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一新的美好感觉。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把铜丝粘成图案。
D: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力大无穷的火车头也只能站着叹气。
正确答案:B
解析:“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让人满意。用在句中与“你却硬要派我去”语义不符,应为“强人所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2、【言语理解】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作为电影艺术中的动物更强调个性。正如电影一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一样,以动物为主角的影片在________动物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的同时,格外注重突出不同种类中每个动物的性格特征,________地刻画典型的动物形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影片”不是纪录片,不会“记录”动物生活,排除C。“描绘”使用的工具是笔,与“影片”不搭配,排除D。“呈现”“展示”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不遗余力”形容做事卖力;“入木三分”比喻分析深刻。对应前句的“格外注重突出”,此处强调的是重视,“不遗余力”填入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
这本书没有________的生涩文字,也没有________的说教辞令。全书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将家训家教中的为人处世道理细细道来,如春风化雨般启迪心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佶屈聱牙 夸夸其谈
B:
言之无物 空洞无物
C:
言过其实 一板一眼
D:
咬文嚼字 盛气凌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和“生涩文字”搭配。“佶屈聱牙”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言过其实”指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咬文嚼字”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四个词语中只有“佶屈聱牙”含有文辞生涩之意,和“生涩文字”搭配恰当,排除B、C、D。
验证第二空,“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其与“全书朴实无华”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48题
4、【言语理解】它( )也会回家来看看,走时眼睛里会( )出些许的留恋与不舍。
A:偶然 透露
B:偶尔 透露
C:偶然 流露
D:偶尔 流露
正确答案:D
解析: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间或;很少出现;不是经常的。透露一般表示消息或秘密等的显露。流露一般是感情的显露。根据句意,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治国家,应是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至上,________建立法治国家,________要形成法治社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一面 一面
C:既然 那么
D:不只 更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可知,由“法治国家”到“法治社会”属于递进关系,括号处应填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A、B两项表并列,C项表因果。只有D项“不只……更……”表递进,当选。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6、【言语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虽然________,但“模拟人类智慧”这一理念本身却并不________。因此,该理念就很容易被一些________的思想先驱者转化为一些艺术形象,由此形成对于技术形态本身的“抢跑”态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奥 超前 敏感
B:先进 抽象 前卫
C:艰深 晦涩 敏锐
D:高端 艰涩 睿智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和第二空,由转折词“但”可知,转折前后句意相反,两个空缺处所填词语语义相近。“深奥”指(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超前”指超越目前正常条件的。两者词义无关,排除A。“先进”指进步比较快,水平比较高,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的;“抽象”指不能具体体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跟“具体”相对)。二者不是近义词,排除B。“艰深”指高深而难以理解;“晦涩”指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二者语义相近,C项当选。“高端”指的是等级、档次、价位等在同类中较高的,“艰涩”指隐晦难懂。二者词义无关,排除D。
验证第三空,“敏锐”与后文“先驱者”“抢跑”照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__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组织
B:主动 团队
C:独立 同事
D:一手 集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极少数的人”和“大多数人”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事业的创建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行为,不存在被动创建的情况,排除B。“大多数人”事业的建立都需要通过岗位的历练,在岗位的磨炼中获得经验,积累人际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极少数的人”创建自己事业的过程并不需要在岗位上历练这样一个阶段。由此可看出,极少数人和大多数人创建自己事业过程的差别就在于是一步完成,还是需要一个缓冲的阶段,即是“直接”和“间接”的分别,而非需不需要和别人合作的分别。
第二空,“组织”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把核能看成可持续性资源,可能会很困难。与其他替代能源不同,核能长期为环境保护主义者所厌恶,主要是因为放射性废物储存问题。但是,核反应堆也是高效的电力之源,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且,就某些类型的反应堆而言,其设计能够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基本能够防止反应堆熔毁。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核能很难被看成是一种可持续性资源
B:一些类型的反应堆,基本能防止反应堆熔毁
C: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废料和气体
D:核反应堆是高效的电力之源,并且某些反应堆的设计已经得到改进
正确答案:C
解析:原文说的是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没有说“不排放任何污染废料”,并且由后文的“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可知,核反应堆还是排放废料的,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由“把核能看成可持续性资源,可能会很困难”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但是,核反应堆也是高效的电力之源,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且,就某些类型的反应堆而言,其设计能够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基本能够防止反应堆熔毁”可知B、D两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D:胜地 减少 抑制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②句,“缩小差距”为习惯搭配,由此可排除B、D两项。再看第①句,“胜地”是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此处应该用“圣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
当国大业大、兵强马壮的时候,非我莫属、称王称霸的心理优势不免同步膨胀,进而,就会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外扩张、威胁他国,成为________的思维惯性。而此时,属于文明的力道,才真正凸显出来。顺从欲望本能而为,________,那是动物天性的暴力遗存;依照价值观念而为,约束自我,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理所当然 顺其自然
B:
水到渠成 以暴制暴
C:
顺势而为 放任自流
D:
因势利导 随心所欲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由“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维惯性”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在国大业大、兵强马壮的形势下,对外扩张、威胁他国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惯性思维,所填词语应体现顺应形势、自然而然之意。“理所当然”指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强调的是合乎情理,而不是顺应形势、自然而然,排除A。“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文段没有强调成功的条件,排除B。“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文段没有体现引导的意思,排除D。“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由“顺从欲望本能而为……那是动物天性的暴力遗存”可知,所填词语表达凭欲望的驱使去做某事之意,且为贬义词。“放任自流”指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约束或干涉,符合句意和文段感情色彩。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