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瓮牖绳枢:粗茶淡饭:清寒
A:叠床架屋:衣锦食肉:奢华
B:箪食瓢饮:曲肱饮水:简朴
C:轻车熟路:霜行草宿:轻松
D:金盆洗手:金屋藏娇:阔绰
正确答案:B
解析:瓮牖绳枢比喻贫穷人家,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二者都可用于形容清寒。
A项,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不可以形容奢华,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曲肱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二者均用于形容简朴,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霜行草宿形容奔波劳苦,霜行草宿不可以形容轻松,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金盆洗手原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金屋藏娇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纳妾。二者都不可以形容阔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9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03题
2、【判断推理】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按照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说法,“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难的事情”;另一位西班牙哲学家乔洛·商塔亚纳认为,“友谊几乎都是一颗心的一部分与另一颗心的一部分之结合,人们只能是局部的朋友”。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则下列一定为真的是:
A: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B: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最重要途径
C:好人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局部的友谊
D:坏人与坏人之间一定不会存在友谊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题干中说“终生不渝的友谊是最难的事情”,但“最难的事情”并不等同于“最为宝贵的财富”,该项偷换概念,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中说“友谊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而非“最重要途径”,该项过度推断,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中说“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而非好人之间一定存在友谊,该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题干中说“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说明坏人之间不存在友谊,该项说法正确,能够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5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6题
3、【判断推理】正当防卫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行为正在进行时,防卫人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正当防卫?
A:甲梦到乙追杀自己,醒后便认定乙欲杀自己,从家中拿一把菜刀直奔乙家中将乙殴伤
B:甲乙二人互相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因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
C:刘某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骑摩托车,因技术不佳而将张某撞伤。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D:某晚刘某恰碰到一个歹徒抢劫一位妇女的钱包,于是刘某急忙捡起一块砖头扔过去,不巧砸到妇女头上而导致妇女脑部瘫痪
正确答案:B
解析:正当防卫的定义要点:①不法行为进行时;②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A项,甲因梦到乙追杀自己,然后将乙殴伤,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乙在被甲追打的时候用棍棒将甲打伤,符合要点①②,是正当防卫。
C项,刘某骑车将张某撞伤致死,也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刘某打伤的是被抢劫的妇女,而不是不法侵害者本人,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4、【判断推理】边际效应: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边际效应的是:
A:洪某下海创业,第一年赚了六十万,第二年赚了二十万,第三年赔了钱
B:程某第一次带孩子逛博物馆时孩子非常好奇,第二次去的时候孩子还是很开心,但是第五、六次去的时候,孩子就有点厌倦的感觉了
C:郭某是资深集邮爱好者,前天终于集齐了他那套宝贝邮票的最后一张,那兴奋劲儿简直比抱孙子还要开心
D:范某请朋友吃饭,酒一瓶一瓶下去,越喝越高兴,越喝越香
正确答案:B
解析:边际效应的定义要点:①消费者;②单位效用逐渐递减。
A项,洪某下海创业,不属于消费者,不符合要点①。
B项,程某的孩子在多次去博物馆的过程中对博物馆的兴趣降低了,符合定义。
C项,郭某集齐一套邮票后十分兴奋,不符合要点②。
D项,范某请朋友吃饭,酒越喝越高兴,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
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三人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只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A:是甲做的好事
B:是乙做的好事
C:是丙做的好事
D:是丁做的好事
正确答案:B
解析:乙和丁的话是同样的,假设两人的话符合实际,则甲和丙说的话都为假。由甲的话为假推出是甲做的,由丙的话为假推出不是甲做的,相互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乙和丁的话都为假,则甲和丙的话为真,由此推出好事是乙做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6、【判断推理】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只有人民支持和参与,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B: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C:如果人民踊跃投身改革,则说明形成了广泛共识
D:如果没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人民就不会积极支持改革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为:①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②人民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
