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乌比冈湖效应是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乌比冈湖效应的是:
A:94%的人认为,他们的幽默感高出普通人的平均水平
B:80%的司机认为,他们比一般的司机驾驶技术更加娴熟
C:某心理学家安排了一个演员做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90%的听众认为其演讲非常具有启发性
D:某作家在描述其家乡小镇的乡亲时说,所有的女人都很好强,所有的孩子都不同凡响
正确答案:C
解析:乌比冈湖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
A项,94%的人认为自己的幽默感高于普通人,而实际上普通人占大多数,可见有人给自己的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符合定义。
B项,80%的司机认为自己比一般的司机驾驶技术更加娴熟,而实际上一般的司机占大多数,可见有司机给自己打分高于实际水平,符合定义。
C项,90%的听众认为其演讲非常具有启发性,但并非是自己给自己打分,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作家用绝对的表述,体现自己乡邻的优点,体现了给自己的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判断推理】甲专家针对我国国内的煤炭市场结构已经供大于求的局面,提出:“要么限产以保价,要么降价。”乙说:“我不同意”。
如果乙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么以下哪项断定,乙在逻辑上必须同意?
A:限产来保价但不降价
B:如果既不限产来保价也不降价不行的话,就必须既限产又降价
C:既限产又降价
D:降价但不限产来保价
正确答案:B
解析:甲的话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乙不同意,那么乙的观点为甲命题的负命题,即“非A且非B”或“A且B”。
A项,可翻译为:A且非B,不是甲命题的负命题。
B项,可翻译为:非A且非B或A且B,是甲命题的负命题。
C项,可翻译为:A且B,是甲命题的负命题的一部分。
D项,可翻译为:B且非A,不是甲命题的负命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2题
3、【判断推理】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利益。稀土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也在现有的各种食物中广泛存在。目前,科学界关于稀土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很欠缺,国际权威机构迄今为止并没有对稀土的危害性做出评估,更没有设立所谓“安全摄入标准”。近年来,我国对稻谷、玉米、小麦、茶叶等食物中的稀土限量标准做出统一标准,均为2.0毫克/千克。有专家据此认为,这些标准的制定并不都是合理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目前,我国的稻谷、玉米、小麦中的稀土含量一般都低于2.0毫克/千克
B:茶叶中的稀土只有大约25%会进入茶水中,而一个人每天食用的茶叶量要远远小于粮食
C:中国先于国际权威机构制定食物中稀土的“安全摄入标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D: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又是世界上唯一制定了茶叶稀土限量标准的国家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专家的观点:我国对稻谷、玉米、小麦、茶叶等食物中的稀土限量标准做出统一标准并不都是合理的。
A项,指出我国的稻谷、玉米、小麦中的稀土含量一般都低于2.0毫克/千克,均符合标准,并不能说明这些标准不合理,无法支持专家的观点。
B项,指出茶叶中的稀土只有约25%会进入茶水,且人每天食用茶叶量要远小于粮食,因此将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和茶叶的稀土限量标准制定统一标准未必合理,支持了专家的观点。
C项,并未说明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否合理,无法支持专家的观点。
D项,并未说明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否合理,无法支持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1题
4、【判断推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新生儿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对某些图形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上述测试结果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新生儿可以区别圆形和方形
B: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随学习不断提高
C: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D: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大多数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新生儿对某些图形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
A项,题干未涉及新生儿对于具体图形的辨别,不一定为真。
B项,题干未涉及识别能力随学习不断提高,不一定为真。
C项,指出人类的识别能力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意味着人类的某些识别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与题意相符,可以推出。
D项,题干未涉及识别能力是如何获得的,不一定为真。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5、【判断推理】报销:凭据:发票
A:平衡:支出:消费
B:乘车:凭证:车票
C:辩护:律师:法律
D:观赏:电影:门票
正确答案:B
解析:发票是报销的凭据。
A项,不能说消费是平衡的支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车票是乘车的凭证,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律师运用法律进行辩护,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观赏电影,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门票与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6、【判断推理】
专家发现,传播疟疾的蚊子被人的气味分子吸引,抗击疟疾的设备负责消除空气中的人体气味,在人体周围制造一个范围为2平方米的电场,让气味分子掉落在地上。这样,传播疟疾的蚊子就找不到它们的猎物了,因为它们在没有气味的空间中会迷失方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科学家已成功研发出吸引疟疾蚊子的芳香物质,可直接引诱和杀死这些蚊子
B:
现有实验已证实,传播疟疾的蚊子对疟疾患者散发出的人体气味特别感兴趣
C:
传播疟疾的蚊子必须长时间大量吸食血液才能获得繁殖的能量
D:
带疟疾病毒的蚊子无法嗅到人体气味,就会拒绝进食直至死亡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论据:传播疟疾的蚊子在没有气味的空间中会迷失方向,并因此找不到猎物。题干观点:可以通过消除人体气味来抗击疟疾。
A项,指出科学家已成功研发出吸引疟疾蚊子的芳香物质,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传播疟疾的蚊子对疟疾患者散发出的人体气味特别感兴趣,但据此并不能得知是否可以通过消除人体气味来抗击疟疾,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指出传播疟疾的蚊子必须长时间大量吸食血液才能获得繁殖的能量,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如果无法嗅到人体气味,就会拒绝进食直至死亡,说明消除人体气味后,带疟疾病毒的蚊子就无法传播病毒,从而达到抗击疟疾的目的,可以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
7、【判断推理】圈套:陷阱
A:寡人:殿下
B:文化:文明
C:鸳鸯:蝴蝶
D:高楼:大厦
正确答案:D
解析:圈套和陷阱为同义词。
A项,寡人为自称,殿下为他称。
B项,文化和文明并非同义关系。
C项,鸳鸯和蝴蝶是并列关系。
D项,高楼和大厦为同义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一项研究发现,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那些单一毛色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研究显示,拥有多样色彩的鸟类更容易求偶成功,从而在繁殖季节的交配频率更高
B:实验表明,色彩多而鲜艳的鸟类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容易面临生存压力
C:研究发现,拥有不止一种色彩的鸟类能迅速地进化成新物种,这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生存
D:生物学研究证实,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通常在生理学和行为学上都有差异,因此它们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少选择群居生活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那些单一毛色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A项,指出拥有多样色彩的鸟类在繁殖季节的交配频率更高,无法说明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色彩多而鲜艳的鸟类更容易面临生存压力,说明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强,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C项,指出拥有不止一种色彩的鸟类能在更广阔的的环境中生存,说明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指出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比单一色彩的鸟类更少选择群居生活,无法说明羽毛色彩丰富的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 ) 之于 收入 相当于 削减 之于 ( )
A:劳动 节俭
B:丰厚 幅度
C:收获 截断
D:增加 开支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劳动能够获得收入,削减并不能获得节俭。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收入丰厚构成主谓结构的短语,但幅度削减并不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收入属于收获,削减和截断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增加收入,削减开支,均为动宾结构的短语。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3题
10、【判断推理】上山:山上
A:上海:海上
B:回收:收回
C:工人:人工
D:下台:台下
正确答案:D
解析:上山后就能到达山上,山上是一个地点。
A项,上海是一个城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收回并不是一个地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人工并不是一个地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下台后就能到达台下,台下是一个地点,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