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28

发布时间:2023-01-25 14:00     浏览量:28

1、【言语理解】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小的几厘米,大的可达几米。盐风化现象在内陆干旱地区和海边表现更为明显,这是陆地上普遍存在的物理风化作用,不仅会导致岩石表面的破碎分解,也会造成建筑石材的粉化脱落,而且在地貌形态塑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它却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忽视和误解,被解释为风蚀或水蚀等其他作用的结果。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盐风化作用对地貌所造成的危害

B:盐风化现象地理分布的相关特性

C:盐风化现象是如何被忽视误解的

D:盐风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尾句提出盐风化作用“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忽视和误解”,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进一步论述。A项“对地貌所造成的危害”、B项“地理分布的相关特性”为无关信息,D项“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是前文信息,均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

2、【言语理解】在台北,真正撑起书店产业的,并不是大名鼎鼎的诚品、纪伊国屋这类连锁书店,而是数量远超连锁书店的独立书店。这些独立书店中,既有全方位经营的综合书店,也有专卖某一领域书籍的特色书店。以公馆书店街区为例,在这里,既有台湾最大的二手书店,也有藏着无数珍本的老旧书店;既有专卖外文书籍的原版书店,也有专卖简体书籍的大陆书店;甚至有专注于性别理论的女性主义书店,专注于宗教理论的神学书店等。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确定的是:

A:台北的独立书店营销最有特色

B:台北的连锁书店进入发展瓶颈期

C:台北的独立书店种类非常丰富

D:台北是一个文化学者云集的城市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的“营销最有特色”不能从文段推出,排除;B项,文段只是说真正撑起台北书店产业的是独立书店,而不是连锁书店,并不能由此得出连锁书店发展进入瓶颈期,排除;D项,书店种类丰富并不能推出文化学者云集,排除;由文段中列举的“二手书店”“老旧书店”“原版书店”“大陆书店”“女性主义书店”“神学书店”等可知,台北的独立书店种类非常丰富,C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为了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目前有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占领着地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30%的农作物,消耗着大量的淡水。研究显示,获得1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万升淡水,而收获1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牲畜和禽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上面语段传递的信息是:

A:畜牧业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B:肉类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改变

C:素食是关系人们真正健康长寿、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将在全世普遍提倡

D:传统养殖业即将转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养殖了许多动物,然后介绍这样的生产肉类方式存在过多问题:大量侵占土地、消耗农作物和淡水、废弃物污染环境等。故文段意在说明当前肉类生产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转变这种生产方式,对应B。
A项停留在问题层面,且不能对应开篇“为了满足人类的肉类需求”这一背景。
C项,“素食”在文段中没有相关表述,无中生有。
D项,“传统养殖业”扩大范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4题

4、【言语理解】游览花山岩画,船行江流之上,两岸风光旖旎,茂林修竹,清秀________。不远处的江岸边是一排拔地而起的断岩山,山势陡峭,但郁郁葱葱。临江一面有国画般________留白的石壁,被苍翠的山脊________着,格外显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俊逸 浸染 环绕

B:隐约 渲染 嵌入

C:隐逸 点染 镶嵌

D:飘逸 点缀 装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清秀”并列,描述两岸美景。A项“俊逸”、C项“隐逸”、D项“飘逸”均可与“清秀”搭配用来描述景色。B项“隐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不能与“清秀”并列,排除。
第二空,A项“浸染”指逐渐沾染或感染,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C项“点染”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D项“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与“国画般”相对应,C项的国画术语“点染”填入最恰当。
验证C项第三空,“镶嵌”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填入句中能够形象地体现石壁被山脊凸显的样子,与后句的“格外显眼”构成呼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5、【言语理解】在历史使命的________下,唯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引

B:召唤

C:指导

D:召集

正确答案:B

解析:“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发起者一般为人,与“历史使命”搭配不当,排除D。“指引”意为指点,引导,常与方向等搭配,与“历史使命”搭配不当,排除A。“指导”意为指示教导,主语常是人,也无法与抽象的“历史使命”搭配,排除C。“召唤”意为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叫来(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历史使命”搭配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题

6、【言语理解】科普创作历年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进一步明确科普创作的地位,将其放到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视,或者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等。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科普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巨大投入

B:科普作者应当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C: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比科普创作更重要

D: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可知,A项正确。原文是说“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而不是说“科普作者应当遵循……”,B项偷换概念,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原文说的是“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同等的地位”。D项,“不可或缺的环节”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7、【言语理解】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这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思想的创造需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对抗俗世的气概与意志,所以“________”并非思想家的缺陷,也绝非衡量思想之深度、广度乃至力度的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危言耸听

B:虚张声势

C:夸夸其谈

D:豪言壮语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句中“启蒙”思想家的特点是“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换而言之,即常出惊人之语。“危言耸听”指故意说惊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害怕。“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别人。“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豪言壮语”指豪迈雄壮而充满英雄气概的语言。根据词义可知,四个选项中“危言耸听”填入最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8、【言语理解】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以便向外发展和觅食。不同性别的人,选择可能稍有差异,至少在西方风景画家中是如此:女性画家强调安全的居所,前景通常不大;男性画家则强调开阔的前景。此外,女画家似乎比较喜欢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居所内或附近;反观男画家,常常把人物安排到一望无际的空间中。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人们的择居倾向是主要话题,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首先考虑安全,也渴望亲近自然

C: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男画家对住宅开阔前景的喜好

D:可以推断作者认为的理想住宅的前景不可能是森林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 这段文字的主要话题是人们的择居倾向,性别比较是衍生话题。
B项说法正确,可由“人们喜欢从半封闭、安全的住宅中,往外眺望心目中理想的景色”推知。
C项说法错误,文段仅客观介绍了男画家和女画家的择居倾向,作者未表明更赞赏男画家或女画家的择居倾向。“更赞赏”属无中生有。
D项说法正确,由“如果能自由选择,他们选择的居家环境总是两者兼顾,一方面是安全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视野辽阔”可知,森林并非安全的避难所,所以森林不可能是理想的住宅。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

9、【言语理解】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经过长时间博弈和磨合后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许多合理性,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治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未能适应新情况,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进行改革;二是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这一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把控国际外交话语权,将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机制。因此,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全球治理体系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接着指出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并对此具体说明;最后由“因此”引出结论,即“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重点关注尾句,文段尾句提出一个结论,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结论继续展开论述,表示应如何正视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对应A。
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与文段论述重点“全球治理体系”不相符,与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
C项,文段主要是论述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尾句强调应正视该问题,故下文不应对“机遇”进行论述,排除。
D项,“制度缺陷”属于本文信息,不应再出现在下文,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44题

10、【言语理解】纵然有一百个理由为职业“光环”褪色而辩解,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弃守底线,不管是搬出为了生存的经济理由,还是将良知的缺失归咎为体制的束缚,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体制的束缚是职业伦理受损的主因

B:职业伦理受损一般源自职业“光环”的褪色

C: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职业道德底线

D:弃守底线者总会替自己找借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强调“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接着又说“弃守底线,不管是……还是……,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去践踏职业道德底线,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主因”说法有误。B项“一般源自”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是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