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吐口唾液是个钉
A: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B:穷在街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C:话未说前先考虑,鸟未飞前先展翅: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正确答案:B
解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和“吐口唾液是个钉”都指说话算话,二者同义。
A项,前句指有勇气,后句指能吃苦,前后两句不是同义,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前后两句都形容人嫌贫爱富,为同义,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前句指说话做事要有准备,后句指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前句劝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后句说要听人规劝,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黑箱是指人们一时无须或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去认识的现实系统。黑箱方法则是控制论的认识方法。黑箱服务是指经过服务提供者的努力,使服务对象不必了解服务的全过程,直接应用黑箱方法,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黑箱服务的是:
A:银行的理财服务
B:网络销售服务
C:股票买卖服务
D:人工洗车服务
正确答案:D
解析:黑箱服务的定义要点:①服务对象不必了解服务的全过程;②直接应用黑箱方法。
A项,银行的理财服务以结果为导向,不需要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的全过程,符合定义。
B项,网络销售服务以结果为导向,不需要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的全过程,符合定义。
C项,股票买卖服务以结果为导向,不需要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的全过程,符合定义。
D项,人工洗车服务的结果和过程都很重要,需要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的全过程,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8题
3、【判断推理】长度:厘米
A:时间:钟表
B:毫升:体积
C:质量:千克
D:速度:飞快
正确答案:C
解析: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A项,钟表可以显示时间,但钟表并不是单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毫升是体积的单位,但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不一致。
C项,千克是测量质量的单位,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速度飞快,飞快可以用来形容速度,但飞快并不是单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34题
4、【判断推理】相反相成修辞手法是指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揭示出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还可以增加语言的意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相反相成修辞手法的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这一天,死去的伟人在诗的国度里永生;这一天,活着的小丑在人们心上被埋葬
正确答案:C
解析:相反相成修辞手法定义的关键信息: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A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横眉”和“俯首”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态度,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
B项,“活着”和“死了”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
C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指骄傲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该句中不含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不符合定义。
D项,“死去”和“永生”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活着”和“埋葬”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5、【判断推理】甲国生产了一种型号为su-34的新型战斗机,乙国在是否要引进这种战斗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支持者的声音?
A:目前市场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号战斗机
B:su-30足以满足对地攻击的需要,目前乙国需要提升的是对空攻击作战能力
C:目前还没有实际数据显示究竟是su-34还是su-30有更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D:甲、乙两国目前在双边贸易中存在诸多摩擦,引入su-34会有很多实际困难
正确答案:B
解析:支持者认为需要引进su-34,论据是“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A项,虽然市场上存在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战斗机,但乙国仍然可以引进su-34,不能削弱支持者的观点。
B项,说明乙国没必要引进su-34,直接削弱了支持者的观点。
C项,说明支持者的理由不一定能成立,即不一定需要引进su-34,属于不确定选项,削弱的力度不如B项。
D项,说明引进su-34存在困难,但未必不能引进,削弱的力度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6、【判断推理】有一座城市里住着两种人,一种人说真话另一种说假话,一位旅行者遇到两个人A和B,他问A:“你们两个当中有不说假话的人吗?”A说:“没有。”
请你判断A和B分别是什么人?
A:两人都说真话
B:A说真话,B说假话
C:两人都说假话
D:A说假话,B说真话
正确答案:D
解析:假设A说的是真话,则根据A的回答可知没有说真话的人,矛盾,故A说的是假话,又由A的话为假可知他们两人中有不说假话的人,即B说的是真话。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新型平板电脑比传统平板电脑更便捷,它安装了新型操作系统,因此,新型平板电脑的销售情况比传统平板电脑好。
下列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某些平板电脑使用者的使用环境和平常人不同
B:传统平板电脑最常用的功能在新型平板电脑中找不到
C:新型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是全新的
D:无论平板电脑使用何种操作系统,使用习惯都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新型电脑的销售情况比传统电脑好”,论据是“新型电脑比传统电脑更便捷”。
A项,指出某些使用者的使用环境不同,并未说明新型电脑的销售情况,无法削弱题干观点。
B项,指出新型平板电脑不具有传统平板电脑中最常用的功能,因此新型平板电脑未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销售情况不一定会比传统平板电脑好,削弱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新型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是全新的,并未说明新型电脑的销售情况,无法削弱题干观点。
D项,指出平板电脑的使用习惯因人而异,并未说明新型电脑的销售情况,无法削弱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弹簧秤:千克:质量
A:温度计:摄氏度:温度
B:直尺:平方米:面积
C:表:光年:时间
D:考试:分数:成绩
正确答案:A
解析:弹簧秤可以测量质量,千克是质量的单位。
A项,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一致。
B项,直尺可以测量长度,但平方米是面积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表可以测量时间,但光年是距离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考试不可以测量成绩,分数也不是成绩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9、【判断推理】构思:写作:修改
A:上车:驾驶:下车
B:请客:赴约:回家
C:生病:住院:打针
D:洗菜:切菜:炒菜
正确答案:D
解析:构思、写作、修改是一种有先后的顺承关系,主体可以相同,三者是完成作品的步骤,作品是最后得到的劳动成果。
A项,上车、驾驶、下车具有先后顺序,主体可以相同,三者是开车的步骤,但车并不是得到的劳动成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请客、赴约、回家具有先后顺序,但请客和赴约的主体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生病、住院、打针具有先后顺序,但生病和打针的主体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洗菜、切菜、炒菜是一种有先后的顺承关系,主体可以相同,三者是制作菜品的步骤,菜品是最后得到的劳动成果,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70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70题
10、【判断推理】“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者倾向性,表现为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
上述文段无法推出:
A:在情境不变时,惯性思维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
B:在情境变化时,惯性思维不利于新方法的产生
C:惯性思维可能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D:惯性思维一定程度上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源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细节信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
A项,根据题干可知,惯性思维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所以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可以推出。
B项,根据题干可知,由于惯性思维会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问题,所以不利于新方法的产生,可以推出。
C项,惯性思维限制了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可能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可以推出。
D项,惯性思维限制了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不能成为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