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320

发布时间:2023-03-10 22:19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升迁之意的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B: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公将黜太子申生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A项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B项中“谪”,意为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C项“迁客骚人”泛指失意的文人,没有升迁之意。D项的“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的意思。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削弱一部分人获取利益的权利和机会。这就难免使深化改革举措引起反弹,产生阻力。然而,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勇往直前。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改革已进入关键时间

B:既得利益者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因素

C: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D:深化改革就要去触动利益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从而引发阻力。然后以“然而”转折,说明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勇往直前。由此可知,文段说的是克服阻力深化改革的问题,选项中围绕“深化改革”展开的只有D,故当选。
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C项“本质”这一说法无法得出,且不是论述重点。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3、【言语理解】一位思想家,不管多么伟大,本质上都只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一点,古今中外________。所以,今天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予以扬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完全用不着________,也用不着大张旗鼓地批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出一辙 断章取义

B:大同小异 喧宾夺主

C:概莫能外 大惊小怪

D:一视同仁 小题大做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是对“思想家……本质上都只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一观点的肯定。“一视同仁”表示对人同样看待,其对象为“人”,排除D。
第二空,对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此处强调的是不用觉得奇怪。“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两词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B。“大惊小怪”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5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8题

4、【言语理解】现代科学表明,“中风”是难以预料的,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应当切切牢记,当您睡觉醒来时,头脑千万不要晃动,身体要保持原来的姿势,闭目养神3分钟后再下床,这样脑部就不再缺氧缺血了,一切都与醒时正常人一样,用这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疗法,可以防中风、猝死于未然。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睡觉醒来时闭目养神3分钟可以预防“中风”

B:“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C:“中风”是难以预防的

D:预防“中风”关键是让脑部不再缺氧缺血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是提到“中风”是难以预料的,然后给出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疗法,即“睡觉醒来时闭目养神3分钟”,由此帮助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在睡觉醒来后脑部不再缺氧缺血,从而防中风、猝死于未然。文段是“提出问题+给出对策”的结构,对策是文段重点。B、C、D三项均未提到文段给出的对策,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C:蜡没有达到普遍使用

D:蜡燃烧时间不长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可知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故排除C项。由文段第二句话中“燃烧时间也更长”可以将D项排除。根据末句“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可知B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
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
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①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⑥①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叙事逻辑,应从“生态”大概念引入到“生态红线”小概念上,故开头顺序应为⑤②,排除A、B。由①句“因此”可知,此句是对生态红线问题的结论性陈述,应放在段尾作总结,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3题

7、【言语理解】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B:剖析权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会危机

C: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

D: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的深痛剖析难以进入法律层面,因此转而定型为一种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的“代偿”方式。然后说明了在这一背景下,唐朝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蓬勃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便是咏史诗这一文学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问题,D项表述正确。A、B两项与此不相关,排除。C项未突出“咏史”这一主题,且“唐代诗人”的范畴过大,文段末句点明的是“中晚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8、【言语理解】①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②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地
③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
④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
⑤也是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面临的十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⑥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
⑦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全国退化草地达1.05亿公顷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⑤⑥④⑦

B:⑥⑤⑦②④③①   

C:⑥⑤③①②⑦④

D:①②⑥⑤④⑦③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阐述土地荒漠化问题,其顺序为:问题的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根据这一顺序,从题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⑥⑤——③——①②⑦④。注意在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的排序中先是农业方面,然后才是畜牧业方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近年来,“文化+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A: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B: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C: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D: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后文的“从……到……,从……到……,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是对“化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即“化学反应”主要指的是科学对文化的促进作用,D项概括准确。
文段未涉及文化对科技的影响,A项的“相辅相成”、C项的“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均过度推断,排除。
B项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是“化学反应”的其中一个表现,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中华文明在五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以德治为主的“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念,这个理念深深________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以至于我们见到任何恃强凌弱、不讲道义的情况都极其反感。因此,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很强的________,因为它是由同一的理念凝聚起来的,而不是由武力和强迫________在一起的,因而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遇到危机时,一次次重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浸润 韧性 拼凑

B:嵌入 感召力 缝合

C:扎根 黏性 连缀

D:植入 延续性 对接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入手不易排除,先看第二空。由“因而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遇到危机时,一次次重生”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华文明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在遇到危机后一次次重生,得以延续。故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示有生命力、可以延续之意。“感召力”指感化和召唤的力量。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B。“黏性”表示能把一种东西附着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C。
再看第三空,由“是……而不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与“凝聚”构成相反相对关系。“拼凑”指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对接”泛指互相衔接,互相联系起来。两词相比,“拼凑”填入更能体现连接的松散,与“凝聚”意思相反,排除D。
验证第一空,“浸润”指渐渐渗入,滋润。其用来表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念深入人心,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