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99

发布时间:2023-03-07 9:09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无机物:化合物

A:中草药:野菜

B:二氧化碳:有机盐

C:空间:时间

D:原子:电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无机物包括单质和无机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因此无机物和化合物是交叉关系。
A项,中草药中有部分属于野菜,野菜中有部分属于中草药,两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有机盐是指含碳元素的盐类,但不包括碳酸盐,其与二氧化碳并非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空间与时间并非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原子中包含电子,但电子不包含原子,两者并非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2、【判断推理】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每次闪光间隙的黑暗都有助于让眼睛重启,从而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

B:大部分睡眠时经历“闪光处理”的人的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

C: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启程日日出前两小时经光照疗法的人无时差感

D: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耗时良久,大概平均每天只能倒过一个小时的时差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用光照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且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A项,“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对生物钟有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B项,“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闪光处理”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C项,“无时差感”说明经光照疗法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延后了两个小时,所以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没有时差感,证明了光照确实能对生物钟产生影响,能帮助我们调整时差,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2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7题

3、【判断推理】某科学家用四种原料制造一种新药,他可以在稳定性化学成分A、B、C、D和不稳定性化学成分W、X、Y、Z中选择。为了防止发生剧烈反应,必须在配方中使用两种稳定性成分,同时下列一些成分由于互相之间有剧烈反应而不能合在一起使用:
①B不能和W合用
②C不能和Y合用
③Y不能和Z合用
假如因B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而决定不用,且配方中必须含有Z,则下面哪项组合是可能的配方?

A:A+W+X+Z

B:A+X+Y+Z

C:A+W+Y+Z

D:A+C+W+Z

正确答案:D

解析:采用排除法解题。A、B、C三项都只有“A”这一种稳定性化学成分,与题干中“必须在配方中使用两种稳定性成分”矛盾,可排除;D项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

4、【判断推理】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

A: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B: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属于非理性的感觉

C:不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D: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楚缘由的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题干论述“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可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样由“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而事实容易解释”,可知“不喜欢一个人是可以解释的”。因此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B项,题干并未体现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由题干可知,不喜欢一个人是可以解释的,即有理由的,该项说法与题干观点矛盾,排除。
D项,由题干可知,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

5、【判断推理】全球范围内的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和林木生产所吸收的碳多于其通过呼吸和腐烂所释放的碳。与此同时,在森林环境中,树木生长相对较快,蒸发掉大量会形成云的水分,从而使气候冷却。这就意味着森林具有降温作用,还吸收了更多的导致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所以说森林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冷却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没有质疑上述观点?

A:近十几年,一些地区不断增加林木植被,扩大森林覆盖率,但当地气候变暖并未改善

B:高纬度的北方森林会产生萜烯,萜烯形成气溶胶后会阻挡阳光、形成云粒

C:在山区或干燥地区,森林会降低地球的表面反射率,让地球反射回太空的入射光减少

D:树木释放的有机化合物中,包含一种名为异戊二烯的化合物,它能够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强大的升温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观点:森林具有降温作用,还吸收了更多的导致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冷却器”。
A项,指出一些地区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但当地气候变暖并未改善,说明森林并没有起到降温的作用,质疑了题干观点。
B项,指出森林产生的萜烯形成气溶胶后会阻挡阳光、形成云粒,使阳光无法达到地面,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森林会降低地球的表面反射率,地球反射回太空的入射光会减少,从而引起温度上升,质疑了题干观点。
D项,指出树木释放的物质能够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强大的升温作用,质疑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95题

6、【判断推理】

音乐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科学

A:

乐音  学科

B:

舞蹈  数学

C:

艺术  光学

D:

乐器  仪器

正确答案:C

解析:

代入A项,乐音指有一定频率,听起来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由乐音构成。科学一般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学科一般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二者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音乐和舞蹈是并列关系,数学属于科学的一种,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音乐属于艺术,光学属于科学,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乐器可以用来演奏音乐,仪器可以用来研究科学,但词项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74题

7、【判断推理】

防御性倾听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根据上述定义,当甲被乙指责做事不认真时,下列甲的回应中不属于防御性倾听的是:

A:

“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

B:

“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

C:

“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

D:

“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

正确答案:D

解析:

防御性倾听定义的关键信息: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A项,“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是攻击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B项,“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是否认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C项,“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是辩解性的回应,符合定义。

D项,“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一方面表达歉意,另一方面承认自己的问题,并未做出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8、【判断推理】

植物耐逆性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植物耐逆性的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

尽管戈壁滩的气候异常恶劣,但胡杨树仍然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D:

一些植物在高盐环境下通过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阻止大量失水

正确答案:D

解析:

植物耐逆性的定义要点:①植物处于不利环境;②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③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A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该句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并未体现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B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思是,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该句描述了梅花在严寒中开放,并未体现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C项,胡杨树可以在气候恶劣的戈壁滩很好地生存下去,是因为胡杨树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非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D项,高盐环境可能导致植物失水,即高盐环境对于一些植物而言是不利环境;植物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阻止大量失水,即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来阻止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植物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9、【判断推理】获致身份指的是一个人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或因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获致身份的是:

A:爱国者

B:书法家

C:董事长

D:环保人士

正确答案:B

解析:获致身份的定义要点:①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②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
A项,爱国者没有体现出竞争性的活动或某种特殊的本领,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书法家具备书法这项特殊本领,符合定义。
C项,董事长没有体现出竞争性的活动或某种特殊的本领,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环保人士没有体现出竞争性的活动或某种特殊的本领,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1题

10、【判断推理】有些人认为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耗资巨大,然而世界杯足球赛的门票并不是非常昂贵,是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方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因此,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观众从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方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但有些人认为最终是消费者为厂家支付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广告费用,其中也包括世界杯现场的观众,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如果后一种说法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力地支持前者的一项是:

A:世界杯足球赛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C: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D: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带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正确答案:C

解析:前一种说法: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方的广告降低了票价,现场观众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后一种说法: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A项,指出世界杯足球赛的票价高,但无法说明厂家是否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身上,也没有体现现场观众获得了经济利益,排除。
B项,指出在世界性体育比赛上做广告的广告费用越来越高,但无法说明厂家是否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身上,也没有体现现场观众获得了经济利益,排除。
C项,指出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则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做广告只是厂家选择的一种形式,并不会因此提高商品的价格,即广告费用并不会摊到消费者身上,削弱了后者的观点,支持了前者的观点。
D项,指出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带有商业色彩,但无法说明厂家是否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身上,也没有体现现场观众获得了经济利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