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68

发布时间:2023-03-02 11:19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歧义的是:

A:在众多国家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依然宣布从2012年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

B:毛泽东、何叔衡是秘密前往上海的,谢觉哉是何叔衡的同乡兼好友,也不知他去上海干什么。

C:希腊选举结果出炉,新民主党获得胜利,但没有绝对优势。

D:高端市场上逐渐丧失话语权的诺基亚,试图通过推出低价手机来挽救颓势。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

2、【言语理解】

巨大的投资热情和市场需求背后,短视频的发展短板令人担忧:内容创作新意________,同质化严重;平台盈利模式________,只顾短期盈利,长期规划不足;监管机制________,版权保护缺位,低俗内容和创意抄袭大行其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匮乏 缺乏 贫乏

B:

贫乏 缺乏 匮乏

C:

缺乏 匮乏 贫乏

D:

匮乏 贫乏 缺乏

正确答案:D

解析:

“匮乏”“贫乏”分别侧重“匮”“贫”,也就是少;“缺乏”侧重空缺、没有。第一空和第二空不太好辨析,暂不做选择,先看第三空。对应后文的“缺位”,“缺乏”填入此处最恰当,且“监管机制缺乏”也是习惯表述,只有D项符合。
验证前两空,“新意匮乏”“模式贫乏”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因此”后为文段中心,即个税不仅要提高起征点,还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与此相符的为D。
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B项与文意相悖。C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根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我国结核菌感染率为44.5%,估算全国感染人口5.5亿,结核病的防治已经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忽视

B:迫在眉睫

C:任重道远

D:时不我待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结核病感染率高,感染人数庞大,故这里强调的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据此可首先排除A、C。“时不我待”针对的一般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积极性的事件,强调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迫在眉睫”针对的是消极性事件,强调的是紧迫感。故“迫在眉睫”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我们在大脑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读,(       )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       )我们既然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

A:因此 因而

B:那么 因而

C:那么 因为

D:因此 因为

正确答案:D

解析:经过分析,第一个空前后的两个分句之间为因果关系,故选“因此”;“因而”与“因为”引导的都是表因果关系的句子,但二者在句子中应用的位置不同,“因为”引导的是原因,“因而”引导的是结果,“以它当作消遣品”正是“没有严格的选择”的原因,故第二个空选“因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毋庸置疑,晚清以降中国遭逢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世界中心沦为所谓边缘的“远东”,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上一再缺席,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这段文字中的“历史语境”是指:

A:中国被西方列强边缘化

B: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历史大变局

C: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时机

D: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可以用就近原则来解。分析可知,“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中的“历史语境”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7、【言语理解】在电报发明之前,人类比较有效的通信手段不外乎驿传、信鸽传递、烽火这么几种。古代驿马传信的最高速度为一昼夜300里,按今天换算方式,可知速度约为6.25公里/小时;优良信鸽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最多飞行800公里。烽火传递最快时一昼夜可达7000余里,可无奈它能传递的信息量实在太少。明朝时中国边防军发明了悬灯、举旗与放炮相结合的报警方法,已经算是相当先进了。可是它也不过能告诉你敌人从哪边打来、敌人约莫有几百或几千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电报发明之前人类有效的通信手段种类

B:电报发明之前古老信息传递方式的不足

C:电报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

D:明朝时中国人就意识到信息量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分别列举了电报发明之前的几种通信手段及其不足之处。驿马传信、信鸽传递的速度过慢,烽火传递的信息量过少,还有即使在当时相当先进的悬灯、举旗与放炮相结合的报警方法,也不能传递足够明确的信息。由此可知,B项为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当选。
A、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3题

8、【言语理解】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________在你的身边。远处传来牧童________的歌声,时断时续,轻轻袅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弥漫 嘹亮

B:弥漫 悠扬

C:迷漫 嘹亮

D:迷漫 悠扬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结合句中的“飘动的白云”“在你的身边”,可知选“弥漫”更合适。
第二空,对应句中的“远处传来”“时断时续,轻轻袅袅”可知,选“悠扬”比“嘹亮”更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9、【言语理解】绝不要假意装着孩子可以由其他东西替代,就如同绝不要假意装着你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不值得获取的一样。
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值不值得获取?

A:不知道

B:值得

C:假装不值得

D:假装值得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说“绝不要假意装着你没有得到的东西是不值得获取的一样”,“绝不要假意”强调肯定,说明没有得到的东西其实是值得获得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我们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是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根据文段推断,中国要在世界范围发挥文化影响力,最该倡导的做法是:

A: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者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B:以思想统一为目的,覆盖或同化他国思想,广建孔子学院,弘扬中华文化

C:发育中国文化根苗,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同他国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D:接受西方思想,拿来外国做法,完善、改造和发展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可知,最该倡导的方法应是“参与其中,共同解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了这一点,当选。A项不是发挥文化影响力的根本方法,排除。B、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