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会产生歧义的是:
A:网民和专家表示,原因查明后,在对直接责任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厉问责之外,对供水企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也应进行尽职调查。
B:藏书,传统意义中高端文雅的兴趣爱好,洗去浮华,悄然走进百姓生活。书友们在发黄的书页中收获幸福,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
C: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人类关于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
D:艺术节的举办实际上就是在发掘与追求一种社会认同,并通过艺术节的一系列活动来体现这种认同。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既可理解为定中结构,即“……的理论渊源”;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即“发展……”。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并没有解释食物链的含义,排除A。文段说的是“白头鹰面临灭绝”,而非“白头鹰灭绝”,B本身表述有误,排除。文段讲了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从草到兔子到鹰)逐渐积累并放大的过程,讲的是食物链对链中生物的影响。而一种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归根结底就是食物链对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D项主客倒置,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________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________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要 放弃
B:补充 摆脱
C:主要 超越
D:典型 淘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很久之后,建筑师才……充分发挥”可知,填入词语应与 “充分发挥”构成反对关系对应,故可首先排除不能构成这种对应关系的“主要”“典型”。
第二空,句意为建筑师不再局限于古典和哥特模式,开始作出新的尝试,这是一种风格的突破,此处用“摆脱”比“放弃”更合适。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
4、【言语理解】在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数字化全智能工业和目前的大工业是社会发展最仰赖的生产力,手工艺作为人类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能发挥它的经济辅助作用,但它的文化功能意义将日益凸显。类似于精神乌托邦的不可或缺,手工艺的存在将给现代人提供复归淳朴人性、回望人类童年的机会,传统工艺的振兴也将开启现代生活与文化创造的新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手工艺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B:现代社会手工艺生产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C:文化创造与传统手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D:手工艺的存在更在于其文化功能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现代化的社会,手工艺能为经济发展起辅助作用,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其文化功能意义日益凸显。然后具体说明手工艺具有哪些文化功能意义。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对应D。A项是转折前内容,非重点。B项未强调手工艺的“文化功能”。C项为手工艺文化功能意义的表现之一,表述过于片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
5、【言语理解】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分号前后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不同的吸纳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产业”对劳动力承载力的影响。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D项的“经济规模”不是文段重点,排除。A项只提到“第一产业”,C项只提到“第二、三产业”,均不够全面,且C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锦鲤俗称日本鲤鱼,是很多养鱼爱好者最爱的观赏鱼。日本鲤鱼的神奇之处在于,________你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它________长到两三寸长;________你把它放入大鱼缸或小池塘中,它________长至六寸到一尺长;________把它放进大湖中,让它不受限制地充分成长,有朝一日它________会长达三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只会 如果 就能 如果 可能
B:只有 才会 只要 就会 只要 必定
C:如果 只会 只要 就会 只要 必定
D:只有 才会 如果 就能 如果 可能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小鱼缸里饲养”是假设的情况,“长到两三寸长”是这一假设的结果,故此处应填入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排除表条件的B、D。同理,由两个分号可知,第三空的“放入大鱼缸或小池塘中”、第五空的“放进大湖中”也属于假设的情况,也应与第一空一致,填入表假设的“如果”,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7、【言语理解】在报道冲突的背景情况时,平衡(不偏不倚)的立场特别重要。一定不能蓄意地操纵事实以有利于一方的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然而,这种平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尽量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是正当的。如果所有的媒介都接受这种对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公众将会得到一种重要印象,就是冲突的每一方都有基于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这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常识相矛盾的。
下列最能够表达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的是:
A:平衡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一个事件的背景,其中冲突的所有各方都有平衡的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B:我们的生活经验表明,确实存在由于不公正而引起冲突的事例,其中一方明显是错误的
C:平衡的报道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因为对平衡的判断必然是主观的
D:平衡的报道要求无偏见地揭露所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就像公正地报道冲突各方的观点一样
正确答案:D
解析:整段话阐述的是对平衡报道的正确理解及其重要性。第一句强调平衡立场的重要性。第二句强调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第三句说平衡不能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掩饰不公正是正当的。第四句论述如果媒介都接受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就会误导公众认为每一方都有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A项与文意相悖,B、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强调要无偏见地揭露不公正现象,做到平衡报道,是这段话的主要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达”意为显贵,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阶段,所谓“达者”始终只占少数。如果“穷者”只顾自己的________,只有占社会成员少数的“达者”才“兼济天下”,那么当今社会的风气不可想象。如果团结互助、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只依靠占少数的“显达”成员来________,那么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涵养 承受 梦想
B:修养 承担 空谈
C:教养 负责 幻想
D:素养 负担 空想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承受”一般与痛苦、压力等搭配,“负担”与责任、工作、费用等搭配。此处与“社会风气”搭配,二者均不恰当,排除A、D。
第三空,句中说的是仅靠少数的“显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永远只能是理论,不能变成现实。四个词语中只有“空谈”暗含理论的意思,表示只说不做,填入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9、【言语理解】科学成就极少惊人,大成就是小进展一点点攒出来的。喜欢传播可疑的好消息,反映我们的两种心态:一是________,人云亦云;二是________,或曰浮躁。浮躁者高唱赞歌,却打扰别人的安静干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 急功近利
B:不求甚解 好大喜功
C:拾人牙慧 夜郎自大
D:得过且过 得陇望蜀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二空,由“或曰浮躁”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浮躁”的意思相近。“夜郎自大”强调自大,“得陇望蜀”强调贪婪,排除C、D。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人云亦云”构成并列关系,描述喜欢传播可疑的好消息的心态。“见贤思齐”指见到贤能的人就向他看齐。“不求甚解”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排除含褒义的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胡锦涛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立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对文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意味着国家机关权力的收缩
B:说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共和国国家理想的立足点和皈依处
C:辨析权力和民众的关系,是对“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重申
D:权力的由来与使用,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必须给予民众的承诺与回答
正确答案:D
解析:“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表明权力来源于人民;“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说的是权力的使用问题。D项准确概括了这两方面内容。A项“权力的收缩”表述不当,排除;B项只提到了权力的由来,不全面,排除;C项“为人民服务”在文中没有提及,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