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29

发布时间:2023-01-06 3:1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块木头是什么?这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       ),拿它来烧火就是(       ),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       )……这就是质的多样性。

A:材料 原料 武器

B:原料 燃料 武器

C:原料 燃料 凶器

D:材料 原料 凶器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家具对应原料,烧火对应燃料,斗争对应武器,所以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语言系统其实具有自我________能力,随着时间推移,会自然通过分层过滤,淘尽渣滓,淬炼真金。虽然如此,当下部分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复 接踵而至

B:净化 不可小觑

C:消化 沸沸扬扬

D:再生 揣摩不透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文段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的“淘尽渣滓,淬炼真金”构成解释对应关系。“修复”指恢复;“净化”指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消化”一指事物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养料,二比喻吸收所学的知识;“再生”指死而复生。对应后文的内容,“净化”填入最恰当。
第二空,句意为虽然语言系统能够自我净化,但是当下部分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较大,不容忽视。“不可小觑”意为不可小看,填入亦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2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3题

3、【言语理解】科研机构对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人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

B:影响音乐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

C:“耳虫”现象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D:音乐节奏和人的心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一是其节拍和人在最为兴奋的瞬间的心率几乎同步;二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会在人脑中不断重复。A项能概括文段重点,当选。
B项“决定因素”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文段只论述了“生理学”的依据。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4、【言语理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根本目的。如果把城市治理比作绣花,那么,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就是那条在千头万绪中________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通

B:贯彻

C:联合

D:串联

正确答案:D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线”搭配,且能体现“线”的作用。“疏通”指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或指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贯彻”指彻底实现或体现,多与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搭配。二者与“城市治理方方面面”搭配不当,排除A、B。“联合”指联系使不分散;结合。强调的是结合在一起,而句意为使城市治理的各方面有所联系,并没有强调要将各方面结合在一起,不能体现“线”的作用,排除C。“串联”指贯穿连接。填入形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这条线将城市治理的各方面联系起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题

5、【言语理解】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农业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以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又可以回过来指导动植物育种的实践。抗菌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抗菌素工业及其他发酵工业的进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遗传学各个分支的演变过程

B:生命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用方式

C: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

D:遗传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说明了遗传学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动植物育种的实践,并对此进行了例证。A、B、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7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7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

6、【言语理解】27.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戴蒙德是一位高度关怀人类总体历史、现状和未来命运的学者。早年,他以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获得普利策奖。在那本书里,他从多个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兴起和发达的原因。近年来,他却逐渐转向反面——他意识到,研究人类社会灭亡的原因,恐怕比研究人类社会的兴起更紧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戴蒙德的:

A:卓越成就

B:研究领域的扩大

C:主要观点

D:学术兴趣的转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戴蒙德从研究人类社会兴起的原因转向研究人类社会灭亡的原因,故答案为D。题干只讲到了戴蒙德的早年成就,并没有讲他近年有何成就,故A比较片面。由题干中“他却逐渐转向反面”可知B不符合文意。文段中并没有提到戴蒙德认为人类社会兴起或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故C项属无中生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普及历史知识,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的史学论著,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历史讲座,也可以是影视剧。但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有一点应是________的,即在处理历史题材、普及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尊重历史真实,需要对历史发展的大势抱有________之心,而不能________地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畏忌 捕风捉影

B:普遍 敬重 自以为是

C:共同 畏惧 空穴来风

D:共通 敬畏 随心所欲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题意,较难排除,可从后面的空寻找突破点。第二空,由前一句的“需要尊重历史真实”可知,对“历史发展的大势”应抱有同样的态度,由此排除A项的“畏忌”和C项的“畏惧”。“敬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态度,不能用于对历史的态度,排除B。代入第三空验证,“随心所欲”与“凭自己的喜好”也对应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7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7题

8、【言语理解】北京某环卫女工耍扫帚走红网络,被多家电视台邀请表演,称为“扫帚姐”,却因常要请假上节目而被单位辞退。“扫帚姐”能把一米多长的大扫帚玩出“魔法”,这种由岗位技能延伸出的特殊技巧,是她长期使用扫帚的劳动心得与锻炼体会。“扫帚姐”走红,正体现了环卫工人的另一面,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也充满了智慧与想象力,也同样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这种立足岗位、健康工作、乐观生活的态度,正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扫帚姐”展现了环卫工人内修与外练的形象,本可以成为环卫部门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人关注支持这个群体。但她却没有引起环卫部门的重视,反而被辞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上文所说的“遗憾”指的是:

A:她就是环卫圈里的拔尖人才,让她做环卫形象大使

B:兴趣爱好反客为主,违背了行业的社会秩序

C:“扫帚姐”应该更好地充实自己,切实承担自身的责任

D:成名草根在应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责任时不要被消费化

正确答案:A

解析:辨别文中词语的含义,需将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考量。本题“遗憾”所在原文为“‘扫帚姐’展现了环卫工人内修与外练的形象,本可以成为环卫部门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人关注支持这个群体。但她却没有引起环卫部门的重视,反而被辞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由此可知,“遗憾”指的是“扫帚姐”本可以做环卫形象大使,却被辞退这件事。与此相关的只有A。
B、C、D在文段中都没有体现,是对文段的过度延伸。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
②为了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网络不应成为法外之地
③这一成熟经验和理论认识同样适用于网络治理
④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法治就需要跟进到哪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⑤互联网的开放与自由,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肆意妄为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④②③

B:④⑤①②③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C

解析:观察选项,④、⑤作为首句均无明显不妥,不易排除,可转换思路从③的指代词入手确定顺序。分析选项可知,③之前为②或④。由③的“同样适用于网络治理”可知,“这一成熟经验和理论”论述的应是“网络”之外的领域,②与此不符。验证④,④论述的是“市场经济”领域,且③的“这一成熟经验”指代的是④的“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法治就跟进到哪里”,“理论认识”指代的是④的“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故④③应相连,符合的只有C。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10、【言语理解】在一般人眼里,文学可以超越时空、流传千年。就某门科学来说,由于其时间局限性等原因,它们很难长久流行。唐诗宋词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播,而中国又有几个人记得中国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呢?当然,中国古代包括近现代,科学技术远谈不上发达,科学离流行看起来更加遥远。但即便是在科学发达的西方,其科学的流行程度与文学艺术也不能比拟。尽管欧洲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化的革命、思想的革命,也同样是科学的革命,伴随着一大批科学成果的诞生,但其了解者并不多。让科学流行起来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更多人才。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文学比科学更有生命力

B:文学永远比科学更易流行

C:科学比文学更易流行

D:科学与文学可以同样流行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学可以超越时空,流传千年,而科学却很难长久流行。然后以中国的唐诗宋词为人们广泛传播,而唐宋时的科技成果却鲜为人知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后文进一步强调即使在科学发达的西方,科学的流行程度亦无法与文学比拟。至此,文段主要说明了“科学不易流行”这一问题。末句通过“让科学流行起来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更多人才”指出让科学流行的对策。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表明如果具备了条件,科学可以和文学同样流行。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文段主要论述的是“科学”,而非“文学”,排除偏离主题的A、B;C项与文段内容相悖,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