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31

发布时间:2023-01-06 14:58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块木头是什么?这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       ),拿它来烧火就是(       ),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       )……这就是质的多样性。

A:材料 原料 武器

B:原料 燃料 武器

C:原料 燃料 凶器

D:材料 原料 凶器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家具对应原料,烧火对应燃料,斗争对应武器,所以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东北文化有好的一面。东北人仗义、大气、敢拍板,但东北人在商业上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爱干小事儿,不爱弯腰,从来不爱干让人瞧不起的事。东北人不如南方人细腻、敢冒险。我们很多时候有雄心壮志,但落地的时候瞧不起那些辛苦的工作,看不上最低微的工作,我们老想干大事,不想干小事。要创业,就要有冒险精神,我们要肯干小事,干别人瞧不上的工作,一点一点地创业,这是成功的基础。任何事儿,有小成功,才有大成功。
与这段文字主旨无关的名言是:

A: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B: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C: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东北人不爱干小事的弱点,引出有小成功才有大成功的观点,并以此激励人们要肯干小事,不要瞧不起低微工作。B项的“业无高卑”、C项的“不宜妄自菲薄”、D项的“积跬步”均强调要从小处着眼,与文段主旨相关。A项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与文段主旨无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成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7%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约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建设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C: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D: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后文援引数据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进行简单论述。由此可知,与智慧城市定义有关的信息是背景铺垫,而非文段重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是文段重点,B项符合文意。
A项,“必不可少的条件”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未提到“智慧城市”这一论述对象,排除;D项,文段只提到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成长的促进作用,未具体论述二者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4、【言语理解】从法官的职业化到法官的专业化,无不________着人们对法官资格和法官职业的憧憬和理想。当前,应当建立以职业品德、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三位一体的法官培养________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载 遴选

B:寄托 挑选

C:肩负 选取

D:承担 入选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肩负”和“憧憬”不搭配,“承担”和“憧憬”“理想”不搭配,排除C、D。
第二空,“遴选”特指公职人员队伍内部竞争性的转任和选拔方式。填入恰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6题

5、【言语理解】①18世纪,茶逐渐成为全民饮品,伦敦工人大约花费家庭总收入的5%来购买茶叶
②到1800年,公司每年在茶上投资400万英镑
③中英早期贸易基本上是奢侈品与中草药
④东印度公司不再进口那些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的中国商品,转而销售这种人人都负担得起的商品
⑤与中国的贸易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他们向进口的茶征收100%的货税
⑥茶便是后者之一,它打动了英国人的味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⑥⑤②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⑥①④②⑤

D:③⑥⑤①②④

正确答案:C

解析:②中的“公司”指的是④中的“东印度公司”,故②应在④之后,排除B、D。⑥中的“它打动了英国人的味觉”与①中的“茶逐渐成为全民饮品,伦敦工人大约花费家庭总收入的5%来购买茶叶”构成因果关系,故⑥应在①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外人可以干扰你的梦境意识,这是真的吗?科学家使用一项最新技术秘密地对志愿者进行训练,让志愿者大脑联想的垂直条纹与红色联系在一起,水平条纹与绿色联系在一起。最终当志愿者看到垂直条纹时,会认为他们看到的是红色。研究报告说,这是首次实验证实了处理来自眼睛基本视觉信息的大脑皮层第一部分V1和V2区域可以形成联想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将联想信息植入其他人的大脑意识,而被植入者不会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发现了大脑具有联想学习能力的原因

B:科学家证实了人的梦境意识可能受外力干扰

C:志愿者在绿色与水平条纹之间没能产生联想

D:科学家将联想信息植入“V1”和“V2”区域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只是说V1和V2区域可以形成联想学习能力,并未涉及“原因”,排除。
B项,由后两句的“这是首次实验证实了……也就是说,可以将联想信息植入其他人的大脑意识,而被植入者不会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可知,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了外人可以干扰你的梦境意识,表述正确。
C项,“没能产生联想”与文意相悖,排除。
D项,文段说的是把联想信息植入“人的大脑意识”,而非V1和V2区域,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事实上,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
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

A:

科学发展一片空白

B:

人们完全无法思考

C:

科学仍然有所发展

D:

每天都是漫漫长夜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先说,人们把欧洲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这并不为过。接着用“然而”引出意在说明的重点:即使在宗教神学残酷的统治下,也阻止不了人们的实践、人们的思考。即在这样黑暗的时代,科学仍然有所发展。A、B、D三项均与此观点相悖。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

8、【言语理解】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该胚胎被认为属于一种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窃蛋龙。胚胎以一种奇怪的姿势蜷缩在蛋壳内。此姿势从未在恐龙胚胎中发现,反倒是现代鸟类胚胎的常见姿势。现代鸟类的胚胎会在孵化后期经历预折叠、折叠、后折叠3个阶段,而“英良贝贝”的姿势相当于处在“预折叠”阶段。研究人员推断,这种先前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预孵化行为,可能起源于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英良贝贝”的胚胎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是独一无二的

B:现代鸟类的许多特征最初是从兽脚类恐龙祖先身上演化来的

C:孵蛋姿势同现代鸟类相似,证明恐龙存在孵化抚育后代行为

D:姿势奇特的胚胎为恐龙与现代鸟类之间的联结提供了新线索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被认为属于一种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窃蛋龙;然后说明“英良贝贝”的姿势是现代鸟类胚胎的常见姿势,处于鸟类的“预折叠”阶段;最后提出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先前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预孵化行为,可能起源于兽脚类恐龙。末句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为文段重点,D项与此相符。
A项介绍“英良贝贝”胚胎姿势的独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是从兽脚类恐龙祖先身上演化来的”表述绝对,末句说的是“可能起源于”,属于可能性表述,排除。
C项,“证明恐龙存在孵化抚育后代行为”无中生有,非研究人员的推断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中的“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排除A、C。
第二空,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

10、【言语理解】

今天的青年,有着同先辈们一样的“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一样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凛然担当。他们享受生活,但同时也勇于担当职责;他们关注个人权益,但同时也懂得尊重集体和他人福祉;他们主张自主选择,但也并不缺乏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一样是雷锋精神的坚定拥趸和积极行动者。

本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今天的青年同样具有雷锋精神


B:

新时代雷锋精神具有新的阐释


C:

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未发生改变


D:

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到生活之中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今天的青年有着同先辈们一样的赤子之心和凛然担当;接着用三个排比句强调了今天的青年依然勇于担当职责,尊重集体和他人福祉,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一样是雷锋精神的拥护者和践行者。由此可知,文段的论述重点是今天的青年仍然具备雷锋精神。A项表述与此相符,正确。

B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文段未论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新的阐释,“享受生活”“关注个人利益”“主张自主选择”是当今青年的特质,是为了说明今天的青年虽关注个人但仍具有雷锋精神,而非雷锋精神“新的阐释”,排除。

C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在本质上未发生改变”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今天的青年”,且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今天的青年仍然具备雷锋精神,“融入到生活之中”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