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49

发布时间:2022-12-21 14:40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一起诈骗案经过侦查将目标锁定在赵、李二人身上,赵、李二人都可能是诈骗犯或目击者。已知诈骗犯只说假话,而目击者则只说真话,审讯人员问赵:“你们俩人中肯定有一个是目击者?”赵回答:“没有。”
则赵和李分别是:

A:赵是目击者,李是诈骗犯

B:赵和李都是目击者

C:赵是诈骗犯,李是目击者

D:赵和李都是诈骗犯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于目击者只说真话,根据赵的回答可知赵不是目击者,只能是诈骗犯,说的是假话。由赵说的是假话可知,“俩人中肯定有一个是目击者”为真,即李为目击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判断推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也一定为真的是:

A:如果山无棱,天地合,就一定与君绝

B:如果未与君绝,则说明一定山有棱,天地分

C:如果山有棱,天地分,就一定不与君绝

D:如果与君绝,则一定是山有棱,天地分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山无棱,天地合”是“与君绝”的必要条件,其推理关系为“与君绝→山无棱,天地合”。
A项,通过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B项,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C项,通过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是正确的推理,当选。
D项,通过肯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0题

3、【判断推理】某单位今年新招收了30名职工。①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是外地的;②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不是外地人;③新招收的职工里有人不是外地的。
如果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下列(       )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单位新招收的职工中外地人的数量。

A:只有1个人是外地人

B:30名职工都是外地人

C:30名职工都不是外地人

D:只有1个人不是外地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和③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根据“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可知②必为假,则新招收的职工里学历最高的是外地人,即新招收的职工里有外地人,可得①为真,③为假,可推出新招收的职工里所有人都是外地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2题

4、【判断推理】茶树:茉莉花茶

A:梅树:梅花糕

B:小麦:肉夹馍

C:螃蟹:蟹黄包

D:冬瓜:冬瓜糖

正确答案:C

解析:茉莉花茶的部分材料是茶叶,茶叶是茶树的一部分。
A项,梅花糕是形状像梅花的糕点,其材料中并不含有梅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肉夹馍的部分材料是面粉,面粉不是小麦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蟹黄包的部分材料是蟹黄,蟹黄是螃蟹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冬瓜糖的部分材料是冬瓜,但是是冬瓜整体,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5、【判断推理】权力是指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其中强制性权力是建立在惧怕的基础上,一个人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这个人就对强制性权力做出了反应。奖赏性权力是指人们服从一个人的愿望或指示是因为这种服从能给他们带来益处。因此,那些能给人们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报酬的人就拥有了权力。法定性权力是指一个人通过组织正式层级结构中的职位所获得的权力。法定性权力取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它是一个人正式或官方明确规定的权威地位。有些人能使事情发生,是因为他们有这么做的权力与权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上述三种权力的是:

A:经理要求所有员工放弃假期在公司加班,虽然不情愿,但员工们都没有提出异议

B:小李在工作决策上与老王产生分歧,经过考虑后,小李认为老王的经验比他更丰富,处理过更多同类事务,所以决定听从老王的决策

C:四岁的小明发现,只要他给小朋友糖吃,小朋友就愿意和他玩,所以他经常从家里带糖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分享

D:小刘在下班途中被抢劫,看到歹徒只有一人,小刘决定反抗,但是当他看到歹徒拿出刀来,他又放弃了反抗的想法

正确答案:B

解析:三种权力的定义。①强制性权力:一个人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这个人就对强制性权力做出了反应;②奖赏性权力:是指人们服从一个人的愿望或指示是因为这种服从能给他们带来益处;③法定性权力:是指一个人通过组织正式层级结构中的职位所获得的权力。  
A项,经理要求员工假期加班,符合定义③,涉及法定性权力。  
B项,小李因为老王的经验丰富听从老李的决策,未涉及题干所述的三种权力。  
C项,小明带糖给小朋友们分享,有小朋友跟他玩,符合定义②,涉及奖赏性权力。  
D项,看到歹徒拿刀,因为害怕放弃反抗,符合定义①,涉及强制性权力。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参照依赖是指个体基于某个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是收益,反之感受为损失。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取决于参照点的选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参照依赖的是:

