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得到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员工比很少得到表扬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而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包括承办工件数和工件的复杂程度。这表明:多进行精神鼓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表扬实际上是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获得的精神回报
B: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还应该包括工件质量的高低
C:精神鼓励有时会让员工产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虚假的成就感
D: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多进行精神鼓励可以提高员工生产效率。题干论据:经常得到表扬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
A项,指出是因为生产效率高而得到表扬,而不是受到表扬导致生产效率高,题干论证因果倒置,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还应该包括工件质量的高低,即题干论据不充分,削弱了题干结论,但相比A项力度较弱。
C项,精神鼓励有时会让员工产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虚假的成就感,与生产效率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无法说明精神鼓励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
2、【判断推理】( ) 对于 U.K 相当于 美国 对于 ( )
A:德国 P.R.C
B:中国 G.C
C:联合国 U.C
D:英国 U.S.A
正确答案:D
解析:英国的英文缩写是U.K,美国的英文缩写是U.S.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
3、【判断推理】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各种集成或单独使用、靠近小型用户、容量范围在几千瓦到50兆瓦的模块化发电装置,其与能源管理和储存系统相结合,用于改善输电系统的运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是:
A:在医院附近设立模块化发电设备,保证医院供电稳定
B:在工业园区附近设立发电装置,以防电网崩溃影响生产
C:在社区附近设立发电装置,以防用电高峰时电力不足而跳闸
D:在便利店里面放置千瓦以内的小型发电机,以便在停电时应急
正确答案:D
解析:分布式能源系统定义的关键信息:容量范围在几千瓦到50兆瓦的模块化发电装置。
A项,医院附近的模块化发电设备,属于模块化发电装置,符合定义。
B项,工业园区附近的为防止电网崩溃而设立的发电装置,其与能源管理和储存系统相结合,用于改善输电系统的运行,符合定义。
C项,社区附近的为防止跳闸而设立的发电装置,其与能源管理和储存系统相结合,用于改善输电系统的运行,符合定义。
D项,便利店里放置的小型发电机,其容量仅在千瓦以内,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容量范围在几千瓦到50兆瓦,因此该项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有研究表明,要成为男性至少需要拥有一条Y染色体。3亿年前,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在产生之际含有1438个基因,但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速度,Y染色体将在大约1000万年内消失殆尽。因此,随着Y染色体的消亡,人类也将走向消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
A:恒河猴Y染色体基因确实经历过早期高速的丧失过程,但在过去的2500万年内则未丢失任何一个基因
B:男性即使失去Y染色体也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其他染色体有类似基因可以分担Y染色体的功能
C:人类进化过程中,可以找到单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后代的方法,从而避免因基因缺失引发的繁殖风险
D:Y染色体存在独特的回文结构,该结构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保持丢失基因的信息,实现基因再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人类男性Y染色体含有基因数量的递减速度得出Y染色体约在1000万年内消失,人类也将走向消亡。
A项,恒河猴的基因变化规律不能代表人类的基因变化规律,与题干无关。
B项,Y染色体消失人类也有可能生存,质疑了题干论证。
C项,人类可以找到无性或者单性繁殖的方法,说明Y染色体消失不影响人类繁殖。
D项,Y染色体不会消失,题干结论就不成立,削弱了题干。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相倚问题:是指在调查问卷中使用的一种设问形式,对于这类问题,回答者必须按顺序回答问题,即回答者回答后一个问题时必须根据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倚问题的是:
A:你的姓名?民族?籍贯?学历?
B:你昨天为什么醉驾?你昨天喝了多少酒?
C:你上过大学吗?你几岁上学?在哪上的学?
D:你参加了昨天的数学考试吗?你觉得这次考试难吗?
