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32

发布时间:2023-01-06 19:35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基的活性反而降低了

B:与甜玉米相比,糯玉米在加热相同时间后,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增高的幅度很小

C:甜玉米是玉米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不具有代表性

D: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的活性越高,其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甜玉米加热不同时长后抗自由基活性相应升高,推出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A项,加热更长时间后抗自由基活性下降,削弱了题干论据。
B项,糯玉米加热后虽然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表现出的规律与题干是一致的,不能削弱题干。
C项,甜玉米不具有代表性,削弱了题干论据。
D项,说明抗自由基的活性和抗衰老作用之间的联系不成立,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6题

2、【判断推理】一个企业只有一直在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才能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而战略性的人才梯队,是一个企业不断扩张其规模所必备的。
以下哪种情况如果存在,最能削弱以上断定?

A:甲企业不断扩张其规模,但没有一直在吸纳人才

B:乙企业一直在培养人才,并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

C:丙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但并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

D:丁企业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但一直在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为:不断扩张规模→战略性的人才梯队→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要削弱该命题即要指出其矛盾命题,也即前件真而后件假的情况,A项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最能削弱题干命题。
B项,该命题并不是题干的矛盾命题,其与题干的命题相符,排除。
C项,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并不是题干的矛盾命题,排除。
D项,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并不是题干的矛盾命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3、【判断推理】今年入夏以来,全球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对于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入夏以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反对者则认为,高温天气的出现并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是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高温天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A: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导致的

B: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

C: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特征来改变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D: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第一种观点:入夏以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反对者的观点:高温天气的出现并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是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高温天气。
A项,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导致的,直接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B项,指出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只是说明了高温天气的本质,并未涉及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C项,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特征来改变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出现的根本原因,可以支持第一种观点。
D项,指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没有具体说明造成高温天气的原因,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75题

4、【判断推理】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瘦素和胰岛素能帮人管住嘴巴,一旦吃饱就会发出信号传至大脑,告知人们停止进食。而垃圾食品中含有过量的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分子会屏蔽这些停止进食的信息。
由此可以推出:

A:整体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全面是维护健康的最关键因素

B:垃圾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C:垃圾食品中含有的饱和脂肪大大超过其他食品

D:吃饱的信号传至大脑可避免饮食过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如何维护健康,题干未提到。
B项,会诱发其他疾病,题干未提到。
C项,其他食品的饱和脂肪含量,题干未提到。
D项,可由题干第一句话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5、【判断推理】某调查小组对Y地区吸烟青少年群体调查发现,75%吸烟青少年来自二手烟家庭,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吸烟者。因此,该地区二手烟家庭如果能大幅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数量将显著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成年人的戒烟方法和青少年的戒烟方法是不同的

B:吸烟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而戒烟

C:成年人和青少年学会吸烟的方式是相同的

D:Y地区成长于二手烟家庭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比其他家庭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证:二手烟家庭大幅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数量就会减少。
A项说的是戒烟方法,不能说明二手烟家庭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是否会减少,排除。
B项说的也是戒烟方法,无法支持题干论证,排除。
C项指出成年人和青少年学会吸烟的方式相同,但仍然无法说明二手烟家庭如果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是否会减少,不能支持题干论证,排除。
D项指出该地区二手烟家庭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比其他家庭高,说明二手烟家庭对青少年吸烟是有影响的,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75题

6、【判断推理】某舞蹈队现有三名女队员王虹、张静和高薇,她们是好朋友,来自不同省份,或者来自甘肃,或者来自山东,或者来自广西。高薇见过张静的姐姐,高薇的国标舞比来自广西的队员跳得好。来自山东的队员是独生女,其国标舞是三人中跳得最不好的。
由此可以推出:

A:王虹来自甘肃,张静来自广西

B:张静来自广西,高薇来自甘肃

C:高薇国标舞跳得最好,张静跳得最不好

D:王虹国标舞跳得最不好,张静跳得最好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由“高薇的国标舞比来自广西的队员跳得好”和“来自山东的国标舞是三人中跳得最不好的”可知,高薇既不是来自广西,也不是来自山东,则高薇来自甘肃;由“高薇见过张静的姐姐”和“来自山东的队员是独生女”可知,张静不是来自山东,则张静来自广西,进而可知王虹来自山东。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7、【判断推理】定义:
①行政赔偿: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
②刑事赔偿:指司法机关错拘、错捕、错判而引起的国家赔偿。
③国家补偿: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使职权行为对公民造成的损失给予的补偿。
典型例证:
(1)王某在一次酒席上致高某饮酒过量不治而亡,高某家属要求王某赔偿二十万元。
(2)治安联防队员马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陈某,但陈某拒不承认有盗窃行为,马某将陈某殴打致伤,陈某向公安分局请求赔偿。
(3)孙某所乘长途汽车途中遭遇劫匪,在劫匪挟持汽车驾驶员的过程中,孙某从车窗跳下,致全身多处骨折,后孙某向该汽车所属的交通运输公司请求赔偿。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例证(2)与定义②不相符

B:例证(2)与定义③相符,例证(3)与定义②不相符

C:例证(1)与定义②相符,例证(1)与定义③不相符

D:例证(1)(2)(3)分别与定义①②③不相符

正确答案:D

解析:行政赔偿定义的关键信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
刑事赔偿定义的关键信息:司法机关错拘、错捕、错判。
国家补偿定义的关键信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使职权行为对公民造成损失。
例证(1),王某在酒席上致高某饮酒过量不治而亡,王某并非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该例证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
例证(2),治安联防队员马某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殴打嫌疑人,是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因此该例证属于行政赔偿,与定义①相符。
例证(3),长途汽车遭遇劫匪,孙某从车窗跳下致多处骨折,其中并未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因此该例证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
根据上述判断,可知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7题

8、【判断推理】太师:太傅:太保

A:状元:榜眼:探花

B:司马:司徒:司空

C:京剧:中医:国画

D:立德:立功:立言

正确答案:B

解析: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为官名。
A项,状元、榜眼、探花是科举考试的前三甲,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为官职名称,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京剧、中医、国画是中国的“三大国粹”,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人的“三不朽”,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9、【判断推理】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以上论述,可以推导出的是: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B: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中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D项由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因生产特点、工作特点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企业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不定时工作制的是:

A:王某任教于某市重点中学,经常加班批改作业 

B:

李某是某报社的记者,经常报道现场新闻 

C:

张某在某大型超市担任品牌促销员 

D:

赵某在某市政府后勤部门做接待工作

正确答案:B

解析:不定时工作制的定义要点是: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B项报社记者的工作是随新闻的发生时间而定,无法按照标准的工作时间衡量,符合该定义的要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