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文物:出土:鉴定
A:乌龙茶:封装:销售
B:投影仪:切换:播放
C:温度计:显示:测量
D:降落伞:加速:着陆
正确答案:A
解析:出土文物、鉴定文物均为动宾结构的短语,且先出土,后鉴定,二者存在顺承关系。
A项,封装乌龙茶、销售乌龙茶均为动宾结构的短语,且先封装,后销售,二者存在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切换、播放不能与投影仪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用投影仪可以切换、播放影像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显示、测量不能与温度计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用温度计可以测量并显示温度,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加速、着陆不能与降落伞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用降落伞可以避免加速着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87题
2、【判断推理】宗法观念是指伴随着古代中国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基本机构的宗法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观念,强调父权、血亲、家族至上。如今,仍以不同方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宗法观念的表现的是:
A:王某留学回国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后来得知,他的表哥与他同在一个部门工作
B:刘某与孙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并被孙某打伤,刘某回家后带领数十个亲戚到孙某家讨说法
C:张某在镇上开了一家火锅店,因生意红火,他又陆续开了多家分店,并请来了他的大部分亲朋好友打理生意
D:某村农民修订族谱,订立家法族规,修建祠堂和祖坟,祭祀祖先
正确答案:A
解析:宗法观念的定义要点:①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基本机构;②强调父权、血亲、家族至上。
A项,王某进公司前并不知道有亲戚在该公司工作,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B项的带领亲戚,C项的把生意交给亲戚朋友打理,D项的修订族谱、订立家法等,均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4题
3、【判断推理】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过程被称为印象管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印象管理的是:
A:在面试时,考生小李有意附和主考官的言论
B:小赵上课迟到了,向老师道歉,解释迟到原因
C:小周年龄不大就秃顶了,他每次见客户都戴上帽子
D:老孙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正确答案:D
解析:印象管理定义的关键信息: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
A项,小李有意附和主考官的言论,是为了让考官对自己形成一个好的印象,符合定义。
B项,小赵向老师道歉并解释迟到原因,是为了不给老师留下坏印象,符合定义。
C项,小周每次见客户都戴上帽子,是为了给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符合定义。
D项,老孙努力工作没有体现出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0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4、【判断推理】诊断:疾病:仪器
A:考查:知识:试题
B:尺子:丈量:长度
C:提高:学习:素质
D:工作:生活:丰富
正确答案:A
解析:用仪器诊断是否患有疾病。
A项,用试题考查是否掌握知识,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用尺子丈量长度,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通过学习可以提高素质,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工作使生活变得充实,而不是丰富,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5、【判断推理】快递来了不敢开门,查水表的不让进屋,买肉时总用手按按看肉里有没有注水,去超市买牛奶面包看不清保质期绝不会轻易埋单……怀疑一切似乎成了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心理共识,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这导致政府、专家及媒体等公信力严重受损。一项权威调查表明,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度下降,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
根据上述调查的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社会上多数人认为社会上少数人可信
B:社会上少数人认为社会上多数人不可信
C:社会上有人不认为社会上少数人可信
D:社会上有人不认为社会上多数人可信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可知其他被调查者并不认为如此,即其他被调查者不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无法由题干结论得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4题
6、【判断推理】窝藏、包庇罪是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窝藏、包庇罪的是:
