入门之路

D:囹圄 提升之梯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荟萃比喻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之处是指聚集的地方,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取巧之思是指取巧的想法,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即聚集之处;捷径即速成之法,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辐辏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聚集之处是指聚集的地方,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入门之路是初步学会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途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囹圄指监狱,是罪犯的聚集之处;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提升之梯指提升的借助物,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99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0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