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文明:野蛮
A:拥护:反抗
B:聪慧:愚钝
C:愚昧:贫困
D:强调:判断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明和野蛮是反义词。
A项,拥护的反义词是反对,与反抗无明显的逻辑关系。
B项,聪慧和愚钝是反义词,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愚昧可能是贫困的原因,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强调和判断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2、【判断推理】隐性就业指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处于相关部门就业统计范围之外的工作状态。
下列不属于隐性就业的是:
A:颜某辞去工作后,一边带孩子一边经营一家奶粉网店
B:某教授受多家培训学校之邀,在工作之余常去指导授课
C:小陈离开公司后专门为电商店铺提供平台搭建和维护服务
D:酷爱写作的小王,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家报社的自由撰稿人
正确答案:B
解析:隐性就业定义的关键信息: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
A项,辞去工作经营网店,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符合定义,排除。
B项,该教授是有固定职业的,其在相关部门就业统计范围之内,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离开公司后为电商店铺提供服务,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符合定义,排除。
D项,大学毕业后成了自由撰稿人,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8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
3、【判断推理】信号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耳膜
A:手机 神经
B:电线 录音
C:天线 声波
D:网络 音乐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手机可以发射或接收信号,耳膜和神经没有类似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信号和电线没有必然联系,录音和耳膜也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天线可以接收信号,耳膜可以接收声波。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网络可以传输信号,耳膜可以接收音乐的声波,而非接收音乐。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过度合理化效应是指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报酬,这样就会削弱他们的自我知觉——因为兴趣而去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过度合理化效应的是:
A:小李抢救落水儿童,被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1万元
B:某收视率低的电视节目以大奖吸引观众,冲着大奖而来的观众越来越多
C:随着公司效益的提高,员工因奖金没有相应提高而多有怨言
D:妈妈为鼓励爱画画的小明,画一幅画奖励他10元钱,小明画得更多却有些潦草了
正确答案:D
解析:过度合理化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报酬,会削弱其因兴趣而去做事的知觉。
A项,1万元的奖励是小李抢救落水儿童之后给的,而不是在抢救儿童之前,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观众是冲着大奖观看电视,并非自己喜欢这个电视节目,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C项,员工并没有得到额外的报酬,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D项,小明爱画画(自己喜欢做的事),每一幅画都得到金钱奖励(报酬),反而他的画变得潦草了(自我知觉削弱),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6题
5、【判断推理】甲: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乙:我可不这么认为!你看林医生他们夫妻二人不是都吸烟吗?
乙做出这一结论,所蕴含的必要前提是:
A:医生比一般人更注意身体健康
B:医生比一般人更了解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C: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人都会去吸烟
D:吸烟的人都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正确答案:D
解析:甲的观点是“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乙对甲的观点进行否定,即题干结论: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已知前提:林医生他们夫妻二人都吸烟。
A项,医生更注意身体健康,与是否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医生更了解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与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
C项,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人→吸烟,与题干林医生夫妻吸烟→有的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推论方式相反,不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D项,在吸烟的人和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之间建立了联系,从前提推出结论,方向正确,加强论证,可以作为题干结论的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6、【判断推理】如果蓝队没有获得冠军,那么红队将获得冠军;如果蓝队获得冠军,那么绿队将获得季军;如果红队获得亚军,那么黄队将获得冠军;除非黄队获得冠军,否则绿队不会获得季军。
假如前述预测都是正确的,那么可以推出:
A:蓝队获得冠军
B:红队获得冠军
C:绿队获得冠军
