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64

发布时间:2023-03-01 23:31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西湖:太湖

A:都会:议会

B:电脑:人脑

C:男生:女生

D:加法:除法

正确答案:D

解析:西湖和太湖都是淡水湖,两者为并列关系。
A项,都会是指都市,与议会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电脑属于电子设备,与人脑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男生和女生为矛盾关系,即除这两者外不存在其他情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加法和除法都是运算法则,两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2题

2、【判断推理】比量是指通过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参照而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的认识结果。这样的认识结果由于其作为参照基础的知识或是经验和逻辑推理都具有无误性,所以其认识结果也就真实可靠。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比量的是:

A:甲游玩到山林深处,看到一名僧人在山涧边挑水,身后是茫茫的丛林,从而知道林中有寺庙

B:乙看到远处露天的舞台上冒烟,而知道舞台上起火了

C:丙早上起来,透过窗户看见空旷平地上草木摇动,而知道外面在刮风

D:丁看到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非常开心,但是他知道,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比量的定义要点:①通过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参照;②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的认识结果。
A项,通过看到僧人挑水,推理出林中有寺庙,符合定义。
B项,通过看到舞台冒烟,推理出舞台上起火,符合定义。
C项,通过看到草木摇动,推理出外面在刮风,符合定义。
D项,丁知道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是因为人都会死,不需进行推理即可知道,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5题,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3、【判断推理】漫画:推理漫画:连环漫画

A:可见光:红光:紫光

B:文物:馆藏文物:史前文物

C:大气:对流层:中间层

D: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正确答案:B

解析:漫画包含推理漫画和连环漫画,前者与后两者是包含关系,推理漫画和连环漫画是交叉关系。
A项,可见光包含红光和紫光,红光和紫光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文物包含馆藏文物和史前文物,馆藏文物和史前文物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大气包含对流层和中间层,中间层和对流层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离子包含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5题

4、【判断推理】对于小李、小王和小苗能否考取研究生,有以下四种猜测:
(1)小李能考取;
(2)要是小王能考取,那么小苗也能考取;
(3)或是小王能考取,或者小李能考取;
(4)小王能考取。
事后证实,这四种猜测中只有一种是对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小李考取了

B:小苗没有考取

C:小苗考取了

D:小李没有考取

正确答案:D

解析:条件(3)为相容选言命题,根据推理规则可知,(1)或(4)为真都能推出(3)为真,与“四种猜测中只有一种是对的”矛盾,则(1)(3)(4)均为假,小李、小王均未考上,(2)为真不能推出小苗的情况。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7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4题

5、【判断推理】舆情:指在经过收集整理之后所分析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下列不涉及舆情的是:

A: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月10日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B:我国反腐工作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即借助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来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

C:某地方政府近年来一直坚持对人事工作采取社会公示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有透明度,选拔任用的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D:“新意见阶层”的网民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影响社会

正确答案:A

解析:舆情定义的关键信息: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A项,国务院下发的通知不属于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社会效应属于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C项,社会公示制度属于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D项,网民凭借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并凝聚共识属于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1题

6、【判断推理】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

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

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

正确答案:D

解析:柏油公路和阳光大道都与道路有关,前者指具体事物,而后者是抽象概念,且柏油是铺设柏油公路的材料。   
A项,美丽地球是一个蔚蓝行星,前者为抽象概念,后者为具体事物,前后顺序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纳米涂料是超级墙漆的材料,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双峰骆驼又称为沙漠之舟,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液晶屏幕和璀璨荧屏都与屏幕有关,前者指具体事物,而后者是抽象概念,且液晶管是液晶屏幕的原材料,和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7、【判断推理】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是:

A:多购买绿色植物

B:购物时尽量选择包装少或者没有包装的商品

C:为了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提倡在家中养宠物

D:购物时选择价格最便宜的商品

正确答案:B

解析:绿色消费的定义要点:①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②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A项,多购买不是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购买绿色植物也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购物时选择包装少或没包装的商品,符合绿色消费的全部要点。
C项,在家中养宠物不符合绿色消费的定义要点。
D项,“价格最便宜”与“适度节制”不是同一概念,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判断推理】“两不可”指的是一种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则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A: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

B: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

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

D:并非有人来上课了,也并非没人来上课

正确答案:D

解析: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
A项,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和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表达的意思相同,即那座山峰很难爬,很危险,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与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有人来上课了和没人来上课,二者相互否定,“并非”即对二者均加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5题

9、【判断推理】法律援助是指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的公民予以救助,准予缓交或者免交法律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法律援助的一项是:

A:某业主准备起诉房产开发商,律师事务所向其推荐了一名熟悉房地产领域的律师

B:法院法官在节假日走入社区为市民做义务法律咨询

C:聋哑人刘某因涉嫌盗窃被起诉,他无亲人,检察院委派一名律师担任其辩护人

D:张律师数年来一直深入工地对民工进行普法教育

正确答案:C

解析:法律援助的定义要点之一是“准予缓交或者免交法律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A项律师事务所的推荐、B项义务法律咨询和D项普法教育都没有体现这一点,只有C项符合定义。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10、【判断推理】智能手机流行的时代,我们每天发送信息,也收到信息。人与人之间的电子信息交往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在面对重要的人或关系时,很多人往往发出信息后就期待被秒回,如果没有被秒回,他们就产生一种怀疑感或被弃感,从而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他们陷入深深烦恼和焦虑所需的假设?

A:当前技术已能实现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方便快捷,且基本免费

B:有些聊天软件能在发送者手机中反馈信息接收者是否阅读了信息

C:有些人工作很忙,总习惯在忙完一天工作后才统一处理相关信息

D:有些人一天收到的信息太多,容易遗漏某人期待秒回的重要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很多人发出信息就期待被秒回,如果没有被秒回,他们就产生一种怀疑感和被弃感,从而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  
A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如果当前技术不能实现即时通信,那么发出信息的人就不用期待自己的信息被秒回,也就不会陷入深深的烦恼和焦虑之中,则题干结论不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B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聊天软件不能反馈信息接收者是否阅读了信息,很多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C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这些人并不是在一天工作后统一处理信息,很多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D项,将其反面代入题干,即使这些人并没有遗漏重要信息,但是否重要是完全主观性的问题,则没有遗漏也未必会秒回,那么发出信息的人还是会陷入烦恼和焦虑,对题干结论没有影响,而A项说的是客观情况,与D项相比,A项更有必要性,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2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