A项,推理关系为:改革取得成功→人民支持和参与。根据①否定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该项推理正确,可以得出。
B项,推理关系为: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而题干中说的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即这两个半句是并列的,不具有推出关系,该项错误,不能由题干得出。
C项,推理关系为:人民踊跃投身改革→形成了广泛共识。而题干推理中②的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该项只肯定了联言命题的一个肢命题,不能肯定②的整个前件,因此不能推出肯定的后件,该项错误,不能由题干得出。
D项,推理关系为:没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人民不会积极支持改革。否定了②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不会积极支持改革或不会踊跃投身改革,题干推理中②的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否定其前件并不能确定否定联言命题哪个肢命题,“不会积极支持改革”只是一种可能,不能由题干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1题
7、【判断推理】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尽量购买简装物品,减少包装浪费
B: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
C: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
D:购买低耗能的电器,减少用电开支
正确答案:C
解析:绿色消费定义的关键信息: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
A项,尽量购买简装物品,减少包装浪费,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B项,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C项,吃原生态珍稀野味,不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不符合定义。
D项,购买低耗能电器,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6题
8、【判断推理】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些专家建议,应把燃树发电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他们认为,树木比煤、天然气更具有“碳中性”,砍树燃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将会被在原地再次生长的树木吸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砍树之后及时栽树,新生的树木就会再次吸收空气中的碳,形成稳定的碳循环
B:燃树发电的政策建议一旦实施,可能会导致乱砍滥伐,加剧全球生态环境危机
C:碳循环的计算比较复杂,砍树燃树释放的碳与栽树重新吸收的碳可能并不相等
D:砍树燃树排放的碳要等到新栽树苗长大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时间上存在滞后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论点:应把燃树发电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论据:砍树燃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将会被在原地再次生长的树木吸收。
A项,新生的树木再次吸收空气中的碳,形成稳定的碳循环,通过补充论据的形式,支持了专家的观点。
B项,燃树发电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乱砍滥伐,加剧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通过削弱论点的形式,质疑了专家的观点。
C项,重新吸收的碳可能并不相等,但并不能确定谁多谁少,质疑力度有限。
D项,虽然时间上有滞后性,但依旧能完全吸收,支持了专家论点,不能质疑。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6题
9、【判断推理】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A: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论据:研究人员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的有毒元素含量比现代陆生动物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
A项,说明恐龙骨骼化石中的有毒元素含量高可能是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形成的,即恐龙不一定是死于慢性中毒,削弱了题干结论,可以质疑。
B项,恐龙化石内含有解毒元素,说明恐龙中毒后可能被解毒,那么恐龙不一定是死于慢性中毒,削弱了题干结论,可以质疑。
C项,直接说明这些恐龙属于自然死亡,而不是死于慢性中毒,削弱了题干结论,可以质疑。
D项,植物化石内有毒元素含量的多少与恐龙是否死于中毒无明显关系,属于无关项,不能质疑。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3题
10、【判断推理】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然而,我们常常由于想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做出很多不理性的决策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沉没成本效应的是:
A:小明一年前借给朋友一万元钱,但由于朋友破产无力偿还,所以决定不要了
B:小王花20元钱买了一瓶汽水,发现很难喝,想扔掉,但是考虑到那么贵又退不了就强忍着喝光了
C:小赵认为和女朋友都在一起8年了,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决定不分手
D:妈妈花2000元买了一架电子琴,可孩子根本没兴趣,于是妈妈决定以每月500元的价格请家教,理由是:“要不这个琴就浪费了!”
正确答案:A
解析:沉没成本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避免沉没成本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A项,朋友破产无力偿还欠自己的钱,所以决定不要了,并非不理性的决策,不符合定义。
B项,买汽水的钱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强忍着把难喝的汽水喝光,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C项,和女朋友在一起的8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决定不分手,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D项,买电子琴的钱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花钱请家教,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3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