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和为贵、________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形成了________、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睦相处 无与伦比
B:谦顺礼让 不绝如缕
C:和而不同 博大精深
D:守望相助 兼收并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守望相助”指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与“以和为贵”并列,“和睦相处”“和而不同”恰当,排除B、D。
第二空,“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此处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完美和独一无二之意,排除A。“博大精深”形容“中华文化”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
2、【言语理解】文化哲学已成为当代哲学领域的显学,________已经超越哲学领域,________政治、文学、艺术、教育,甚至是经济学等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甚至 对
B:并且 在
C:乃至 在
D:而且 对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提取句子主干为“文化哲学……产生影响”,“对……产生影响”为习惯用法,排除B、C。
第一空,“成为当代哲学领域的显学”与“已经超越哲学领域”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甚至”“而且”均符合,但“而且”通常与“不仅”“不但”搭配使用,故此处选“甚至”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的雾霾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副主任说,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于控制好那些尾气超标数十倍的车辆
B:今年仍是“民生改善年”,我市八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各区县、社区和居民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充实、完善和修改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方案
C:面对每逢节日快递运力紧张的局面,我国快递业应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本地化比例,将采用加盟模式的民营快递企业转型为自营为主的模式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面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能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成分赘余,“就是”“在于”保留其一即可。B项“充实、完善和修改”语序不当,应改为“修改、充实和完善”。C项“将……企业转型为……模式”搭配不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4题
4、【言语理解】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营造
B:建造
C:建筑
D:建设
正确答案:A
解析:“建设”意为建立,设置,分析可知,其与句意不符,可首先排除;其他三项均有“建造”之意,但与“建筑”、“建造”相比,“营造”更具持续性,可与“一百五十多年”搭配,且更能突出圆明园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跨度之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B: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B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6、【言语理解】媒体要做好规范和专业的科学传播并不容易。媒体既要保持代替社会对科学进行监督的职能,又有一种本能的________、代言弱势群体的道义感。作为媒体人有道义感当然是好事,但在科学问题上________因为这种正义感而被处于弱势的反主流科学一方利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匡扶正义 切忌
B:扶危济困 谨记
C:劫富济贫 谨防
D:扶正祛邪 切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劫富济贫”意为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不能用来描述媒体的作用,排除C。“扶正祛邪”指扶持正气,去除邪气。此处的弱势群体并不能等同于正气,强势群体并不能等同于邪气,排除D。
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避免”的意思,“谨记”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填入不合语境,排除B。“切忌”含有一定要避免之意,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4题
7、【言语理解】
①依据书法史界最新研究成果,有人提出应关注书写工具及其工艺特性、书写姿态、书写目的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意义
②只有从书写工具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影响上加以研究,才能变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为有理可据的科学书法断代
③就书法样式的演变而言,古人很早就有所体察
④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⑤以此建立基于书法及风格、笔画、部件、字势分析的书法断代方法论
⑥但是这种说法虚无缥缈,难以把握,更无法用作断代方法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⑤⑥①③④
B:
②③⑤④⑥①
C:
③④⑥②①⑤
D:
③②④⑤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
通读六个句子,由③中的“书法样式的演变”和④中的“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可知两句应为承接关系,且④中的指代词“他们”与③中的“古人”对应恰当,故③④应相连,排除B、D。通过时间顺序判断,①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在③中的“古人”之后,排除A,锁定答案为C。
验证C项,③④⑥说明古人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方法难以把握,②①⑤引出了科学的书法断代方法,行文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8题
8、【言语理解】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三位经济学家获奖的原因
B: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能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
C:宏观性世界问题需要用干预性实验来进行验证
D:宏观性经济问题可通过精细的干预性实验探讨研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的实践证明,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即从细节入手,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佐证观点,并强调这种研究路径是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方向。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了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可以解决艰巨而宏观的经济问题,对应D项,当选。A项“获奖的原因”脱离文段主要话题,排除。B项,文段重点强调经济问题,“世界性贫困问题”属于文段非重点部分,排除。C项,“宏观性世界问题”“干预性试验”表述均不准确,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9、【言语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不过是________;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立身之本必定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空中楼阁
B:画饼充饥 荡然无存
C:纸上谈兵 一无是处
D:闭门造车 子虚乌有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闭门造车”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这两个词语均与强调要务实的语境不相符,排除A、D。
第二空,“立身之本是一无是处”表述不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6题
10、【言语理解】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热带森林对人类非常重要,接着由热带森林遭到破坏引出温带森林被破坏的情况。最后强调森林被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文段介绍了森林现在被破坏的情况及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森林的重要性。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仅局限于“温带森林”。C项“乱砍滥伐”仅是森林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且作者想要强调的是森林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