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领域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第一次是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模式;第二次是以丰田精益生产为标志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新生产模式的出现,即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规模定制模式则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管理范式需要创新
B:传统的企业制度和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
C:大规模定制模式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D: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内在需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百多年间,工业领域的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然后介绍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生产模式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由“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可知,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属于第三次管理范式转换,A项强调管理范式的创新,填入衔接恰当。
B项强调传统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传统管理范式”非文段强调的重点。C、D两项未提到“管理范式”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
B:到2022年,北京城将充斥着冬奥会徽章、吉祥物图案、迎奥运的各种标语和冬奥会五彩缤纷的广告牌。
C: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我国扮演了多重角色,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
D:当代社会中,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更加享受单身生活的状态。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词语使用错误,“充斥”为贬义词,句子为褒义色彩。A、C、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3、【言语理解】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4、【言语理解】负面新闻并不是永远都制造________,从商业角度看,负面宣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________销售,尤其在公司和产品不知名的情况下。曾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某些书籍的作者让读者感觉________,书被评为劣作却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它们的销量增加了45%。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伤害 促进 亲切
B:损失 带动 熟悉
C:悲剧 刺激 陌生
D:难题 提高 冷淡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损失”常与“造成”搭配,“制造损失”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提高”与“销售量”搭配恰当,与“销售”搭配不当,排除D。
前文提到“在公司和产品不知名的情况下”,因此第三空应填入能表示“不知名”的词,“亲切”和“熟悉”都表示很知名,与文孤单矛盾,排除A、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5、【言语理解】电影修复需要将技术和艺术巧妙结合。老电影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比如胶片画面的颗粒度、具有年代感的影片色调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影片的历史艺术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复效果,把影片修复得太新。对影片做降噪处理时,也并非把噪点降到最低就是好的修复效果,而是需要把握好降噪的程度,抑制住令观众感到不适的噪点,保留下影片画面原有的颗粒质感。对影片做调色处理时,要充分尊重老旧影片的色彩特点,通过调色改善画面层次、偏色、变色和褪色等问题,不能对影片在色调上做二次创作而改变老影片的原有风格,需要真实还原老电影的“旧颜”。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老电影修复的技与艺
B:让老电影重焕“旧颜”
C:电影修复,让经典不褪色
D:电影修复,没那么简单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电影修复的话题,然后分析老电影的特点是“鲜明的年代特征”,接着由“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引出对策——充分考虑影片的历史艺术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复效果,把影片修复得太新,最后从降噪处理、调色处理两方面具体阐述该如何修复老电影。故文段重点论述的是修复影片要考虑历史艺术性,保留年代特征。A项没有突出电影修复需要遵循的原则,排除。B项,未指出“电影修复”这一主题,排除。C项体现了电影修复的目的,当选。D项表述过于笼统,未说明电影修复需要注意的问题,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51题
6、【言语理解】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村落依山而建,讲究水系与自然的和谐,目连戏和村落、宗教信仰、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的“文气”融为一体;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医学与宗教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楹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的品位,也体现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凡此种种,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B: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C: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D: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为中心句,后面分说。概括第一句内容可知,文段主要说明了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7、【言语理解】马克思曾说,文明如果是________地发展,而不是________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自觉
B:自发 自觉
C:自由 自发
D:自发 自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是……不是……”可知,两空所填的词语构成反义对应关系。“自由”指不受约束,“自觉”指自己有所觉察醒悟,“自发”指不自觉地,“自然”指天然而非人工的。只有“自觉”与“自发”能构成反义对应关系。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坚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失去对不适度摄取自然行为的控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自食其果,人类命运也会受到威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8、【言语理解】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就是模糊的概念,药材种植条件不同,质量、药效就存在差异,但事实上,中药的某些参数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以德国产的银杏黄酮为例,尽管原材料银杏也是从中国各地收取的,原材料本身存在差异,但通过德国的技术萃取之后,产品质量最终都是统一的。这也意味着,后期生产加工工艺对于原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中药受原材料质量差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控制
B:中国的药材萃取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C:中药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应与世界标准接轨
D:中国在国际中药市场并不占优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中药药材质量的差异的影响可以人为控制,接着用德国生产中药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中药生产加工工艺可以缓冲原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A项符合此意,当选。B、C、D三项推断过度,文段均未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9、【言语理解】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积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的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沉积物基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然后转折指出,虽然沉积物如此重要,但关于它的研究国外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基准体系,国内研究也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范。文段强调的是对沉积物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体系。B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A项“弥补……体系的不足”说法不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体系,故谈不上弥补不足。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0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7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6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10、【言语理解】
当血管壁被蚊子戳破时,血液会启动凝血机制,来修补血管壁的缺口,让血液在局部区域凝固。这不利于蚊子吸血,为此蚊子进化出了可以抗凝血的蛋白,只需在吸血之前注入血管组织中,就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组胺蛋白质来抵抗这种抗凝血蛋白,而这个免疫反应就会引起蚊子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让我们感觉痒。一旦开始痒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挠,但挠痒痒的时候,手指对皮肤的挤压会加速血液流动,使局部区域的抗凝血蛋白和身体分泌的组胺蛋白向更大区域扩散,自然也就越挠越痒了。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蚊子如何突破血液凝血机制吸血
B:
被蚊子叮咬了为什么会越挠越痒
C:
抗凝血蛋白助蚊子吸血一臂之力
D:
组胺蛋白质可抗蚊子抗凝血蛋白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当血管壁被蚊子戳破时,血液会在局部区域凝固;接着指出这不利于蚊子吸血,所以蚊子进化出了一种可以抗凝血的蛋白来阻止血液凝固;然后说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组胺蛋白质来抵抗蚊子的抗凝血蛋白;最后在此基础上解释这个免疫反应会引起蚊子叮咬部位的过敏,从而让我们感觉痒,而挠痒痒会使这种过敏向更大区域扩散,所以就会越挠越痒。分析可知,文段主要是解释被蚊子叮咬后越挠越痒的原因,文段标题应与之相符,对应B。
A、C、D三项均是文段具体介绍蚊子攻击人体血管壁以及人体进行免疫反应的内容,非文段重点,作为标题不合适,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