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西红柿 对于( )相当于 马达 对于( )
A:番茄酱:压缩机
B:番茄:发动机
C:柿子:马车
D:蔬菜:汽车
正确答案:B
解析:西红柿和番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马达和发动机也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
失眠:睡意
A:
饥饿:食欲
B:
营养:干枯
C:
窒息:氧气
D:
麻木:悲伤
正确答案:C
解析:
缺乏睡意会导致失眠。
A项,缺乏食物会导致饥饿,而不是缺乏食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缺乏营养会导致干枯,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缺乏氧气会导致窒息,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悲伤过度可能导致麻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8题
3、【判断推理】导盲犬:缉毒犬
A:警犬:军犬
B:奶牛:耕牛
C:斗鸡:肉鸡
D:赛马:辕马
正确答案:D
解析:导盲犬和缉毒犬是并列关系,二者的功能不同,且导盲犬导盲和缉毒犬缉毒均需要经过后天训练。
A项,警犬和军犬是并列关系,二者的使用主体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奶牛和耕牛是并列关系,二者的功能不同,但奶牛产奶并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斗鸡和肉鸡是并列关系,二者的功能不同,但肉鸡是专门用于生产鸡肉的鸡,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赛马和辕马是并列关系,二者的功能不同,而且赛马比赛和辕马拉车均需要经过后天训练。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美国大律师赫梅尔,在一件赔偿案中代表某保险公司出庭辩护。原告声称,他的肩膀被摔下来的升降机轴打伤,至今右臂仍抬不起来。“请给陪审员们看看,你的右臂现在还能举多高?”赫梅尔说道。原告慢慢地将手臂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以示不能再举得更高了。“那么,你在受伤前能举多高呢?”赫梅尔话音刚落,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引得全庭哄堂大笑。
原告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因果倒置
B:机械类比
C:模棱两可
D:自相矛盾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原告在庭审中先是表现出自己的胳膊受伤不能举太高,但最后为了表示自己以前正常的时候的状态而高高举起,很显然原告的言行前后矛盾,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7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79题
5、【判断推理】新乡贤指长期扎根农村,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财富为村民热心服务并做出突出贡献,在当地社会生活及民众心目中具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乡村人士。
下列属于新乡贤的是:
A:10多年来,老李虽然一直在外经商,但他时时惦念着家乡,每年都会捐出大量资金为家乡修桥铺路,资助家乡的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乡亲们经常千里迢迢地跑来看望他
B:小张复员后回到家乡,两三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开办了多期培训班,免费传授实用养殖技术和经验,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C:20多年来,某市商会会长孙先生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为经营各种农副产品的家乡村民牵线搭桥,指导他们寻找商机,被乡亲们誉为贴心的“诸葛亮”
D:某乡村小学校长程某退休后,利用自己学生多、关系广的优势,为挖掘家乡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积极谋划、东奔西走,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正确答案:D
解析:新乡贤的定义要点:①长期扎根农村;②做出突出贡献;③乡村人士。
A项,老李一直在外经商,并非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人士,不符合要点①③。
B项,小张复员才两三年,并非长期扎根农村,不符合要点①。
C项,孙先生是某市商会会长,并非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人士,不符合要点①③。
D项,程某从乡村小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休,说明他是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人士,符合要点①③;他为家乡的发展东奔西走,做出突出贡献,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9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4题
6、【判断推理】
药物生产厂商在生产某些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时会面临亏损的风险,因为只把药卖给数量不多的患者不可能收回制药成本。X病是一种罕见病,因此药厂生产治疗X病的药物肯定会亏损。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有效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
疗罕见病的药物销售单价往往都很高
B:
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患上X病的风险有所增加
C:
药厂有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非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D:
生产治疗罕见病药物的药厂可以获得较高金额的政府补贴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论据:药物生产厂商只把药卖给数量不多的患者不可能收回制药成本。题干结论:药厂生产治疗X罕见病的药物肯定会亏损。
A项,指出治疗罕见病的药物销售单价往往都很高,并未说明销售单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据此并不能确定药厂是否会亏损,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B项,指出人们患上X病的风险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确定,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C项,指出药厂有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题干论证无关,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指出生产治疗罕见病药物的药厂可以获得较高金额的政府补贴,该药的生产企业不一定会亏损,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7、【判断推理】心理人类学是介于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并了解文化对所属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的心理变量与在总体水平上的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心理人类学研究范畴的是:
A:“五四”前后诗歌风格的比较
B:当代流行话语下的社会主流价值
C:草原文明与蒙古民族性格的养成
D:从《背影》看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心理人类学的定义要点:①文化对所属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②发现在个体水平上的心理变量与在总体水平上的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变量之间的关系。
A项,只是简单比较诗歌风格,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B项,研究的是当下的主流价值观,不是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C项,研究的是草原文化对所属的社会成员(蒙古民族)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民族性格的养成),发现社会成员(蒙古民族)的心理变量与草原文化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D项,仅涉及个体,没有体现总量,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90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0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0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8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5题
8、【判断推理】光是一种电磁波。不能吸收光电磁波的物体,一般是透明的物体。半透明的物体只吸收光的一部分,也叫滤色体。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光的全部,也叫黑体。透明的动物身体没有吸收可视光的能力,看不出色素来,其隐蔽性较强。隐形动物的秘密就在于它的身体是透明的,同时又是无色的。
因此:
A:有些隐形动物的身体是透明的,但可能是有色的
B:不透明动物的身体能吸收可视光,有明显色彩,隐蔽性差
C:透明的能吸收光电磁波的物体可被称为白体
D:红色的金鱼属滤色体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与题干陈述不相符,题干明确指出“隐形动物的秘密就在于它的身体是透明的,同时又是无色的”;B项与题干论述相符;C项的“白体”题干中没有提及,不能妄自推断;并不能断定红色的金鱼是不是半透明的,因此不能推出它是不是滤色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9、【判断推理】习俗冲击是指生活在某一种习俗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习俗时所产生的不适感和压力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习俗冲击的是:
A:江西女孩小莉考上湖南大学,入学后感觉生活与学习一团糟
B:江南女子小苏第一次去北方某省公婆家过年,对当地下跪磕头的拜年方式难以接受
C:杨教授去英国做访问学者,但为自己的“哑巴英语”带来的沟通障碍感到焦虑
D:小高参加“变形记”到一城市富裕家庭短暂生活,被“新家”的奢华震惊了
正确答案:B
解析:习俗冲击的定义要点:①生活在某一种习俗中的人初次接触另一种习俗时;②产生不适感和压力感。
A项,不符合要点①。
B项,符合定义要点。
C项,不符合要点①。
D项,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10、【判断推理】社会排斥是把某些社会群体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的一种机制。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指社会主流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进行排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社会排斥的是:
A:某公司拒绝聘用乙肝病毒携带者
B:在有些国家,女性和男性同工不同酬
C: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黑人的歧视
D:在某些企业,级别不同的工作人员制服不同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排斥定义的关键信息:社会主流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进行排斥。
A项,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弱势群体,拒绝聘用属于社会排斥,符合定义。
B项,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同工不同酬属于社会排斥,符合定义。
C项,黑人属于弱势群体,歧视属于社会排斥,符合定义。
D项,级别不同的工作人员不是弱势群体,且制服不同不属于排斥,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