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印度电影曾经是呆板冗长的舞台剧的代名词,模式一成不变,故事老套,人物类型化。孟买的“宝莱坞”也因为模仿“好莱坞”的名字,总让人觉得它像一个仿造色彩浓厚的滑稽剧生产基地,但印度电影在经历过歌舞片、超级英雄片、浪漫爱情片等类型片之后,每年1900多部的生产量,使它的电影工业显现出与好莱坞分庭抗礼的壮观气象,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印度电影人有如神助,在现实与虚幻间搭起一座桥梁。于是,他们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磨炼出来的讲故事的能力日益增强,流畅地讲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印度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讲好故事
B:印度影片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印度电影的发展
D:印度电影对市场喜好的把握日趋精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印度电影曾经的情况——呆板冗长,模式一成不变,故事老套,人物类型化,仿造色彩浓厚。然后引出印度电影在经历多种类型片后,每年1900多部电影的生产量,使印度电影工业与好莱坞分庭抗礼。最后强调最近十几年,印度电影人在现实与虚幻间搭起一座桥梁,讲故事能力日益增强。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分析印度电影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的原因,C项正确。
A项的“最突出的特点”、D项的“对市场喜好的把握”均无法得出,排除。文段重点并非论述印度电影的变化过程,而是探讨其进步的原因,即抛弃了过去的模式,着眼于讲好故事,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2、【言语理解】允许媒体发言,是一种文明,( )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实的谬误,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 )这种文明,( )祛除任何对于真实的畏惧。
A:一旦 只有 才能
B:甚至 只有 才能
C:一旦 只要 就能
D:甚至 只要 就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语境,第一空后一分句“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出于真实的谬误”与前一分句“允许媒体发言”存在递进关系,再结合句中的“也是”可知,第一空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甚至”更恰当,排除A、C两项。最后一句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且“只要……就能”代入,句子不通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一国文明通常要通过典籍、实物和活态三条渠道完成传承。在传统社会中学者关注最多的是前二者,而很少会注意到活态传承。事实上,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内容、形式、工艺过于复杂,________________。传承人也凭借着他们的“活态传承”,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句子是:
A:要想通过典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几乎是不可能的
B:通过古人的器物、遗址,同样能认识祖先创造的辉煌的人类文明
C:用典籍与实物无法传承时,民间常用口耳相传等方式进行“活态传承”
D:典籍传承有明显短板,中国典籍大多记载官方历史或文人创作,民间文化鲜有提及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位于段中,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介绍了传承一国文明的三条渠道,并指出在传统社会中学者很少会注意到活态传承。接着通过转折词“事实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工艺很复杂。横线后指出传承人凭借着“活态传承”为延续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由此可知,文段前后文均强调的是“活态传承”的重要性,横线处句子应与前后文话题一致,体现“活态传承”这一主题,只有C项提到了“活态传承”,填入衔接恰当。
A、B、D三项均未提及“活态传承”,填入与文段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全面取消分文理分科要水到渠成,下面不属于其条件要素的是: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资源足够丰富
B: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
C: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等教育整体改革基本完成
D:我国高中教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只有……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可知,A、C、D三项都属于“全面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要素,故排除;B项“分步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并未在文中提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1题
5、【言语理解】本地杂草野花由于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________,对当地气候和土质都有极好的适应性,根本不需要过多额外的养护。而且,与属于外来物种的人工草坪相比,本地杂草野花还有一个________就是生态安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洗礼 优点
B:进化 长处
C:选择 优势
D:淘汰 好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本地杂草野花经历了千百年自然优胜劣汰的考验,所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自然选择”是进化论领域描述适者生存的固定表述,填入恰当。“洗礼”通常指一种基督教的仪式,也可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如战争的洗礼,不能与“自然”搭配,排除A。“进化”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淘汰”指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适合的)。二者均不能表达本地杂草野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意思,排除B、D。
验证第二空,“优势”指能超过对方的有利形势。用于将本地杂草野花与外来物种的人工草坪进行比较的语境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0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6、【言语理解】“启蒙”是“启蒙时代”和“启蒙运动”时代思想意蕴的代名词,在其本质意义上,启蒙首先是指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冲突;其次,它“主要不是一种政治运动”或者说是一种超越政治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康德提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严格地说,它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其目标是全新人格的觉醒。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启蒙”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B:“启蒙运动”包含了重要的政治内容
C:“启蒙”意味着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
D:“启蒙”意味着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启蒙”是特定时代“思想意蕴的代名词”,接着表明启蒙在本质上不是政治运动,而是“思想文化运动”,最后引用康德的话再一次强调启蒙“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启蒙”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农业转型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切忌________、揠苗助长,以行政力量________甚至强推农业规模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代桃僵 指导
B:大包大揽 引导
C:越俎代庖 主导
D:鞭打快牛 倡导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句意是在农业转型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干预。“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鞭打快牛”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D。
第二空,由“甚至强推”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强力干预的意思,“主导”比“引导”更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8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
8、【言语理解】MOOC利用使用者的IP地址自动识别地理位置,辨识出不同用户群体,通过________用户学习习惯的更多数据,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实现教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集 差异化
B:搜集 多样化
C:整理 个性化
D:处理 灵活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路径”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教学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差异化”“个性化”填入恰当,排除B、D。
第一空,“收集”指把零散的东西搜罗、搜集、收拢在一起;“整理”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识别地理位置、辨识不同群体均论述的是信息收集的前期工作,故此处填入“收集”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9、【言语理解】“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________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________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________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溯 实现 植入
B:顺应 承载 赋予
C:遵循 明晰 提出
D:适应 承接 蕴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常指对过去探索,修饰“潮流”不恰当,排除A。“遵循”指遵照,依照,通常与“规律”搭配,与“潮流”搭配不当,排除C。“顺应”指顺从,适应。“适应”指适合。B、D两项均可与“时代潮流”搭配。
第二空,“承接”意为承担,接受,接续,常见搭配为“承接广告”“承接上下文”等,与“梦想”不搭配,排除D。“承载”有托着,承重之意,用来表达“一带一路”作为寄托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梦想载体的作用恰当,且“承载梦想”为习惯搭配。
验证第三空,“赋予”有给予之意,用来表达新丝绸之路给古老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语境恰当,且“赋予……内涵”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2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10、【言语理解】无论西方政治精英们多么不情愿,全民公投最后以微弱优势确定英国退出欧盟。这一事件直接导致政治海啸瞬间生成:英镑暴跌、美元和黄金大涨;亚洲股市剧烈震荡;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脱欧事件引起了许多英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等。此次脱欧,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欧盟的超级共同体分量,以及双方内部的诸多问题,使它们讨价还价的婚姻解体形成一次政治核爆炸,既是聚变,也是裂变,使世界在不同层面都陷入阶段性的迷茫,前途叵测,安知非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世界政治海啸瞬间生成
B:世界经济态势剧烈震荡
C: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将被削弱
D:英国脱欧对世界局势将产生诸多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英国全民公投确定退出欧盟这一事件,然后具体列举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最后指出这一行为尚不知道是祸是福。故文段主要论述的是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脱离了“英国脱欧”这一主题,排除;C项仅涉及英国脱欧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全面,且由“前途叵测,安知非福”可知,“将被削弱”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