A:张女士因为生育和哺乳不得不暂停工作半年,失去了很多客户,心里很苦恼,但看到自己健康活泼的儿子,又变得高兴起来

B:小张原本对收入很满意,他听说跟自己同时进公司,现在同是项目经理的小李收入比自己高10%后,对收入没有那么满意了

C:研究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告知被试他们邻居的月水电支出比他们低,结果发现被试下个月的家庭能耗显著降低了

D:姐姐期中考试得了99分,期末考试得了95分,妈妈批评了她;弟弟期中考试得了75分,期末考试得了85分,妈妈奖励了他

正确答案:A

解析:参照依赖定义的关键信息:基于某个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  
A项,一方面是工作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弥补,说的是两个层面的价值判断,且没有涉及具体的参照点,不符合定义。  
B项,本来对收入很满意,而以同事为参照点后对自己的收入又不甚满意,符合定义。  
C项,以邻居的月水电支出为参照点,对比后觉得自己用得多了,损失了,符合定义。  
D项,以姐姐和弟弟期中考试成绩为不同的参照点,分别做出收益和损失的判断,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4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9题

7、【判断推理】一家德国报纸组织了一次测验,在慕尼黑的一间商店里装了一面长镜,然后观察经过长镜的男女,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反应。8小时的观察中共有1620个女人经过这面长镜,1/3停下来短暂望她们自己;而差不多所有600个经过长镜的男人都停下来好好望自己,大多数又往后望,看看是否被人注意。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女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

B:女人更喜欢照镜子

C:男人更注重其他人的想法

D:男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测试中男人全部停下来望他们自己,而女性只有1/3,可知男性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排除A、B。题干中没有提及女性是否张望看看是否被人注意,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5题

8、【判断推理】五行:木火土金水

A:五经:诗书礼易大学

B:五音:宫商韵征羽

C:五色:青黄赤白绿

D:五味:酸苦甘辛咸

正确答案:D

解析:五行指木火土金水。
A项,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五色指青黄赤白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9、【判断推理】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人们在认知到一种事物时会从反面想到另一种事物,这种联想被称为对比联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对比联想的是:

A: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正确答案:A

解析:对比联想定义的关键信息:两种事物;存在相反的特点;人们在认知到一种事物时会从反面想到另一种事物。
A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为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王谢”指显赫世家大族,和“寻常百姓家”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诗人看到飞入百姓家的燕子,想到的却是以往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符合定义。
B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意为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这两句词中不存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有着相反特点的两种事物,不符合定义。
C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为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这两句词中不存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有着相反特点的两种事物,不符合定义。
D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为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雎鸠”和“淑女”“君子”不是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特点的两种事物,这句诗表达的也不是人们在看到雎鸠时从反面想到了淑女和君子,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10、【判断推理】一项调查显示,5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月嫂,但是,当问到自己家里是否会请大学生月嫂时,却有近60%的人表示“不会”。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能够合理地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在选择“会请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只有25%的人想让大学生从事家务劳动

B:调查中有52%的人表示只愿意付给大学生月嫂2000到3000元的左右的月薪

C:在不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

D: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有59%的人认为做家政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有益,只有41%的人认为大学生月嫂能提供更好的家政服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是5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月嫂,却有60%的人不愿雇佣大学生月嫂,二者均超过半数。
A项,仅是“会请大学生当月嫂”的人的情况,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B项,愿意付多少薪酬为无关项,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C项,仅是不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的情况,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D项,表明这两个结果分别是从对大学生是否有益与雇主是否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两个不相关的角度得出的,且数据相符合,能够解释题干矛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