D:黄队获得冠军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条件可表示为:①蓝队没有获得冠军→红队获得冠军;②蓝队获得冠军→绿队获得季军;③红队获得亚军→黄队获得冠军;④绿队获得季军→黄队获得冠军。
②和④可组成连锁推理:蓝队获得冠军→绿队获得季军→黄队获得冠军。该推理前后矛盾,可知蓝队不可能获得冠军,再根据①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可知红队获得冠军。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7、【判断推理】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钱某准备开车撞死周某,行驶在路上时,钱某想起可能会因此入狱,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掉头回家
B:李某一直猜疑邻居老王和自己媳妇有染,一天晚上他堵在老王平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准备趁老王路过时将其暴打一顿。然而,当晚老王由于加班没有回家,李某等到凌晨三点便悻悻而归
C:孙某与宿舍同学赵某发生过纠纷,一日趁赵某去上课,孙某在饮水机里投下了剧毒氰化物便离开宿舍,妄图毒死赵某。当日,校园里正在举办普法活动,听了法律宣讲之后,孙某迅速跑回宿舍准备把水倒掉。不料赵某当日因为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到了宿舍,等孙某到宿舍后发现赵某已经中毒死亡
D:张某到一户别墅入室行窃,撬开房门之后,正欲行窃之时,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摊血,晕血的他突然就晕倒在地
正确答案:A
解析:犯罪中止的定义要点:①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②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犯罪未遂的定义要点: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②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项,钱某在开车撞死周某之前掉头回家,属于在犯罪实行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属于犯罪中止。
B项,李某没有暴打老王的原因是老王加班没有回家,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C项,因为赵某已经中毒身亡,所以孙某已构成犯罪事实,不属于犯罪中止。
D项,张某没有行窃成功的原因是他看到地上的血而晕倒,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
8、【判断推理】
球员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蜂群
A:
球队 工蜂
B:
球赛 采蜜
C:
领队 蜂王
D:
球场 蜜源
正确答案:A
解析:
代入A项,球员是球队的组成部分,工蜂是蜂群的组成部分,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球员参加球赛,采蜜是蜂群的一种行为,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领队负责带领球员,蜂王负责带领蜂群,但词项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球员在球场上比赛,蜜源是蜂群采蜜的来源,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75题
9、【判断推理】损失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对损失和获得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即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损失敏感效应的是:
A:白捡的2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B:相对于卖掉上涨的股票,投资者更愿意卖掉下跌的股票
C:人们只有在可能赢得20美元时,才会接受可能输掉20美元的赌博
D:当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能说服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损失敏感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
A项,捡到200元、丢失100元,财富的增加和减少并不相等,不符合定义。
B项,卖掉上涨的股票和卖掉下跌的股票,没有体现收益和损失相等,不符合定义。
C项,并未涉及收益和损失给人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不符合定义。
D项,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更能说服人,说明人们对损失比对等量的收益更加敏感,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2题
10、【判断推理】欠税:指纳税人因故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欠税者税务机关除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欠税款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税款的滞纳金。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情况属于欠税的一项是:
A:方利平开有一食品服务小商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账征收。当有大笔买卖时,他就将发票撕下来,将存根联和客户联单独填写数字,客户联按实际发生金额填写,而存根联上一般填写很小的数值
B:某电脑公司在出售个人家用电脑时,如果是私人买电脑,他们就给买主开一张自己印的收据;当买主是某单位或集体时,就开一张正式的发票
C:李霖是一外地来的民工,在给别人打了两年工的基础上,他发现目前装修房屋是个消费热点,于是他就联合了几个民工成立了一个装修队,哪里有人要装修房屋就到哪里干。由于他们是流动的,税务和工商部门很难对他们进行管理,没有办法让他们交纳税款
D:某先生在一次有奖活动中运气非常好,一下中了头奖,奖品是奥迪牌小轿车一辆,他将小汽车以30万元人民币卖掉了,并将售车的款项全部存入了个人的账户
正确答案:C
解析:欠税定义的关键信息:因故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A项,更改票据是恶意逃税的行为,并非不按时缴税,不符合定义。
B项,只开收据不开发票是恶意逃税的行为,并非不按时缴税,不符合定义。
C项,流动着给别人装修,税务和工商部门很难管理,属于因故未按时缴税,符合定义。
D项,将售车的款项全部存在个人账户,并未说明未缴纳税款,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