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83

发布时间:2023-03-04 17:35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五行:木火土金水

A:五经:诗书礼易大学

B:五音:宫商韵征羽

C:五色:青黄赤白绿

D:五味:酸苦甘辛咸

正确答案:D

解析:五行指木火土金水。
A项,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五色指青黄赤白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判断推理】社会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下列不属于社会救助的是:

A:农村的五保户每人每年可按照一定标准从民政部领取一定的供养费

B:地震之后,政府向灾区群众每月发放必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

C: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D:政府设立救助站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和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救助定义的客体是: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C项明显与这一标准不符。A项五保户、B项灾区群众、D项流浪乞讨人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每一次颠覆性发展总是伴随着创新的出现。没有创新很容易陷入自戕的危局,即使曾经享誉一时,也难逃厄运。比如柯达的破产、乐凯关闭胶片生产等等莫不是如此。因为没有创新,即使像柯达那么强大,最终还是被数码相机拉下了马。因此,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这一论证?

A:创新若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不会为市场所接受

B:世界知名品牌高技术产品的成功,再次印证着质量是产品生命线的道理

C: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功,无一不凝聚着技术人员的大胆创新

D:创新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且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是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A项,指出创新若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不会为市场所接受,说明创新未必能带来成功,未必能使高技术产业发展,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
B项,指出质量是产品生命线的道理,说明质量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非创新,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
C项,指出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功都源于创新,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支持了题干论证,当选。
D项,指出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说明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非创新,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4、【判断推理】所有的幼儿园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对于那些在幼儿园放学之后不能及时来接孩子的家长,幼儿园老师除了等待别无他法,因此许多幼儿园都向晚接孩子的家长收取费用。然而,有调查显示,收取费用后晚接孩子的家长数量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增加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调查结果?

A:收费标准太低,对原本经常晚来接孩子的家长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B:有个别家长对收费行为不满,有时会故意以晚接孩子的行为来抗议

C:有些家长因工作忙碌,常常不能及时来接孩子

D:收费后,更多的家长认为即使晚来接孩子也不必愧疚,只要付费即可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调查显示:收取费用后晚接孩子的家长并未减少,反而增加了。  
A项,收取费用低对原本晚接孩子的家长没有约束力,只能说明晚接孩子的家长不会减少,但不能解释为何增加,排除。  
B项,个别家长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体,无法说明晚接孩子的家长为何增加,排除。  
C项,有些家长工作忙说明家长晚接孩子的原因,但无法说明晚接孩子的家长为何增加,排除。  
D项,指出在收费后,更多的家长认为晚接孩子是允许的,不必愧疚,因此晚接孩子的家长反而增加了,可以解释题干的调查结果。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6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1题

5、【判断推理】某调查小组对Y地区吸烟青少年群体调查发现,75%吸烟青少年来自二手烟家庭,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吸烟者。因此,该地区二手烟家庭如果能大幅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数量将显著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成年人的戒烟方法和青少年的戒烟方法是不同的

B:吸烟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而戒烟

C:成年人和青少年学会吸烟的方式是相同的

D:Y地区成长于二手烟家庭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比其他家庭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证:二手烟家庭大幅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数量就会减少。
A项说的是戒烟方法,不能说明二手烟家庭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是否会减少,排除。
B项说的也是戒烟方法,无法支持题干论证,排除。
C项指出成年人和青少年学会吸烟的方式相同,但仍然无法说明二手烟家庭如果减少,新的吸烟青少年是否会减少,不能支持题干论证,排除。
D项指出该地区二手烟家庭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比其他家庭高,说明二手烟家庭对青少年吸烟是有影响的,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75题

6、【判断推理】一项对某市大学生运动会的调查结果似乎存在着矛盾。当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被问及在此次运动会上的名次时,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如果所有参与调查的运动员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下列哪项能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A:并不是所有未回答者的名次都在百米决赛的前20%以外

