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下四个句子中,存在语病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延长各国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授权,同时呼吁联合国为打击海盗发挥协调作用。
B: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C:这是一个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国家,如果用托夫勒的归类方法,那就是正处在“第一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之间的阶段。
D:在已届耄耋之年的托夫勒和夫人海蒂的记忆中,二十多年前他们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情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语意混乱,且句子缺少主语。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熟语能被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长春市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这次打击地沟油的专项行动必然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对待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单位和个人,绝不心慈手软(拖泥带水)
B: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小王和媳妇闹到离婚这个地步,主要的责任方是小王,但小王的媳妇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C:长白山的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打响长白山的品牌(坐失良机)
D: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调查先落网的案犯,引出另外的案犯的暴露;“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不利落。A项不能替换。B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B项不能替换。C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坐失良机”指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强调错失机会。C项不能替换。D项,“牛不喝水强按头”即强人所难,胁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两者同义,可以替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0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0题
3、【言语理解】
当前,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一种大趋势,很多儿童青少年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和娱乐,近视防控难度加大。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培养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自主健康行为,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下列关于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措施,文中未涉及的是:
A:
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
B:
重防重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C:
长期坚持常态化的视觉健康服务
D:
大力宣传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文段未涉及,当选。
B项,由“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可推知,排除。
C项,由“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可推知,排除。
D项,由“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可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4、【言语理解】近年来,不少公司竞相开发“训练大脑”的游戏软件,市面上已有几十种益智游戏软件。尽管这类软件说明书写得五花八门,但涉及其功能时不外乎强调两点:“增强诸如注意力、记忆力和信息处理速度等大脑功能”;“减缓大脑随年龄增长而不可避免的功能下降的速度”。几乎所有的这类公司,都声称其游戏软件程序是根据最新科研成果而设计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即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B: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是以最新科学研究为理论依据的
C: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将大大提高人的智商,应加快推广
D:益智游戏软件的开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科学性值得研讨
正确答案:D
解析:“五花八门”比喻花样多端种类繁多,常用作贬义。“声称”指公开宣称,常含有说话者对“声称”内容的怀疑、不赞同或讥讽。结合词义,可知作者对益智游戏软件开发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只有D项能体现作者这一态度。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大学生、海归、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这支“新四军”的崛起,可以看作是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不过,因为机制体制不健全,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存在矛盾,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着不少障碍。倘若人的价值迟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创新创业者才能的释放势必会受到影响,诸多科技成果就可能烂在抽屉里,诸多科技企业就可能因为缺乏创新而死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改革要为双创营造制度环境
B:创业主体将从精英走向大众
C:机制体制阻碍人的价值实现
D:保障人的价值是双创的前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双创的促进作用,然后以“不过”转折,说明因为诸多原因,人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不少障碍,倘若人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保障,将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由此可知,“保障人的价值”对“双创”工作的重要性应是文段强调的重点,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正确。
A、B两项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保障人的价值”,排除。C项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且未提到“双创”,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3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5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5题
6、【言语理解】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自治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充分的自为者,不仅有建立自己的宗旨、品格、学术与道德标准和荣誉的必要,而且也有联合其他大学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学术和道德标准的动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种种腐败以及更为普遍的灰色学术,才会失去所以滋生的土地和庇护的依靠。中国大学就能走进它们从来就没有进去过的象牙之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如何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B: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
C: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
D:中国大学如何才能摆脱象牙塔的限制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然后具体介绍了大学真正自治后的好处,包括其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制约和对更纯粹的学术环境营造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文段一直围绕建立中国大学真正自治展开,与此相关的为B。
A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于宽泛,文段主要围绕其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大学自治”展开。C项“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问题是介绍大学真正自治的好处时提到的,并非主旨所在,排除。D项“摆脱象牙塔的限制”表述错误,文段表达的是“走进真正的象牙之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7、【言语理解】民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是人权的关键。民主为解决各种分歧提供了渠道,给边缘人群带来希望。但民主并非________,需要培养和捍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唾手可得
B:纸上谈兵
C:一劳永逸
D:近在咫尺
正确答案:A
解析:“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劳永逸”常用于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近在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通常与得不到连用,有点触手可及但又得不到的意思。由“培养和捍卫”可知,民主的实现需要努力与经营。故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应含“不付出努力,就轻易获得”之意。四个选项中,只有“唾手可得”满足此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题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教授仔细分析了那两套应急方案,反复斟酌后说:“要是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选第一套方案。”
B:郭美美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红十字会如何化解危机、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商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讨论。
C:要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他即使工作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委以重任,因为他迟早会出大问题。
D:不同民族对“龙”的认识和联想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要是如果”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C项,主语位置不当使得语意混乱,可改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是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即使工作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委以重任,因为他迟早会出大问题。D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或“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造成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9、【言语理解】科研机构对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人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
B:影响音乐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
C:“耳虫”现象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D:音乐节奏和人的心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一是其节拍和人在最为兴奋的瞬间的心率几乎同步;二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会在人脑中不断重复。A项能概括文段重点,当选。
B项“决定因素”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文段只论述了“生理学”的依据。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10、【言语理解】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剧中主人公看的一本书《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竟然卖到脱销。这种因读书镜头而使图书大卖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反观我国的影视剧,出现最多的镜头一定是吃饭和开会。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生活中压根儿就没有读书这个选项,非要在剧中表现读书也是难为编创人员了。从这个角度看,影视剧中读书镜头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A:影视观众的欣赏偏好
B:艺术创作的价值导向
C: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
D: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
正确答案:C
解析:末句的“这个角度”指的是前句的“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故影视剧中读书镜头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中读书的普遍情况,C项的“读书风气”概括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