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89

发布时间:2023-03-05 17:38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无影灯效应:指通过诸多要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机制,可把某问题的不完全或缺点部分减到最低限度,甚至消失,并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下列不属于无影灯效应的是:

A:某省为了杜绝医生吃医药回扣致使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医药采购监督力度,开设了专门的患者投诉电话热线,在各家医院的咨询服务台公布了卫生部门的举报电话

B:某城市为了形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明的有效机制,充分集中民众智慧,成立了公民监督委员会、公民听证会和环境保护组织等,让广大民众更好地建言献策并发挥监督作用

C: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媒体充分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和民意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立体传播,中国正在形成透明的信息空间和舆论力量

D:某地方政府为治理公车私用顽症,特聘多名义务监督员,并配有数码相机。监督员可随时抓拍发现的疑车并将照片发送到相关网络,被拍者须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正确答案:C

解析:无影灯效应的目的是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A项,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医生吃医药回扣的问题,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B项,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明的有效机制,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C项,只是对中国网民情况的介绍,没有体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D项,采取措施治理公车私用顽疾,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3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4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2、【判断推理】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市场完全可以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如果能源真的紧张,那么反映在市场上,能源价格自然会上涨,而能源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会因为使用成本提高而使得人们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因为利润增加使得能源供应商增加供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有力地对上述论断提出质疑?

A:能源价格上涨后,人们会更多地使用节能产品

B:由于难以忍受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人们会抗议政府在能源管理方面无所作为

C:能源价格降低后会刺激人们使用更多的能源

D: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缺乏弹性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经济学家的论断是: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论据是:市场能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
D项则指出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缺乏弹性,即能源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需求影响不大,因此无法通过市场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有力地反驳了题干的论据。A、B、C三项都体现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不能对题干论断提出质疑。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受众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受众的性格差异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的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人对某种特定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反应

B:坚持读者需求导向并不能为受众创造最大利益

C:社会对电视节目庸俗化倾向普遍存在担忧心理

D:取消电影分级制度未影响其观众的数量和构成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受众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受众的性格差异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的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A项,人对某种特定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反应,说明受众对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必然会引起特定的反应,这与受众的性格差异无关,加强了题干观点。
B项,题干讨论的是人与传播媒介的反应关系,而该项说的是传播媒介如何创造最大的利益,属于无关项。
C项,社会对电视节目庸俗化存在担忧,表示受众并非一味等待和接受媒介灌输的信息,削弱了题干观点。
D项,题干讨论的是人与传播媒介的反应关系,而该项说的是改变传播方向的制度不会影响观众数量和构成,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9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4、【判断推理】80.绵羊:山羊

A:南瓜:西瓜

B:布鞋:皮鞋

C:牛奶:奶茶

D:温水:热水

正确答案:B

解析:并列关系。题干中绵羊和山羊都属于羊的一种,B项布鞋和皮鞋都属于鞋的一种。A项南瓜是蔬菜的一种,而西瓜是水果的一种。C项奶茶中含有牛奶。D项温水和热水是对水的温度的描述。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柳宗元:文学家

A:马致远:文学家

B:司马迁:诗人

C:吴承恩:小说家

D:龚自珍:史学家

正确答案:C

解析:柳宗元是文学家,吴承恩是小说家。A项马致远是曲作家,B项司马迁是史学家,D项龚自珍是诗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2亿年前,在恐龙统治地球之时,一小撮夜行性的远古爬行动物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一条生存策略,并最终走向了大脑的进化之路。科学家从与原始哺乳动物极其类似的远古爬行动物的头骨化石中得出结论,正是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大脑的进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许多早期哺乳动物由于自然选择进化出了更小的身体,而它们的脑却未能按比例缩小

B:研究人员分析了爬行动物犬齿龙类化石,其与早期哺乳动物摩根兽亲缘关系很近,但摩根兽的大脑比犬齿龙要大一半,其中处理嗅觉的区域明显增大

C: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进化出更大的脑是为了促进它们的听觉,因为视觉在夜晚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D:研究表明,与现存哺乳动物关系最近的巨颅兽,其大脑容量和鼻腔所占空间都要比早期爬行动物大一些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大脑的进化。
A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体型与大脑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哺乳动物相对于爬行动物更高等,而他们处理嗅觉的区域明显增大,支持了大脑的进化与嗅觉发展有关。
C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听觉与大脑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大脑容量和鼻腔所占空间,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

7、【判断推理】定义:
①归纳推理就是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②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③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典型例证:①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从父亲经常用手敲击酒桶以确定其中存酒的多少受到启发,发明了叩诊法。
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所以,凡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
③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钝角三角形。
以上与定义符合的典型例证数目有:

A:2个

B:3个

C:0个

D:1个

正确答案:B

解析:归纳推理的定义要点: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
演绎推理的定义要点: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
类比推理的定义要点: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例证①,根据手敲击酒桶确定其中存酒的的启发发明了叩诊法,属于类比推理。
例证②,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算法是个别知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算法是一般性知识,属于归纳推理。
例证③,根据已知条件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属于演绎推理。
三个典型案例均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判断推理】某研究员认为,人类语言最初直接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因为如果重新审视现代人类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相互交流是如何从鸟类和其他灵长类古老的交流模式系统演化而来的。他宣称,从鸟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旋律部分;从其他灵长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部分。在过去10万年里的某个时候,这些能力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知的人类语言。
上述结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人类的交流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之间的相似度比我们一般认为的要多

B:人类语言包含两个不同层面:与句子可变结构相关的表达层面以及表达句子核心内容的词汇层面

C:人类语言的交流在过去和现在变化不大

D:鸟类和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有自己的交流语言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人类从鸟类身上获得了语言的旋律,从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论证显然假设了人类语言只包含旋律和实用性内容两部分,否则如果人类语言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就无法得出题干结论,B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即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A项,指出人类的交流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之间的相似度比我们认为的多,但仍无法必然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C项,指出过去和现在人类语言的交流变化不大,变化情况与人类语言的来源无关,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D项,指出鸟类和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都有自己的交流语言,但仍无法必然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某单位决定选派2名女性和3名男性前往省城参加培训,经过各个程序选拔,最后确定了以下候选人:林某、杨某、童某3名女性和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名男性。同时还规定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已知: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王某和李某来自同一地方。
根据上述条件,如果林某入选,以下哪位必定会入选?

A:李某

B:王某

C:童某

D:陈某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林某入选,而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根据“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可知,王某一定不入选,B项错误。根据“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可知,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由于男性候选人有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人,要从中选出3人,现在王某一定不入选,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因此何某和李某一定会入选,A项正确。C、D两项无法确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自行车:出行:环保

A:蔬菜:食品:健康

B:台灯:灯泡:节能

C:手表:时间:指针

D:货车:运输:载体

正确答案:A

解析:出行方式选择自行车有利于环保。
A项,食品选择蔬菜有利于健康,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灯泡是台灯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手表上的指针可以指示时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货车是一种运输的载体,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