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研究者对欧洲地理位置临近的4处巨石遗址进行挖掘,发现24名被埋葬者的所处年代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其中9名男性中(他们跨越了12代人),至少有6人拥有相同的基因变异。这表明他们来自同一个父系祖先,都是近亲。这些研究者由此推论:在这些墓地遗址中埋葬的人,当时可能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A:从墓葬品来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生产工具进步很大
B:整个人类历史上,父系制始终是主流和常态,母系制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例外
C:在这4处遗址外,其他临近的遗址中,被埋葬者之间也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D:这些男性被埋葬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里可能是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标志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据: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来自同一个父系祖先。论点:在这些墓地遗址中埋葬的人,当时可能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
A项,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生产工具进步很大,与当时是否处在父系社会中无关,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B项,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父系制始终是主流和常态,但不能说明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就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C项,其他临近的遗址与这4处巨石遗址无关,不能说明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就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D项,在父系社会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该项指出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男性可能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说明此时男性的社会地位高,在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男性与父系社会之间建立联系,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93题
2、【判断推理】新闻评论,是指媒体带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对当前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件发布的议论评说,是媒体上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新闻评论的是:
A:某网站对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后,网友们纷纷在其后跟帖,对此进行评论
B:某电视台在开播一部电视剧前,不断在其他节目间隙穿插主创对此剧的评论
C:中国载人航天再次取得成功后,许多报纸都发表评论,抒发民族自豪之情
D:某报纸对于近期不断涌现的各类道德模范的事迹,进行了集中的专题报道
正确答案:C
解析:新闻评论的定义要点:①媒体带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②对当前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件发布的议论评说。
A项,网友们纷纷在其后跟帖,说明不是媒体的评说,不符合要点①。
B项,电视剧不属于重大问题和典型新闻事件,不符合要点②。
C项,报纸发表评论属于媒体的评说,载人航天属于重大事件,符合定义。
D项,专题报道不属于议论评说,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3题
3、【判断推理】( ) 对于 脑袋 相当于 手套 对于 ( )
A:帽子 袜子
B:头发 脚
C:耳环 脚
D:帽子 手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帽子戴在脑袋上,手套和袜子是并列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头发长在脑袋上,手套与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耳环戴在耳朵上,耳朵长在脑袋上,手套与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帽子戴在脑袋上,手套戴在手上,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5题
4、【判断推理】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内源性注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是主动注意;外源性注意是指由个体外部信息引起的个体注意,是被动注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源性注意的是:
A:根据客户的要求,广告设计师特别关注了大量以温馨家园为题材的售楼广告素材
B:“轰”的一声响,大家不由地都回头看了一眼
C:六一儿童节,公园里奇幻的魔术表演受到许多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
D: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各异、颜色鲜亮,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眼球
正确答案:A
解析:内源性注意的定义要点: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是主动注意。
A项,设计师主动关注符合客户需要的信息,是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分配注意,属于内源性注意。
B项,大家回头看是因为“轰”的一声,不是主动的,不符合定义要点。
C项,许多家长和小朋友喜爱魔术表演不符合定义要点。
D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顾客的眼球也不符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5、【判断推理】研究人员挑选了600多名学生,让他们在屏幕背景分别为红、蓝两色的电脑上接受测试。结果用红色背景电脑的人在记忆、校对等准确性测试方面得分较高,而使用蓝色背景电脑的人则表现出了更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穿红色服装的运动员在拳击、跆拳道、摔跤等比赛中的获胜率为60%。蓝天、海洋给人带来开放和宁静感。
由此推出:
A:红色在潜意识中象征着某种优势
B:蓝色易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C: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D:红色易使人联想起愤怒、进攻性和勇气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主要说明了红色和蓝色对人在认知实验和体育比赛方面的影响,因此C项正确。而A、B、D三项都属于主观臆断,不能由题干内容推出。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6、【判断推理】有科学家此前已经发现,生活在高原地区寒冷水域中的蛤蜊,寿命可比生活在暖水中的同类长10倍。科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水环境里的蛤蜊新陈代谢较慢,因此寿命更长。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4500万年前生活在南极洲的蛤蜊,寿命可长达120年,这在动物中是少见的高寿,但是当时南极洲海域水温比现在高10℃左右,较为温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现象?