B:其余40%的回答者百米决赛成绩都在前20%之外

C: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有80%的人成绩不理想

D:百米决赛成绩较差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调查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现象是“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回答者中成绩居前20%的比例远远大于20%”。
A项使题干现象显得更不合理;B项是无关项,其余人的回答不足以解释题干的现象;C项“成绩不理想”与成绩名次无关,无法解释题干现象;D项如果为真,说明参加调查的人都是成绩较好的,则回答者中成绩居前20%的比例高也属于正常,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的现象。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伛偻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国家

A:老翁 祖国

B:老朽 国度

C:老人 社稷

D:黄发 家园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伛偻指代老人(包括男女),老翁指老年男子,即伛偻包含老翁;祖国与国家不具有包含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代入B项,伛偻指代老人,老朽是老年男子的谦称;国度与国家含义相近。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代入C项,伛偻指代老人,社稷指代国家。前后关系一致,保留。
代入D项,伛偻和黄发均指代老人;家园泛指家乡,而国家范围更大,两者略有不同。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8、【判断推理】内耗效应是指在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其本质是它对外没有做功而只是内部消耗能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耗效应的是:

A:经过很长时间的广告战、价格战之后,两大饮料公司两败俱伤

B:游戏机商贩李某在学校内兜售游戏机,很多同学因此无心学习

C:甲国球队大比分战胜乙国球队,引发场下两国球迷的肢体冲突

D:集团董事会成员之间因利益纷争上演闹剧,导致该集团股票大跌

正确答案:D

解析:内耗效应的定义要点:社会或部门内部不协调或矛盾。
A项,两大饮料公司的广告战、价格战,并非部门内部出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B项,李某在学校内兜售游戏机,李某并非学校内部成员,因此该项并非内部不协调或矛盾,不符合定义。
C项,甲、乙两国球队及球迷,并非社会或部门内部出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D项,集团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纷争,是部门内部不协调或矛盾,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如果一片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那么这时缺失一个物种对于整个森林的生产力来讲,影响还并不是太大;但在物种多样性越稀缺的时候,树的种类继续变少,对整个森林生产力产生的打击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森林的树木物种减少,整个森林的生产力就会受到影响

B:除非树木物种多样性锐减,整个森林的生产力不会受到影响

C:要么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要么森林的生产力非常可观

D:如果森林的生产力下降,那么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就已经受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可整理为:①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且缺失物种⇒影响森林的生产力;②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稀缺且物种继续减少⇒影响森林的生产力。 
A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树木物种减少⇒森林的生产力受影响。根据①②可知,不论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是否丰富,缺失物种都会影响森林的生产力,可以由题干推出。 
B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生产力受到影响⇒树木物种多样性锐减。根据①②可知,肯定后件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并未涉及森林树木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生产力下降⇒森林树木物种多样性受损。根据①②可知,肯定后件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不能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

10、【判断推理】大雁一般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这是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最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总是插在队伍的中间。因此,飞行时它们不会受到敌害的攻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成为得出上述结论所需的前提?

A:大雁的飞行队形兼具防守和攻击两种功能

B:体弱的不可能成为带队的大雁

C:飞行时敌害不会攻击大雁飞行队列的中间

D:雁群中需要有不止一只能带队的大雁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据:幼鸟和体弱的鸟,总是插在队伍的中间。题干结论:飞行时它们不会受到敌害的攻击。题干存在的跳跃概念为:“插在队伍的中间”和“不会受到敌害的攻击”,需要首先考虑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A项,大雁飞行队形的功能,与在队伍中间的鸟是否会受到敌害的攻击无关,不是上述结论所需的前提,排除。
B项,体弱的不可能成为带队的大雁,与在队伍中间的鸟是否会受到敌害的攻击无关,不是上述结论所需的前提,排除。
C项,建立了跳跃概念的联系,是上述结论所需的前提,保留。
D项,雁群中需要有不止一只能带队的大雁,与在队伍中间的鸟是否会受到敌害的攻击无关,不是上述结论所需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