A:某人开了一家洗头店,为暗娼提供场所卖淫,并从中抽取场地费
B:张某的丈夫在自己家里与前来挑衅的刘某斗殴,失手将刘某打死,为了帮助丈夫逃避法律的责罚,张某和丈夫一起把刘某的尸体以及凶器埋在后院里
C:秦某撺掇李某去一富人家里行窃,等到李某得手之后,秦某负责把李某安全运送到一个偏远山村,并把这些赃物卖出去,他们二人平分赃款
D:王某的哥哥来王某家探亲,王某热情地招待了他几天,临走王某哥哥还跟王某借了5万元,说是要到外省做生意。等他哥哥走了几天之后,公安机关到王某家侦查,说他哥哥十几天前刚刚杀人潜逃
正确答案:B
解析:窝藏、包庇罪的定义要点:①非共同犯罪人;②明知他人犯罪;③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
A项,该人为暗娼提供卖淫场所并抽取场地费,属于共同犯罪人,不符合要点①。
B项,张某的丈夫将刘某打死,张某并不是共同犯罪人,符合要点①;张某在明知丈夫犯罪的情况下,与丈夫一起将刘某的尸体以及凶器埋在后院,符合要点②③。
C项,秦某与李某平分赃款,秦某属于共同犯罪人,不符合要点①。
D项,王某为哥哥提供财物,但王某并不知道哥哥犯罪,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7、【判断推理】回避是指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这种做法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回避情况的是:
A:甲、乙、丙三兄弟因争夺遗产而诉至法院,法院调解后,乙、丙提出,该院刘审判员是甲的妻兄,而刘审判员与本案张审判员是朋友。乙和丙提出应让张审判员回避
B:甲与乙打架,甲将乙打成重伤。负责侦查这个案件的公安干警是甲的舅舅,他一向公正无私,为人所称道。但乙的亲属还是要求甲的舅舅回避
C:甲误伤乙,诉到法院,一审判决甲有期徒刑2年,甲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受理后,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书记员是刚调来的,他在该案一审时为受害人作过证。甲向法院提出这个书记员应当回避
D:甲与乙因合同纠纷诉讼到法院,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审判员是甲的堂兄。乙方提出该审判员应当回避
正确答案:A
解析:回避的定义要点:①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这种做法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
A项,刘审判员与案件并没有直接关系,张审判长与案件亲属也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司法人员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不符合要点①。
B项,公安干警是甲的舅舅,存在亲属关系,符合定义。
C项,书记员为受害人作过证,存在特殊关系,符合定义。
D项,审判员是甲的堂兄,存在亲属关系,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0题
8、【判断推理】茶水:咖啡:饮品
A:误解:曲解:理解
B:谎言:谗言:言论
C:考试:考核:考验
D:晋商:徽商:商人
正确答案:D
解析:茶水和咖啡是并列关系,都属于饮品。
A项,误解和曲解都是产生了不正确的理解,二者为近义关系,和理解为反义关系。
B项,谎言是不真实的话,谗言是诽谤或者挑拨离间的话,二者为交叉关系。
C项,考试和考核都是一种测评形式,具有“考验”的目的,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晋商和徽商是并列关系,都属于商人,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想象是指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按照想象是否受意志控制,可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的特点是把各种印象和信息离奇、突然、有时是无意义地组合在一起。随意想象是把各种印象和信息自觉控制、有目的、经过意志的努力呈现出需要的场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随意想象的是:
A:小王面对设计图,憧憬着公司新大楼竣工后的样子
B:张三接到录取通知,想到自己实现了目标,很兴奋
C:小李昨天晚上睡觉时,梦到了儿时一起嬉戏的伙伴
D:小陈的父亲看着照片回忆起当年上山下乡时的场景
正确答案:A
解析:随意想象的定义要点:①把各种印象和信息;②自觉控制、有目的、经过意志的努力;③呈现出需要的场景。
A项,设计图属于信息,大楼竣工后的样子属于呈现出需要的场景,而小王的憧憬属于自觉控制、有目的、经过意志的努力,符合定义。
B项,想到自己实现了目标没有体现呈现出需要的场景,不符合要点③。
C项,做梦属于无意识的活动,没有体现出自觉控制、有目的、经过意志的努力,不符合要点②。
D项,回忆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不属于想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2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10、【判断推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而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A:萧红上大学走后,其父母为其保管所收集的邮票
B:韩建外出旅游,邻居王大妈帮她修缮房屋
C:王新带侄子去游泳,侄子落水呼救,王新将他救上来
D:某居民楼下水道被堵,物业管理处派人前去疏通
正确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的定义要点:①没有法律上的义务;②管理他人事务。
A项,萧红父母为萧红保管邮票是法律上的义务,不符合要点①。
B项,韩建的邻居王大妈帮她修缮房屋,是在没有法律义务的情况下管理他人事务,符合定义。
C项,王新带侄子去游泳,救起落水的侄子,是有法律上的义务的,不符合要点①。
D项,疏通下水道是物业公司的义务,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