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73

发布时间:2023-03-03 7:04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热火朝天,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D:要想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仅仅努力了还不行,必须做到锲而不舍,才能冲破种种困难与阻力,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涣然冰释”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B项用来形容冰融化,属望文生义。其他三项中成语使用均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我国海区的潮汐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然而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潮汐电站建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我国潮汐资源的分布状况

B: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现状

C: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

D:潮汐发电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讲我国潮汐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并未涉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及利用现状问题,排除A、B。第二句讲潮汐发电的原理。接着用“然而”作转折,引出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即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文段并未涉及潮汐发电有哪些技术障碍需要突破,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3、【言语理解】金庸的小说有很强的代入感,深受读者喜爱。现在人们说高手在民间,就会想到“扫地僧”。金庸细致观察社会,深入理解大众心理。其实“扫地僧”这样的人物未必存在,但金庸带给普罗大众安慰,“你看顶尖人物或许跟我们一样生活”,这就给大众带来自我认同的心理暗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文学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

B:真实才是文学的终极追求

C:产生共鸣的作品才受欢迎

D:虚构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金庸的小说有很强的代入感,深受读者喜爱,其后列举了“扫地僧”的例子,说明金庸的作品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他塑造的人物能给大众带来自我认同的心理暗示,即以自身代入角色,对作品会产生共鸣。C项准确概括了文段主旨。A项“长期的积累”无中生有。B项与“其实‘扫地僧’这样的人物未必存在”相悖。D项偏离了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1题

4、【言语理解】对人类来说,太阳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太阳息息相关。但是,当大量的太阳活动伴随着如日冕物质抛射、质子事件发生时,就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因此,________________,成为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世界上对太阳大气的观测,国外太阳望远镜最多可同时实现6波段层析成像,并且仅局限于可见光波段。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7波段太阳层析成像系统。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波段最多的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太阳活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B: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以了解太阳活动的演化过程

C:如何建立精确的太阳大气模型

D:加强对太阳活动产生机理的研究

正确答案:D

解析:前文强调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危害,因此科学家的研究也应与“太阳活动”相关,首先排除C。联系后文中国科学院在太阳望远镜上的科研攻关成果,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如何避免”,A项填入衔接不当,排除。B项的“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只是研究太阳活动的一种方式,不应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同追求,排除。研究太阳活动“产生机理”是避免太阳活动危害的前提,D项填入衔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5、【言语理解】①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________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消息________发布,全国各地大学生反响强烈。
②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③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虽然未能使美朝之间的分歧有明显减少,________确定了6月月底前举行第三轮会谈,________决定成立工作组,六方会谈的解决机制得以确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起动 一经 扶植 但 还

B:启动 一旦 扶持 但 并

C:起动 一旦 扶植 并 还

D:启动 一经 扶持 但 并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句,“一经”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作副词时,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一旦”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常与“就”搭配使用。“消息发布”引起的结果是“各地大学生反响强烈”,填“一经”更合题意,排除B、C。
②句,“扶植”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扶持”意为支持、帮助。“扶植”与“扶持”相比,更侧重“培养”之意。此处句意为要鼓励、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填“扶持”更合适。
③句,填入“但”“并”亦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人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________,有的地名和水名甚至要到战国后期才________,如果真是大禹所创作,他岂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场景 存在 先知先觉

B:现象 出现 未卜先知

C:景观 记载 神机妙算

D:风光 显示 言之不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场景”指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或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不能与“地理状况”对应,排除A。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禹贡》中所记的有些地名和水名在大禹的时代不存在,而非没有“记载”,排除C。
第三空,句意为大禹不能提前预见战国时的情况,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提前预见的意思。“言之不预”指没有事先通知、提醒,常与“勿谓”“莫谓”等词语连用。词义与此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7、【言语理解】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________。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国学研究应有一个________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尽其妙 去伪存真

B:一应俱全 披沙拣金

C:兼容并包 大浪淘沙

D:博古通今 千锤百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国学内容的浩瀚与广博,再怎么苦心钻研也不可能完全穷尽。“兼容并包”指对各种不同的人或事物都包容在内。“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二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曲尽其妙”指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该有的都齐备了。“曲尽其妙”与句意更相符,排除B。将A项代入验证第二空,由“精华与糟粕并存”可知,国学研究应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去伪存真”中的“伪”对应“糟粕”,“真”对应“精华”,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8、【言语理解】众所周知,人类被一个强烈的地磁场所保护着不受各种太空辐射的侵害。正因为这个地磁场的偏转作用,各种有害的辐射都被阻挡在外,无法到达地面。这个地磁场被认为是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那就是,液态岩浆形成和流动都建立在炽热地核的基础上,而研究表明地核的年龄仅仅只有十亿年,但是维系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磁场,却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观点确实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B:围绕地磁场的形成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

C:关于地磁场的一个悖论科学家们却一直未能解释

D:但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还存在一些疑问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之前介绍了地磁场的作用,并提出地磁场的产生原理,即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生。横线后介绍了地磁场的存在时间远早于地核,这就与横线前提到的地磁场产生于以地核为基础的液态岩浆的说法相悖。横线处内容应体现这一相悖的情况,对应C。
A项,“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与后文衔接不恰当,且不能体现前后相悖的关系,排除。
B项,横线之后未提出地磁场的另一种形成观点,该项填入与前后内容不衔接,排除。
D项,由“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可知,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很明确,有疑问的是地核与地磁场的形成先后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9、【言语理解】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至11497点,看似巨大,其实每年只增长了5.3%,按这个速度,到2099年,道·琼斯指数将是两百万。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么,道·琼斯指数则必须在2099年12月31日达到2400万点。这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让人看到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不要相信中国股市的股评家的炒作

B:每天在股市里有多少谎言

C:任何判断股市走向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D: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都是不明智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以道·琼斯指数的例子说明,虽然看似涨幅巨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增长率其实并不高,只有5.3%。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多半是谎言。B项的结论衔接恰当。文段中并未提到“股评家的炒作”和“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也无法判断“股市走向”,故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的行为;然后由“但”转折提出,若是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种行为,会加重扶贫干部经济负担,也会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转折之后是文段的重点,意在说明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A项对文段的意思概括准确。B项“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的观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C、D两项内容文段没有涉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