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89

发布时间:2023-03-05 19:55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语病与其他三项语病不同的是:

A: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B: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C: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研究并通过”。B、C、D三项均属于成分残缺。B项缺宾语,应在句尾加“的倡议”;C项缺主语,应删掉“使”;D项缺宾语,应在句尾加“的时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2、【言语理解】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实践部门就逐步发现,在供给低保等复杂的社区保障服务时,仅凭单个部门的力量已经越来越不足以获得充分的信息了。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立足于民生的社区服务(如廉租房等)被推出,这些服务的实现日益依赖多个“条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部门间的协同性是未来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最能体现文段主旨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性

B:未来的社区服务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C: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

D:社区服务的实现依赖多个政府部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复杂的社区保障服务仅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无法满足需求,然后进一步强调更多社区服务的实现依赖于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最后由“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出结论,即追求部门间的协同性是未来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B项是对结论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没有提到“社区服务”,C、D两项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3、【言语理解】跳蚤被放进敞口的瓶子里,它便立刻跳了出来。当把瓶子盖上时,跳蚤还是会竭力跳出瓶子,它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一个多小时后,它还在那样跳着。差不多三个小时后,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着瓶盖了,此时它跳的高度离瓶盖大约1厘米,而且每一次都是如此,它已经习惯了这个高度。后来即使瓶盖被拿掉了,跳蚤也没有跳出瓶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跳蚤的故事告诉我们:

A:有形的禁锢比无形的束缚更易被打破

B:胸无大志,势必无所作为

C:习惯往往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D:拒绝尝试往往使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

正确答案:C

解析:没盖瓶盖时,跳蚤能跳出来;但盖了瓶盖后,它习惯了跳到距离瓶盖1厘米的地方,即使再拿掉瓶盖它也跳不出来了。可见跳蚤的失败并不是它不努力,不尝试,不敢于打破束缚,而是习惯束缚了它的脚步。C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A、B、D三项均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7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4、【言语理解】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将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

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不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还可能通过外部性“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然后说明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最后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不诚信者承担责任。A项,文段说的是如何避免由全社会埋单,而非必然由全社会埋单,排除;B项未提到“诚信”问题,C项未提到“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排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

5、【言语理解】据统计,我国儿童人口数为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未来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儿童人口数将呈现增长趋势,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如惠氏、罗氏、施贵宝等占领。发达国家在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相应政策支持,对药企给予税收、专利、市场和研究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潜力大

B: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垄断

C: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支持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

D:国内需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儿童用药医疗市场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然后由“但”转折,引出我国儿童用药医疗市场90%以上被外资企业占领的问题,最后给出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国家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对药企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改变我国儿童用药医疗市场被外资企业占领的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我国儿童用药医疗市场的发展。D项与此表述一致。A、B、C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概括文段主旨。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6、【言语理解】流行病学的一系列证据证明,来自道路的交通噪音会导致心脏病发作。长期暴露在交通噪音中,人体血液的生化性质(血清蛋白、血糖和各种电解质含量等)会发生改变。在这一方面,连汽车尾气的杀伤力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甘拜下风

B:望洋兴叹

C:退避三舍

D:自惭形秽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介绍了交通噪音对人体的伤害极大,然后将交通噪音与汽车尾气进行比较,因此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示汽车尾气的杀伤力不及交通噪音之意。“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强调的是无能为力,文段并未涉及此意,排除B。“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与句意不符,排除C。“自惭形秽”意思是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文段没有体现“惭愧”之意,排除D。“甘拜下风”指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比喻处于劣势地位,填入此处用以形容汽车尾气对人体血液生化性质的杀伤力不如交通噪音,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21题

7、【言语理解】张军在一次羽毛球训练中不慎拉伤了手臂,要是在平常,这样的伤根本不算什么,但________是在就要走上比武场的时候,这样的伤,________让人揪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偏偏 异常

B:恰巧 很是

C:刚好 非常

D:恰逢 有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要是在平常,这样的伤根本不算什么,但……”可知,比武时受伤不是时候。“偏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巧”指恰好、凑巧;“刚好”指恰巧、正巧。“恰逢”只刚好遇到。“偏偏”暗含事情发生的不是时候之意,最符合走上比武场前受伤的语境,排除B、C、D。
第二空,“异常”能够体现比武时受伤让人担心的程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题

8、【言语理解】当被冠以“聪明人”称号时,很多人都会认为那些难题到你手里便会________。如果遇到难题,周围的人便会将目光集中到你身上,并将你看作那只“会下金蛋的鹅”。只要你________流露出一丝为难之情,人们就会说:“哎哟,我还以为你很聪明呢!”如果你失败了,人们也会更容易流露出________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迎刃而解 稍微 失望

B:势如破竹 略微 绝望

C:一蹴而就 严重 同情

D:不攻自破 轻微 扫兴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表示难题得到解决。“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两词均不用来形容“难题”,排除B、C。
第三空,“绝望”语意过重,“扫兴”指原有的兴致因某种干扰而低落,均可排除。“失望”意为希望没能实现,表示一种心理期待的落空,与文段所说的人们对“聪明人”的期望落空语意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

9、【言语理解】人类自从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科技便伴随我们一直向前。然而,现代科技已强大到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于是,________________。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科技的触角已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科学变得日益重要。小到每日开门七件事,大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今天人们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产生一些误解

B:了解普通人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变得十分必要

C:如何使科技造福于百姓生活备受关注

D: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就成为一项社会课题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现代科技已强大到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后文强调了民众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变得日益重要。而要实现让普通人理解科学、提高素养的目的,就必须解决普通人对科学的畏惧态度,即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D项表述与此相符,填入恰当。
A项的“误解”前后文未提及,排除;B项普通人的态度前文已做了交代;C项与前句的“望而生畏”衔接不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10、【言语理解】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沆瀣(xiè)一气 刚愎(fù)自用 杳(yǎo)无音信 连篇累(lěi)牍

B:饮鸩(zhèn)止渴 言简意赅(gāi) 恃(shì)才傲物 一曝(pù)十寒

C:如火如荼(tú) 睚眦(zì)必报 纵横捭(pí)阖 繁文缛(ròu)节

D:良莠(xiù)不齐 追本溯(sù)源 岿(kuì)然不动 残垣(yuán)断壁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刚愎(bì)自用。C项,应为:纵横捭(bǎi)阖,繁文缛 (rù) 节。D项,应为:良莠(yǒu)不齐,岿(kuī )然不动。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