A:研究发现,4500万年前南极洲的蛤蜊在冬季生长而非夏季
B:新陈代谢缓慢并不是蛤蜊长寿的唯一原因
C:生活在寒冷水域的鱼类比生活在热带的鱼类寿命更长
D:生活在热带水域的蛤蜊的寿命并不比冷水环境中的蛤蜊的寿命短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要解释的现象:虽然冷水环境里的蛤蜊新陈代谢较慢,寿命更长;但是4500万年前南极洲海域水温比现在高,蛤蜊也特别长寿。
A项,指出4500万年前南极洲的蛤蜊在冬季生长而非夏季,无法解释为何当时南极洲海域的水温比现在高,但蛤蜊寿命却很长,排除。
B项,指出新陈代谢缓慢并非蛤蜊长寿的唯一原因,则4500万年前南极洲海域的水温虽然比现在高,但有可能存在其他影响蛤蜊寿命的因素,使得当时的蛤蜊寿命很长,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C项,指出水域温度与鱼类寿命的关系,与蛤蜊的寿命无关,不能解释题干现象,排除。
D项,指出热带水域的蛤蜊寿命并不比冷水环境中的蛤蜊寿命短,否定寒冷水域环境中的蛤蜊寿命更长这一科学发现,不能对题干看似矛盾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5题
7、【判断推理】把一个漂亮的鸟笼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止地向别人解释和说明挂一个空鸟笼要轻松得多,这就是鸟笼逻辑。并不一定每一个鸟笼里都应该装进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受制于惯性思维,不知变通,难以突破常规,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鸟笼逻辑的是:
A: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要先置办新房
B:大学毕业生一般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待职业发展成熟后再考虑创业
C: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河里做标记,晚上河水突然上涨,楚人依然沿着原来的标记渡水,结果淹死了不少兵士
D: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把衔到的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使没装满水的瓶子里的水位得到上升,最终它喝到了水
正确答案:D
解析:鸟笼逻辑定义的关键信息是:人们总是受制于惯性思维,不知变通,难以突破常规。
A项,结婚先置办新房,体现了受制于惯性思维的表现,反映了鸟笼逻辑。
B项,先就业再择业,体现了受制于惯性思维的表现,反映了鸟笼逻辑。
C项,寻找原来的标记,体现了受制于惯性思维的表现,反映了鸟笼逻辑。
D项,是突破常规,跳出了惯性思维的限制,不属于鸟笼逻辑。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8、【判断推理】一条鳄鱼抢走了一个小孩,它对孩子的母亲说:“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答对了,孩子还给你;答错了,我就吃了他。”孩子母亲说:“你会吃了他吧。”母亲的回答让鳄鱼陷入了一种选择困境,这就是所谓的“鳄鱼悖论”。
根据上述情景,以下哪一项描述有相似的困境或悖论?
A:裁缝说:“世上没有我做不出来的衣服。”公主说:“世上没有让我满意的衣服。”国王最后说:“你们都说得不对。”
B:小偷去保险箱偷珠宝,发现箱子有两个按钮,只有触动其中一个才能打开箱子。绿色按钮下面写着“按我,打不开”,红色按钮下面写着“不按我,能打开"。
C:狐狸抓到一只鸡,对鸡说:“如果我现在心情好,就放你走;心情不好,就吃掉你。你说我心情好还是不好?猜对了就放你走。”鸡赶紧说:“你的心情很好。”
D:家里花瓶打碎了,肯定是大宝或小宝干的。妈妈问是谁打的。大宝说:“是小宝打的。"小宝说:“不是大宝打的。”原来他们都在说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情景“鳄鱼悖论”是一个二难悖论,即母亲的回答无论对错,鳄鱼吃或不吃孩子都会与之前的许诺产生矛盾。
A项,“没有做不出来的衣服”和“没有让我满意的衣服”,国王无论回答对或不对,都不会产生矛盾,不属于二难悖论。
B项,无论小偷按绿色或红色的按钮都不能打开箱子,与触动一个按钮才能打开箱子矛盾,属于二难悖论。
C项,当狐狸心情不好时候,小鸡回答“你心情好”就会被吃掉,不属于二难悖论。
D项,他们都在说谎,那花瓶就是大宝打碎的,不属于二难悖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9、【判断推理】当一部小说赢得大奖之后,它在网上书店的口碑却往往会变差。但实际上,大赛评比中其他被提名的小说得分确实不如获奖的小说得分高。据此小李认为大赛评委们选不出真正好的小说。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削弱小李观点的是:
A:大奖提高了读者对获奖小说的期望值
B:一部小说获奖后作者知名度会迅速提升
C:得奖吸引了一些品味跟这本书不搭调的读者
D:喜爱这类小说的读者对获奖小说评价很高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赢得大奖的小说在网上书店的口碑往往会变差”,得出“大赛评委们选不出真正好的小说”这一结论。
A项,读者的期望值提高解释了口碑变差的原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作者的知名度与小说的口碑没有直接关系,为无关项。
C项,得奖后的小说吸引了不搭调的读者,也解释了口碑变差的原因,反驳了题干结论。
D项,说明喜爱得奖小说这类作品的读者对其评价很高,说明大赛评委们选出的确实是真正好的小说,反驳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5题
10、【判断推理】自行车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电风扇
A:轮胎 电流
B:摩托车 蒲扇
C:旅程 消暑
D:交通工具 家具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轮胎是自行车的组成部分,电风扇工作时需要电流供能,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是交通工具,蒲扇和电风扇都是吹风工具,前后关系一致。
C项,旅程中可能用到自行车,电风扇可以消暑,前后关系不一致。
D项,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电风扇是一种家用电器而不是家具,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