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323

发布时间:2023-03-11 5:42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有人担心由于蚊子叮咬了HIV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HIV在人际间传播,但研究人员指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是:

A:HIV感染的人血液中并不总是拥有高水平的HIV病毒

B:蚊子叮咬HIV感染的人后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

C:蚊子通过食管吸入血液,这种血液的吸入总是单向的

D:孩子容易被蚊子叮咬,但他们身上极少发生HIV感染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研究人员指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即担心蚊子叮咬了HIV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HIV在人际间传播是大可不必的。
A项,HIV病毒水平的高低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无法证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法支持。
C项,蚊子吸血总是单向的,说明蚊子根本不会把上一个被叮咬的人的血液注入下一个被叮咬的人体内,因此也就不会传染HIV病毒,加强了题干观点,可以支持。
D项,孩子是否容易被叮咬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6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2、【判断推理】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①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②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③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④农民工子弟→非本市户籍。
A项,结合②④可得,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推出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排除。
B项,结合①④可得,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得出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排除。
C项,题干中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进行换位推理可得,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正确。
D项,题干推理③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是为真时,无法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1题

3、【判断推理】某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称,在2.8亿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龟是现代乌龟的祖先,它们是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当时,为了躲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时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撑,从而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由此可知,乌龟有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善于挖洞的某些习性

B:只有挖洞才能从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幸存

C:龟壳是由乌龟的肋骨逐渐加宽后进化而来的

D:正南龟前肢足够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龟壳保护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通过“乌龟为保证前肢的挖掘动作足够有力,身体需要稳定的支撑,导致了肋骨不断加宽”得出“乌龟有壳是为了向地下挖洞”的结论。题干的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即题干结论的成立需要在“乌龟肋骨不断加宽”与“乌龟有壳”之间建立联系,C项指出龟壳就是由乌龟加宽的肋骨进化来的,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的前提。A项的现代乌龟继承了正南龟挖洞的习性、B项的只有挖洞才能幸存和D项的正南龟不需要龟壳保护,均不是题干论证成立所需的前提,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0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13题

4、【判断推理】网上购物:现金

A:高速铁路:钢铁

B:网络歌曲:光盘

C:电子政务:公文

D:电脑游戏:软件

正确答案:B

解析:网上购物不需要现金,且现金是一种支付工具。
A项,钢铁是高速铁路的原材料,建造高速铁路一定需要钢铁,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网络歌曲不需要光盘,且光盘是一种存储工具,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电子政务不需要公文,但公文是一种书面材料,而非工具,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电脑游戏需要用到软件,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5、【判断推理】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据。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通过计算得出,中位数通过排序得出,众数是通过计数得出的

B:个别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不明显,对众数和中位数的影响则较大

C:平均数说明的是整体的平均水平,中位数说明的是生活中的中等水平

D: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的评选,一般都与众数有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众数的定义要点:出现次数最多;平均数的定义要点: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中位数的定义要点: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数据。
A项,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份数得出的数量,需要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需要进行排序才能得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据,需要进行计数才能得到,该说法正确。
B项,个别极端数据,也就是过大的数或者过小的数,这类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是明显的;而众数是根据数的出现次数得出的数据,中位数是根据大小顺序得出的数据,极端数据对其并无影响,该说法错误。
C项,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可以说明整体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指的是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生活中的中等水平,该说法正确。
D项,日常生活中“最佳”“最受欢迎”的评选,通常是得票数最多的人,即这些人在评选计票中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符合“众数”定义,该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4题

6、【判断推理】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公务员交流的是:

A:公务员小王到某外资企业任职

B:公务员小张从综合处调入财务处工作

C:公务员小李从中央机关到某市去挂职锻炼

D:公务员小赵从政府某局到某地红十字会任职

正确答案:A

解析:公务员交流定义的关键信息:公务员队伍内部或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A项,外资企业不在公务员交流范围内,不属于公务员交流。
B项,小张从综合处调入财务处工作,属于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交流,符合定义。
C项,小李从中央机关到某市去挂职锻炼,属于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交流,符合定义。
D项,小赵从政府某局到某地红十字会任职,属于公务员到民间团体的交流,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9题

7、【判断推理】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专家表示,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不能简单解释为社会风气不好,一方面与原来整体离婚率水平比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观点?

A:据统计,在众多的离婚者中,年轻人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

B:统计显示,男女地位平等、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我国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C:2015年我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其后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厦门等城市

D: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除了社会风气的影响,还牵涉人的情感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专家的观点为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包括两方面:①原来整体离婚率水平较低;②社会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
A项,离婚者中年轻人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并未指出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无法支持专家观点,排除。
B项,指出男女平等、个人意识的觉醒导致我国离婚率上升,男女平等、个人意识的觉醒就属于社会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支持了专家提出的第二个原因,能够支持专家的观点。
C项,2015年我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排名,并未指出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无法支持专家的观点,排除。
D项,指出离婚率上升除了社会风气的影响,还牵涉人的情感因素,提出了与专家观点不同的另一个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5题

8、【判断推理】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4的人口吸烟,此外,中国还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控烟迫在眉睫。然而,一方面吸烟者个人在肉体和精神上对烟草存在依赖;另一方面国家税收也部分依赖于烟草产业。如果一下子消灭烟草,不仅吸烟者会有戒断症状,就连国家和各级地方的经济状况也都会出现“戒断症状”。所以,控烟在我国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论断?

A: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

B:对吸烟者如果没有慢慢引导和鼓励戒烟的过程,吸烟者戒烟后有极高概率再次吸烟

C:从1982年到2012年,我国烟草行业利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

D:当前实行全面禁烟执行难度大、成本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从吸烟者个人和国家税收两方面论述了“控烟在我国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
A项说的是吸烟的危害,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如果不慢慢引导吸烟者,即使戒烟了也会再次吸烟,说明控烟确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说的是我国烟草行业利税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表明如果一下子消灭烟草可能会对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影响,也支持了题干观点。
D项指出了实行全面禁烟的难度,能够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2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2题

9、【判断推理】文化是活的生命。持久的生命力有赖于其影响力,而社会大众的喜爱是构成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以推出:

A:受到大众喜爱的文化就会有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B:不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没有持久的生命力

C:文化没有影响力就不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

D:只有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才可能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推理关系:持久的生命力⇒影响力⇒社会大众的喜爱。     
A项,肯后不能推肯前,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B项,否后可以推否前,是正确的推理,保留。   
C项,否前不能推否后,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D项,肯后不能推肯前,是无效的推理,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10、【判断推理】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造设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设施农业?

A:坝上养羊业由传统养羊向科学养羊转变,变传统放牧散养为围栏圈养

B:入春以来,我省北部及山区大部分县农民利用塑料薄膜覆盖点种玉米

C:保定顺平县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草莓,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吃上鲜果

D:我省环首都有关县市发挥水利基础设施作用,种植蔬菜供应北京市场

正确答案:A

解析:设施农业的定义要点:①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②植物。
A项,围栏圈养明显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设施农业。
B项,用塑料薄膜覆盖点种玉米,符合设施农业的定义。
C项,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符合设施农业的定义。
D项,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种植蔬菜,符合设施农业的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