正确答案:D
解析:相倚问题的定义要点:回答后一个问题必须根据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A项,姓名、民族、籍贯、学历分别是不相关的四个问题,不符合定义要点。
B项,醉驾的原因和喝多少酒也不相关,不符合定义要点,不属于相倚问题。
C项,是否上大学、上学年龄、上学地点也属于不相关问题,不符合定义要点。
D项,要回答考试是否难的问题必须是以参加了考试为前提,符合相倚问题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105题
6、【判断推理】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 ”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
A: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B: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 ”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①问题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对象没法回答;②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应付。
A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采访对象可以回答。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
B项,问题具体、简洁明了→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困难。即采访对象难以回答→问题空泛、笼统。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
C项,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空泛、笼统的提问→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信息②一致。可以由题干推出。
D项,题干提出,对于“您感觉如何”等问题,会使采访对象无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但题干中没有提出这种问题只会使采访对象“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不可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7、【判断推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要想通过奥运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仅仅在名片上增加“五环”或支起帐篷招揽游客是远远不够的。近15年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性赞助商,国际组织认为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一全球最大的体育和文化盛事,并非只是简单的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据此我们知道:
A:国际组织没有支起帐篷招揽游客
B: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C:国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
D:通过对奥运会的赞助以达到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
正确答案:D
解析:运用排除法。由题干并不能确定VISA是否支起帐篷招揽游客,排除A项;B项是对题干的断章取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指出VISA是全球最大的奥林匹克赞助商,故C项也应排除。VISA国际组织认为利用奥运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只是简单的靠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也就是说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故D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
近日来,南方某地持续降雨,导致很多人工养鱼池被淹。因此,有几位养鱼专家就鲫鱼和鲤鱼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李强说:只有鲫鱼价格上涨,鲤鱼价格才会上涨;
孙振说:鲫鱼和鲤鱼的价格至少有一种会上涨;
王刚说:只有鲤鱼价格不上涨,鲫鱼价格才不上涨;并且如果鲤鱼价格不上涨,则鲫鱼价格不上涨。
假如事实证明三位专家的预测均为真,则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A:
鲫鱼价格上涨,鲤鱼价格不上涨
B:
鲫鱼价格不上涨,鲤鱼价格上涨
C:
鲫鱼和鲤鱼的价格都上涨
D:
鲫鱼和鲤鱼的价格都不上涨
正确答案:C
解析:
李强的推理:鲫鱼涨价←鲤鱼涨价;孙振的推理:鲫鱼涨价或鲤鱼涨价;王刚的推理:“鲤鱼不涨价←鲫鱼不涨价”并且“鲤鱼不涨价→鲫鱼不涨价”。
若A项为真,鲫鱼涨价,鲤鱼不涨价,则王刚的预测为假,不满足“三位专家的预测均为真”,排除。
若B项为真,鲫鱼不涨价,鲤鱼涨价,则李强和王刚的预测都为假,不满足“三位专家的预测均为真”,排除。
若C项为真,鲫鱼和鲤鱼都涨价,则三人的推测均为真,正确。
若D项为真,鲫鱼和鲤鱼都不涨价,则孙振的预测为假,不满足“三位专家的预测均为真”,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9、【判断推理】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精准扶贫的是:
A:
希望村地理位置偏僻,常年属于贫困村,为响应国家脱贫号召,实现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凡成年劳动力均外出务工
B:
某贫困村村干部为使村民享有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带领村民加班奋战10昼夜,用5万元扶贫款将全村房屋粉刷一新,使村容村貌大幅改观
C:
某山区万同学从小失去双亲,但她刻苦努力,获得的奖状挂满了简陋的屋子,她的精神感动了来调研的扶贫工作组,他们自发捐给万同学2000元钱
D:
精准扶贫“回头看”中,向阳村制定了排除法。通过信息比对或入户调查,对虽然没有“运营车辆”和“商品房”,但家庭收入却远高于贫困县的农户进行了清退
正确答案:D
解析:
精准扶贫的定义要点:①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②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A项,希望村村民集体决定让成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未体现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也并没有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某村使用扶贫款对全村房屋进行统一粉刷,并未体现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也未体现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扶贫工作组捐给万同学2000元,只针对万同学一个人,并未体现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不符合要点①。
D项,向阳村对家庭收入高于贫困县的农户进行清退,是针对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进行精确识别,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
10、【判断推理】在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泉州古城门遗址——德济门重现于世。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测?
A: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
B:居民也常使用同样的建筑构件
C:发掘出的寺庙建筑构件较少
D:关于德济门的古代典籍未提到附近有寺院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推出“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A项未发现,不代表寺院不存在,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B项说明发现的建筑构件极有可能是当时的居民所使用的,无法推出存在寺院的结论,削弱了题干的推测;C项发掘出的数量少有可能是尚未发现其他建筑构件,削弱程度有限;D项也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