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311

发布时间:2023-03-09 9:51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依据有1200多个,每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要下发100多个新的政策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已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它们都真正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就会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
因此应该:

A:继续制定更多的法律政策

B:努力去实施和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C:减少新法律的制定

D:加强法律工作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先说“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已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又说“如果它们都真正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就会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显然可以推出应该努力去实施和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法律的制定,A、C、D三项都无法推出。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据某项调查,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出车祸的概率比新手司机还要高,因为他们经常出于对驾驶技术的自信而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则以下________项最适合作为上文论述的推论。

A:新手司机的驾驶技术低于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

B:对驾驶技术没有自信的司机会仔细观察路况

C:没有仔细观察路况是导致车祸的一个主要原因

D:驾驶技术高的司机不容易出车祸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方式: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对驾驶技术自信→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出车祸概率比新手高。
A项,题干中未涉及对司机驾驶技术高低的描述,无法推出。
B项,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无法推出。
C项,由于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对驾驶技术自信而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从而导致发生车祸,因此,没有仔细观察路况是导致车祸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中未涉及司机驾驶技术高低与车祸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一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存在正反两面:其浓度的升高一方面能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土壤碳储量,形成土壤的固碳效应,这是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温室效应,这是负面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还是负面作用居多。
下列(       )项能够对题干中的结论起到解释的作用。

A:二氧化碳形成的土壤固碳效应比温室效应更重要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其含量增多对植物有好处

C: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好是坏关键看人类如何加以利用

D:根据观测数据,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抵消并超过了固碳效应

正确答案:D

解析:论点: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负面作用居多。
A项,土壤固碳效应比温室效应更重要,说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正面作用居多,质疑了题干结论。
B项,只说明了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无法解释为什么其在大气中负面作用居多。
C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好是坏关键是人类如何加以利用,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其在大气中负面作用居多。
D项,直接说明温室效应抵消并超过了固碳效应,说明了其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解释了为什么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负面作用居多。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8题

4、【判断推理】

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协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政协议的是:

A:

某县自然资源局与某矿业公司签订矿业权出让协议

B:

某区人民政府与王某签订政府保障性住房租赁协议

C:

县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人某教育局签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D:

某市公安机关和某市交通管理部门签订关于联合整治超限超载专项行动合作协议

正确答案:D

解析:

行政协议的定义要点:①行政机关;②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③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A项,某县自然资源局与某矿业公司签订矿业权出让协议,属于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而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符合定义。

B项,某区人民政府与王某签订政府保障性住房租赁协议,属于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而与公民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符合定义。

C项,县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人某教育局签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属于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而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符合定义。

D项,某市公安机关和某市交通管理部门签订关于联合整治超限超载专项行动合作协议,不属于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5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7题

5、【判断推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不是圣贤,所以,我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以下除哪项外,均与题干的论证结构相似?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灵灵是人,所以,张灵灵也不是完美的

B:无知者无畏。小张见多识广,所以,他做事谨小慎微

C:志不强者智不达。曹芳意志不坚定,所以,曹芳不能充分发挥她的智慧

D:狭路相逢勇者胜。苏梅是勇者,所以,她最终会取得胜利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非圣贤)→B(会犯错),C(我)是A(非圣贤),所以C(我)是B(会犯错),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
A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人)→B(不完美),C(张灵灵)是A(人),所以C(张灵灵)是B(不完美),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B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无知者)→B(无畏),C(小张)不是A(无知者),所以C(小张)不是B(无畏),否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否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不一致。
C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志不强者)→B(智不达),C(曹芳)是A(志不强者),所以C(曹芳)是B(智不达),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D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勇者)→B(胜利),C(苏梅)是A(勇者),所以C(苏梅)是B(胜利),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8题

6、【判断推理】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下列各项中,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原始次生林中的各种林木、植物和动物

B:农田中的阳光、土壤、各类植物和动物

C:草原牧场里的放牧人、旅游团队和游客

D:池塘中的微生物、水藻、小鱼类和虾类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定义要点: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A项,只是各种林木、植物和动物,没有无机环境,不属于生态系统。
B项,农田中的阳光、土壤、各类植物和动物,能够构成生态系统。
C项,草原牧场里的放牧人、旅游团队和游客只有人类,显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D项,池塘中的微生物、水藻、小鱼类和虾类也没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7、【判断推理】本科:学历

A:品德:教育

B:家庭:婚姻

C:校长:职务

D:恋人:爱情

正确答案:C

解析:本科是一种学历。
A项,品德是教育的内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通过婚姻组成家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校长是一种职务,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恋人靠爱情结合在一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6题

8、【判断推理】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

A:就业压力增大

B:市民住房紧张

C:市民出行交通拥堵

D:城市经济实力下降

正确答案:D

解析:城市病的具体表现: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A项“就业压力增大”、B项“市民住房紧张”、C项“出行交通拥堵”都是人口过于集中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而D项“经济实力下降”并非人口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不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9、【判断推理】英国剑桥大学专家称,早期人类的大脑比现代人类更大,而且现代人类比早期人类身材矮小10%。这项研究颠覆了此前的理论——现代人类伴随着进化变得更高、更强壮。科学家称,这种人类进化衰减性出现在过去一万年左右,很可能是由于农业的出现导致的,农业耕作出现之后,人类受限于食物种类的减少以及疾病的蔓延,所以出现了进化衰减现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研究人员的假设?

A:据研究,人类大规模农业耕作出现在5000年前

B:一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人身材和现代人类差不多

C: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食物种类远多于一万年前

D:早期人类患病没有办法医治,身残体弱者在进化中均遭到淘汰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认为人类的衰减可能是由于农业的出现导致的,农业耕作后,人类受限于食物种类的减少以及疾病的蔓延,所以出现了进化衰减的现象。
A项,指出人类大规模农业耕作出现在5000年前,而人类进化衰减性出现在过去一万年左右,两者的时间不一致,说明人类进化衰减性并非农业的出现导致的,削弱了研究人员的假设,排除。
B项,指出一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人身材和现代人类差不多,但那时居住在非洲的人仅是早期人类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早期人类,无法据此确定人类是否出现了进化衰减现象,不能削弱研究人员的假设。
C项,指出人类的食物种类远多于一万年前,说明农业耕作后人类并没有受限于食物种类的减少,因此进化衰减现象与农业无关,削弱了研究人员的假设,排除。
D项,指出早期人类中身残体弱者在进化中遭到淘汰,说明现代人类比早期人类强壮,并没有出现进化衰减现象,削弱了研究人员的假设,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10、【判断推理】电动车:摩托车:救护车

A: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

B: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

C:天鹅绒:清洁绒:法兰绒

D:联谊部:俱乐部:文学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顺序是按自身特性命名、按音译命名、按功能命名。  
A项,羽毛球不是按功能命名,与题干关系不符。  
B项,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的命名方式与题干相同。  
C项,清洁绒是按功能命名,法兰绒是音译命名,顺序错误。  
D项,文学部不是按功能命名,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