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81

发布时间:2022-12-27 22:59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农业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以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又可以回过来指导动植物育种的实践。抗菌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抗菌素工业及其他发酵工业的进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遗传学各个分支的演变过程

B:生命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用方式

C: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

D:遗传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说明了遗传学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动植物育种的实践,并对此进行了例证。A、B、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7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7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7题

2、【言语理解】科学的目标是探寻自然界的规律,试错是探索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学探索的历程中,有着许多为人熟知或不为人熟知的试错细节。例如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为反对量子力学而抛出“EPR佯谬”,人们不会接二连三地进行试验,进而揭开量子纠缠的面纱,开辟量子力学研究的新领域。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总是迈出正确的脚步。发现并剔除一种错误的可能,就是离真理更进一步。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探索未知的历程也是踩着错误向上攀登的历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过于迷信理论权威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B: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对科学研究具有价值

C:科学研究是纠正错误,趋近真理的过程

D: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历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试错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之一。后文都是对此的阐述。通过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从而促使人们不断试验,进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研究的例子,指出错误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阶梯,错误对科学研究具有价值。尾句再次强调错误对人类探索未知的重要性。B项与此表述一致。A项的“迷信理论权威”文段未提及,排除。C、D两项未体现错误对科学研究的价值,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4题

3、【言语理解】设想用以下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关于花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株植物,标明其各个部分:雄蕊、雌蕊、茎柄等,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让孩子们都写在本子上,直到把它们记住后,孩子们才能观察和接触真正的植物。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愚蠢的教授生物学的方法。但是几百年来,学习外语运用的恰恰是这种方法——至今,这种方法还未结束。
从上文看,作者认为不恰当的外语学习方法是:

A:边学语法边学说话

B:先学语法再学说话

C:先学说话再学语法

D:只学语法不学说话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首先批判了让孩子先记住名词术语再让他们接触真正的植物的学习方法。然后说明外语学习也使用这种方法。由此推断,作者反对先学习语法,再学习说话的外语学习方法。B项描述与此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

4、【言语理解】农村衰败,故乡消失,这是近些年媒体人提出的一个议题。学者的观察,时评人的关注,使得正在发生巨变的农村,被搬入舆论平台的焦点地带,农村话题时常与娱乐话题一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但在这个长达十年的农村话题讨论期内,作家是缺席的。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面向社会发言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作家不能仅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国外作家,往往会通过行动以及公开演讲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农村题材在今天缘何不再吃香

B:现代舆论话题中作家的边缘化

C: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

D:中外作家应对社会事务的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农村衰败的议题是近些年舆论讨论的热点,然后说明作家在这一话题中是缺席的,最后通过巴尔扎克、雨果等国外作家的例子,说明作家不能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
A项未提到“作家”;B项的“现代舆论话题”表述不准确,应是农村衰败的话题;D项,中外作家的不同非文段重点,文段是借国外作家的例子来给国内作家提个醒。C项“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恰与文段主旨相符,作为标题更恰当,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黄岩岛拥有________的主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B:毋庸置疑

C:天经地义

D:无可争辩

正确答案:D

解析:“主权”通常不能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来修饰,故排除A、C。“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无可争辩”比“毋庸置疑”语气更重,更能确定我国是黄岩岛主权的拥有者,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其天性生长的土壤。在早期的学习与生长中,儿童拥有自己的“内部教师”。从生物发生律看,儿童的生活是对远古祖先生活活动的浓缩与再现。远古祖先的早期生活是对自然环境与生物秩序的认识,由此发明出一套合乎人类社会的知识价值体系。幼儿重演这个阶段,意味着他们也要经历认识自然世界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究和重构人类世界的自然法则与内部秩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童年是对人类认知历程的再现

B:田野生活符合儿童的成长天性

C: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主学习

D:儿童的世界是与自然相通的世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儿童天性生长的土壤;接着对此观点进行了具体阐释,儿童时期认识和探索自然是和远古祖先生活活动的方式是一致的,儿童通过这个阶段,探究和重构人类世界的自然法则与内部秩序。因此,首句是文段的观点句,B项与此相符。
A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C、D两项观点在文段中均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51题

7、【言语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真实宠物将成为稀缺的“奢侈品”,机器人宠物则会进入普通家庭。那些对宠物敏感、缺少饲养空间或者对真实动物具有恐惧感的人群将受益,但是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却会导致伦理质疑。如果虚拟宠物能够产生人们从真实宠物获得的效应,是否意味着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能够真实映射在机器人宠物上?人们特别想知道未来人类随意丢弃机器人宠物的行为是否会由人类虐待动物的行为转变而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未来机器人宠物和虚拟宠物将被广泛接受

B:机器人宠物的出现对人类有利有弊

C: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将产生伦理问题

D:机器人宠物或将改变人们对待真实宠物的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未来机器人宠物进入普通家庭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然后以“但是”转折,说明人类与机器人宠物产生的情感关系会导致伦理质疑,后文用两个“是否”具体论述这种质疑。由此可知,转折后的“伦理问题”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与此相符。
A项非文段重点;B项表述正确,但未突出转折后的重点;D项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8、【言语理解】汽车产业是一个长期性产业,作为产业革命带来的核心产品,它形成了相当长的产业链,不仅产业自身的发展会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扩展或成倍的乘数效应,而且会带动金属、电器设备、橡胶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解决了就业问题,提升了社会福利,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汽车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

B:汽车产业与社会就业问题的关系

C:汽车产业与产业革命进程的关系

D: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汽车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做出很大贡献,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A、B、C三项分别是文段提到的部分内容,不能概括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

9、【言语理解】按照近代政治学理论观点,共和含义比较广泛,涵盖着民主概念。具体来说,共和国相对于君主国而言,凡是非君主制国家便是共和国,共和国在历史上分成贵族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应当说,这种政治理论观点可能适用于近代国家情况,但不合乎古代政治观念。共和国概念源于古罗马,在西塞罗的著作中共和国基本上相同于城市国家,用来表示一种国家形态。
对这段文字主题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共和含义比较广泛,涵盖着民主概念

B:共和国的概念在古今有所不同

C:凡是非君主制国家便是共和国

D:共和国在历史上分成贵族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

正确答案:B

解析:“应当说,这种政治理论观点可能适用于近代国家情况,但不合乎古代政治观念”这句话将这段文字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介绍了近代政治学理论中共和国的概念,后一部分介绍了古代政治观念中共和国的概念,而这两个概念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本题选择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菁。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国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理学是一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学科

B:我们迫切需要用实证方式来验证西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C: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对西方理论去伪存真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D:尽可能开明地对待西方理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方能实现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以实证方式来检验有效性并去芜存菁;二是洋为中用,发展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体系。“同时”表示前后为并列关系,只有C项恰当地概括了这两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