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334

发布时间:2023-03-13 1:2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展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叹为观止)的地步

D: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审查)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展现”是展示和表现的意思,含有主观因素,故不能和“呈现”互换。B项,“束手无策”和“一筹莫展”在这里都指愚者遇到问题没有办法,故可以互换。C项,“登峰造极”在这里为贬义词,这里是指这伙人的手段恶劣到了极点;“叹为观止”为褒义词,用于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故不能互换。D项,“审议”包含审查和评议两层意思,故不能和“审查”互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故事拥有直抵人心的柔性力量,一个故事对________知识世界的帮助可能微乎其微,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却可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无足轻重

B:建构 无关大局

C:建构 举足轻重

D:构造 事关大局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构造”指制造、建造;“建构”指建筑起一种构造,“知识世界”有一个建立的过程,故此处填“建构”更恰当,排除A、D。
第二空,由“却”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微乎其微”构成反义对应关系,“无关大局”指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不能构成这种关系,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3、【言语理解】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但它们使用的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其中________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血脉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蕴含 贯通

B:沉积 相通

C:呈现 流通

D:体现 连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沉淀在方块字这一文化形式之中的,“呈现”“体现”均表示显现在外面,填入不合语境,排除C、D。
第二空,“贯通”的“贯”体现出了方向性,恰与文段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时间性相对应,“相通”不含有这层意思,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

4、【言语理解】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地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等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唐诗古道”上留下了400多首诗篇;接着指出“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但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然后具体说明了当时浙东的诗歌繁荣情况,并由此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文段尾句指出一种现象——浙东七州串联成“浙东唐诗之路”。依据行文逻辑,下面应介绍为何浙东能铺成唐诗之路。B项与文段衔接最紧密,当选。
A项的“唐代政治格局”、C项的“山水诗”、D项的“《全唐诗》成书过程”在文段中并未提及,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两汉时期汉代衣服几经________,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②王子和公主的婚礼办得十分盛大,亲眼看见的民众们无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折 欣羡

B:周折 歆羡

C:转折 欣羡

D:转折 歆羡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周折”表示 事情进展等 曲折,不顺利。此处说的是两汉时期汉代衣服的发展过程,并未体现曲折之意。“周折”填入不恰当,排除A、B。
②句,比较“欣羡”和“歆羡”,两者都有“羡慕”之意,但是“欣羡”侧重于非常羡慕,“歆羡”则是“爱慕”。原句说的是民众对于王室婚礼的态度,应选“欣羡”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不论是反腐败还是监督执法,公众的万万千千双眼睛都是最有力的后援。依靠公众监督,既表明了政法部门不护短的决心,也有利于调动公众的热情。只有________的打击与________的公众监督密切配合,才能最大程度________不规矩的“执法之手”乱伸,最终还法治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张旗鼓 不偏不倚 防止 清正

B:声势浩大 不徇私情 阻止 光明

C:排山倒海 一丝不苟 压制 公正

D:雷厉风行 无处不在 遏制 清明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一般说“面对排山倒海的打击”,而不说“排山倒海地打击”,由此排除C。
第二空,公众监督有别于政府监督,具有非强制性、自发性等特点,因此“不偏不倚”“不徇私情”等不能修饰公众监督,排除A、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

7、【言语理解】毋庸置疑,歪曲原意、难以卒读的译文断不可取;但表达与表意、本意与诗意,如同难以兼顾的跷跷板。正如专家所说:从________的逐字翻译到忠实而又自由的重述,到模仿、再创造、变化、解释性的对应……从哪一点出发,都可以产生________的译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格 精彩

B:简单 直白

C:刻板 妥帖

D:认真 恰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用于修饰“逐字翻译”,“简单”与“逐字翻译”体现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不符,排除B。“刻板”指呆板没有变化,多含贬义。由后文的“从哪一点出发,都可以……”可看出,句中并未表现对逐字翻译的否定,“刻板”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C。
第二空,句意为无论从哪一点出发进行翻译,译文内容都会很优秀、出色。“精彩”指优美、出色。“恰当”指合适、妥当。二者相比,“精彩”更能表现译文的出色,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9题

8、【言语理解】20世纪末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________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在就业市场造成错位,反而是农民工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源不断 供不应求

B:应有尽有 供过于求

C:形形色色 炙手可热

D:数不胜数 奇货可居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应有尽有”指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源源不断”适用于高校十几年间不断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劳动力。
第二空,“供不应求”也恰当地描述了农民工在就业市场的抢手。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农餐对接”模式使餐饮企业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餐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管理体系自然延伸到田间地头,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和标准管理,从而在整条供应链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全程冷链管理和直达配送,避免了原材料在运输或在存储过程中二次污染,实现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绿色化。另外,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标识制度,对产品生产都实行身份编码识别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准确及时追查农产品产地来源和生产者,使农产品全流程安全控制成为可能。
对上段文章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农餐对接”模式的特色和优点

B:“农餐对接”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C:“农餐对接”模式有效保证餐饮食品安全

D:“农餐对接”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溯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农餐对接”模式对于保障餐饮食品安全起到的三个作用:一是可以保证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二是可以避免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三是在出了安全问题后能进行质量追溯。可见,“农餐对接”能从生产到运输、存储再到事后追溯三方面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流程控制,能有效保证餐饮食品安全。C项与此相符。A项过于笼统,没有点出文段讲的核心问题,即“农餐对接”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且“农餐对接”模式的特点和优点不限于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还包含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风险等。B、D两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比较片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10、【言语理解】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人类发明了三万种以上的农药。虽暂时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消灭了昆虫的天敌,消灭了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杂草会与庄稼争营养、水分和空间,于是有人发明了除草剂。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促进了杂草进化,使之变得更难对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剂同时也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将多余氮素还原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遭到了伤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B:研制精准杀灭虫害农药的紧迫性

C:既有农业生态系统被扰乱后的危害

D:现代农业技术有利有弊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消灭害虫,人类发明了农药控制虫害,然后以“但”转折指出这也消灭了昆虫的天敌和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接着指出人类发明了除草剂来控制杂草,又以“但”转折指出这使得杂草更难对付,除草剂还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得农田变成了光板地,造成水土流失。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说明人类发明的农药、除草剂扰乱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排除。

B项“研制……的紧迫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农药”反映的问题只是文段举例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农业技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