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18

发布时间:2022-12-15 6:44     浏览量:23

1、【言语理解】印度电影曾经是呆板冗长的舞台剧的代名词,模式一成不变,故事老套,人物类型化。孟买的“宝莱坞”也因为模仿“好莱坞”的名字,总让人觉得它像一个仿造色彩浓厚的滑稽剧生产基地,但印度电影在经历过歌舞片、超级英雄片、浪漫爱情片等类型片之后,每年1900多部的生产量,使它的电影工业显现出与好莱坞分庭抗礼的壮观气象,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印度电影人有如神助,在现实与虚幻间搭起一座桥梁。于是,他们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磨炼出来的讲故事的能力日益增强,流畅地讲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印度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讲好故事

B:印度影片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印度电影的发展

D:印度电影对市场喜好的把握日趋精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印度电影曾经的情况——呆板冗长,模式一成不变,故事老套,人物类型化,仿造色彩浓厚。然后引出印度电影在经历多种类型片后,每年1900多部电影的生产量,使印度电影工业与好莱坞分庭抗礼。最后强调最近十几年,印度电影人在现实与虚幻间搭起一座桥梁,讲故事能力日益增强。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分析印度电影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的原因,C项正确。
A项的“最突出的特点”、D项的“对市场喜好的把握”均无法得出,排除。文段重点并非论述印度电影的变化过程,而是探讨其进步的原因,即抛弃了过去的模式,着眼于讲好故事,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2、【言语理解】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________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亲密友情,让青年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________。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时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晓 言无不尽

B:谙悉 各抒己见

C:敬畏 上下求索

D:掌握 高谈阔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只有洞悉真理的人才能传授真理,“敬畏”明显不恰当,排除C。
第二空,“高谈论阔”多含贬义,与此处的感情色彩不相符,排除D。“言无不尽”指一点也不保留地把要说的话说完;“各抒己见”指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根据词义,与“青年人对永恒的主题”相搭配,用“各抒己见”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3、【言语理解】媒介失忆是指值得记忆信息的________,而媒介失声则是对值得记忆信息的________。迅速、真实、客观、准确地告知、报告和记载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和信息,本应是媒介记忆中的头等大事。媒介如果在重大社会问题或重要新闻事件上发生障碍性、麻痹性失声,对有文献和历史价值的信息熟视无睹,其实就是媒介的不记忆和不作为,是媒介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失 无视 失责

B:丢失 漠视 失职

C:消失 轻视 渎职

D:散失 忽视 塞责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媒介失忆的意思是失去了值得记忆的信息,所填词语应能与“记忆信息”搭配。“错失”指错过、失去,多搭配时机,与“记忆信息”搭配不当,排除A。“散失”指分散遗失,多形容书稿等,与“记忆信息”搭配不当,且文段没有表达信息散失之意,排除D。“丢失”“消失”填入均恰当。
第二空,“漠视”“轻视”词义相近,但“漠视”的词义程度较重。由后文“对有文献和历史价值的信息熟视无睹,其实就是媒介的不记忆和不作为”可知,媒介失声是未尽职责,应选词义程度较重的“漠视”,排除C。
验证第三空,“失职”指没有尽到职责,作为对“媒介的不记忆和不作为”的评价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4、【言语理解】科学家将松力纤维蛋白原和可吸收材料共混后,采用静电纺技术制成具有超亲水性、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复合支架材料。由该材料制成的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组织________和合适的机械强度,植入肌体后,可在逐层降解的同时进行组织再生,诱导肌体自身组织长入韧带中,逐步演变成自身韧带组织,实现腱骨融合,达到永久愈合的目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容性

B:自愈性

C:亲和性

D:再生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相容性”指互相容纳,不排斥。“自愈性”指无须外力干涉,自我痊愈。“亲和性”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再生性”指受到损伤后,重新生长。由前文的“超亲水性、类似细胞外基质”和后文的“植入肌体后,可在逐层降解的同时进行组织再生,诱导肌体自身组织长入韧带中,逐步演变成自身韧带组织,实现腱骨融合,达到永久愈合的目的”可知,句中强调的是由该材料制成的人工韧带植入肌体后,能与组织完美融合,“相容性”填入最恰当。“自愈性”“再生性”是人体的性质,不是人工韧带的性质,排除B、D。“亲和性”一般用于形容人容易亲近,不能用于描述人工韧带与肌体相容,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1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6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26题

5、【言语理解】下列画横线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进后进只是相对而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级各有千秋,我们班虽是先进集体,但也有不足

B: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C:运输队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间再紧,我们也要把这批物资按时送到边防站。”

D: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十年一剑,功夫不负苦心人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句中用来形容班级各有千秋恰当。
B项“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句中用来形容“17岁小将”的顽强拼搏恰当。
C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时间紧张,没有冒险之意,故此句中俗语使用错误。
D项“十年一剑,功夫不负苦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句中用来形容“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关中的满腔________、陕南的婉约秀丽、陕北的浑厚________……陕西各地市的特色展馆无不向游客讲述着动听的陕西故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血 质朴

B:豪情 淳朴

C:激情 简朴

D:热忱 朴实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满腔热血”指心中充满为正义而工作的热情。“满腔热忱”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比喻用心至诚,办事投入。“满腔激情”形容一个人热血沸腾,充满激情,对某事对某人一种强烈的渴求欲望。三者均与关中的特点无关,排除A、C、D。“满腔豪情”与后文的“婉约秀丽”构成反差,体现了关中豪迈粗犷的特点。验证第二空,“淳朴”用来形容陕北的特点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践行群众路线、倾听民声,党员干部应该做到:倾听“赞许”,________;倾听“牢骚”,________;倾听“建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虚谨慎 平心静气 去糟取精

B: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C: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D: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面对“赞许”应该是“谦虚谨慎”,由此可排除B、C。
第二空,对于别人的“牢骚”应该“平心静气”,排除D。
第三空填“去糟取精”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8、【言语理解】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为阵地工程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美军新研制成功的巨型钻地弹可穿透数十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或岩石层,被称为“地堡克星”。即便是运用智能遮弹技术将其击爆于防护层表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将地下工程重创或摧毁。在此威胁下,面对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现实“瓶颈”,战场目标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而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拦截防护技术为防御大当量钻地弹药打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段话主要说的是:

A:阵地工程防护面临全新挑战

B:智能遮弹技术是军事防御的发展趋势

C:近程拦截为军事防御工程带来新希望

D: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目前还无法防御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给阵地工程防护带来新挑战,接着举美军巨型钻地弹的例子来进行说明,“而”之后给出解决的新办法——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拦截防护技术为防御大当量钻地弹药打击开辟了新途径。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可以采用近程拦截防护技术这一新手段来筑建军事防御工程,C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侧重说明新挑战,而文段重点在于介绍面对新挑战的对策,与文段中心不符,排除。B项,由“运用智能遮弹技术将其击爆于防护层表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将地下工程重创或摧毁”可知,智能遮弹技术无法应对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发展趋势”无法推出。D项“目前还无法防御”与末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相悖,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9、【言语理解】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近日在地下通道启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拉开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然而,从实验一开始,外界便遍布各种危言耸听的“世界末日论”,有的说实验可能产生黑洞,顷刻间吞噬地球,还有的说实验将诱发奇异粒子,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反应。实际上,在其他几个粒子物理实验启动,甚至是第一次核武器实验之前,世界上也充斥着类似的末日预言,而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预测世界末日会到来,可是,这些预言一个接一个地被证实是谎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粒子物理实验的启动,以及每一次核武器实验都具有毁灭世界的风险

B: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实验拉开了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

C:事实证明,每一次粒子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的世界末日预言都是不成立的

D:在每一次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世界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世界末日预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速粒子对撞实验启动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世界末日的论调,继而以之前的相关物理实验启动时也曾引发过类似的预言为例,说明这些当时危言耸听的预言最终都变成了谎言。C项恰当地概括了文意,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因果关系。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